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狮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国五代后周大型铸件。在今河北省沧州市东南20千米的沧州故城开元寺前。五代后周广顺三年(953)铸,狮身左胁铸有“山东李云造”五字。铁狮身长5.3米,高5.4米,宽3米,重约40吨,采用泥范明注式整体铸成。狮身铸有“狮子王”字样,背驮莲座,前胸及臀部饰束带,发鬈曲呈波浪形,形态威武,作奔走状。1961年定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铁狮坐落于沧县原沧州旧城东关的一片开阔地上。狮身宽三米,高约五米多,长约近七米。狮身还背负着一个直径约两米左右的莲花座。铁狮的造形为头南尾北,昂首怒目,巨口大张,四肢叉开,似为奔走之状。但其下颚、身、尾均有残损。据文史记载,清代中期,突起飓风,将铁狮刮倒。直到清朝末年,州府才遣人将其扶起,并让工匠用砖石补其残缺,但已失原状。清初名士李云峥的[铁狮赋]中,曾对铁狮原有的雄姿有过生动的描述:“飙生奋鬣 星若悬眸 爪排若锯,牙列如钩,既狰狞而蹀躞 乍奔突而淹留。昂首西倾,吸波涛于广淀;掉尾东扫,抗潮汐于蜃楼”。

铁狮铸于五代时期,其项右铸有“大周广顺三年铸”七字,左肋铸有“山东李云造”五字,头部铸有“狮子王”三字,腹腔内铸有金刚经文。铸造铁狮的目地和用途说法不一,一说为后周柴世宗北征契丹时罚罪人铸造,以镇州城。另一种说法是沧州临海,常受海啸危害,铸狮以镇水患,因而铁狮又称“镇海吼”。但据文物界考证,从铁狮背负莲花座,腹腔内铸有经文,以及县志中有铁狮原在开元寺[已不复存在]前的记载,认为这座铁狮似是文殊菩萨的底座。可惜的是无论那种说法均无历史文献的佐证。

这座重达四十吨的铁狮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铸铁件,是由数百块约三十厘米见方的铁块,采用分节叠铸的方法拼铸而成。其高超的铸铁工艺的确是实为罕见,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才华。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