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墓石刻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著名的西汉大型石刻,陕西省兴平县道常

村的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墓石刻,系元狩六年少府属官“左

司空”署内的石匠所雕造。作者运用循石造型方法,将圆

雕、浮雕、线刻等技法融于一体,使作品兼有写实与写

意的风格。现存作品有立马、卧马、跃马、卧虎、卧象、

石蛙、石鱼、石蟾、卧牛、野猪、野人、野人搏熊、母

牛舔犊等14件,另有题铭刻石2块。 原先皆散置于墓冢

周围,现集中陈列在墓前东西两廊内。立马石刻,亦称

马踏匈奴,高168厘米,是群雕中的主体。作者采用寓意

手法,以战马将侵扰者踏翻在地的情节,赞颂霍去病反

击匈奴侵扰所建树的赫赫战功,是汉代纪念碑雕刻的重

要代表性作品。

西汉雕刻。在陕西兴平茂陵(汉武帝墓)东侧。是霍去病墓前的石雕群像。霍去病(前140-前117)是汉武帝时名将,曾数度率军抗击匈奴,战功卓著, 封骠骑大将军。元狩六年(前117)死后在茂陵边起冢,形状象匈奴居地祁连山, 冢上有坚石,冢前有石人、石马, 这组石刻约是元狩六年后不久雕凿。 至今尚存有马踏匈奴、跃马、卧马、卧虎、野人食熊、异兽食羊、卧猪、卧牛、石鱼等十数件,是我国现存早期石雕群中体积最大的圆雕作品。它们多以圆雕和浮雕、线和体相结合之极简的刀法略加雕凿,尽力保持石材的原型,突出体量感,既似动物,又似石块之自然形态,置于冢前,产生时显时没的视觉效果,符合出没无常的意象,寓意含蓄,是古代大型纪念性雕刻作品中的杰出代表.

这一时期的雕刻打开了新的局面,无论从表现手法和艺术创新都为后世作了典范,为雕刻艺术的发展作了重要铺垫.

霍去病墓石刻的特点(归纳一下有以下四点):

1.具有中国"大写意"雕刻方法的表现力;

2.对"神似"这一中国传统艺术主旨的深刻把握;

3.石质材质的沉重质感,与祁连山浑厚、苍茫的情韵取得了“精神”的一致性;

4.写实和写意的手法的交互使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