货币层次是指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时,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大小作为标准,并根据自身政策目的的特点和需要,划分了货币层次。其粗略的分类为:M0:现金流通量;M1:M0+各种活期存款;M2:M1+各种定期存款。货币层次的划分有利于中央银行进行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和货币政策操作。
货币层次划分的意义:有益于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决策,有助于中央银行分析整个经济的动态变化。
1.西方通常的货币层次分为四个层次:
M1 =流通中现金+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
M2 =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3 =M2+其他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4 =M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银行及商业承兑汇票,人寿保险单等)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划分
M0=流通与银行体系外的现金通货
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邮政汇划资金+国库接受的私人活期存款
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政府短期债券
3.我国的货币层次分为四个层次:
1.M0=流通中现金
2.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分存款+个人持有信用卡类存款
其中:企业活期存款=企业存款 - 单位定期存款 - 自筹基建存款
3.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障金
4.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M1是狭义货币 , M4是广义货币。
我国把流通中的现金单独列为一个层次的原因是: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信用制度还不够发达,现金在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中占30%以上,流通中现金的数量对我国消费品市场和零售物价的影响很大,现金的过度发行会造成物价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