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男,1943年7月生,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光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
1、光子晶体及相应器件
2、光镊及在生物中应用
过去的主要工作及获得的成果:先后从事过激光器件,激光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非线性光学,光子定域,光子晶体及光镊的研究。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过100余篇文章。
目前的研究课题及展望: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有:国家“973”项目子课题“非周期光子带隙材料的物理特性研究”,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子课题“双光镊系统研制及对细胞骨架蛋白力学测定上的应用”等。主要进行光子晶体特性和光镊的研究, 包括,可见和近红外二维光子晶体的制作,基于光子晶体的新型光子器件的设计,制作及特性测量;由非线性材料构成的光子晶体的非线性光学效应和对光子能带结构的影响;二微非晶及准晶光子晶体中的光子能带及光传播特性;双光镊系统及精确测定细胞膜的力学性质。在光子晶体方面将充分利用已有的微加工条件研制能用于集成光路的光子晶体器件;在光镊方面着重于不同蛋白间相互作用的测量及细胞骨架中微管的聚合和解聚机理的研究。希望能在这些国际的前沿领域开展较为深入工作。
张道中1922年1月生,安徽宿州市人。
主任医师。中共党员,毕业于南京大学医学院,1937年-1938年参加抗日宣传队工作。1939年-1951年再读书。解放前参加新民主主义青年社。1950年-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在第21及22陆军医院工作。1951年-1952年在朝鲜平壤及顺川中国志愿空军后勤部队工作。1952年回南京鼓楼医院任外科医生。1954年-1957年先后在第五军医大学及上海第一医学院进修病理学。1957年回院筹建病理科及南京第二医学院病理教研组并主持教学任务。1984年-1987年参加复建南京大学医学院并参与病理学教学任务。1987年离休后继续先后在南京铁道医学院附院及南京市儿童医院病理科工作至今。曾兼任美国普士顿大学客座病理学教授、江苏省病理学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市病理学会主任委员、《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编委、编委会顾问、全国胃癌研究会病理胃炎组及华东片胃癌病理组召集人等,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培养了临床病理诊断医师90余人,其中多数已成为所在单位的学科带头人。分别在国家卫生部及省卫生厅委办的每年一期的消化及呼吸临床进修班讲授有关病理学25年及15年之久。主讲全国性军团病专业学习班病理学二次。主持江苏11个城市围产儿死因调查的病理部分,获卫生部乙级科技成果奖。参与编著国内第一本《胃及十二脂肠粘膜活检病理学》,近年来分别参编候杰编的《现代肺弥漫性疾病学》、(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及张志宏,徐肇敏主编的消化病学系列精要丛书《胰腺疾病》分册(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两书分别于2003年及2005年出版。承担全国性消化及呼吸病理专业学习班部分教学任务10次;翻译《十二指肠病理学》及《小肠病理学》。发表国内首例《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等论文62篇,曾去日本名古屋学术交流,并参加北京国际肿瘤会议。获省市科技成果奖9次,朝鲜人民军军功章2枚,立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获市先进工作者称号4次,曾任两届南京市政协委员。
运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道中张道中,男,汉族,1949年10月生,山西省万荣县人,大学普通班学历(山西师范大学物理专业),1968年9月参加工作,197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加工作后在万荣县南张乡西苏冯村学校任民办教师;1971年任万荣县南张联校、南张公社干事(其间1974年至1977年在山西师范学院物理系学习);1977年任运城地区农机校教师;1979年任运城地委农工部宣传科干事、副科长;1987年任运城地委组织部副科级组织员;1988年任运城地委农工部办公室主任;1991年任平陆县副县长;1995年任运城地区果业发展中心主任;2001年3月任运城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2004年3月任运城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2004年4月任运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2006年5月14日在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运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