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较少见的严重软组织感染,它与链球菌坏死不同,常是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Rea和Wyrick证实,致病菌包括革兰氏阳性的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和厌氧菌。以往由于厌氧菌培养技术落后,常不能发现厌氧菌,但近年来证实类杆菌和消化链球菌和球菌等厌氧菌常是本病的致病菌之一,但很少是单纯厌氧菌感染。Guiliano报道16例坏死性筋膜炎,共培养出75种细菌,15例至少培养出一种兼性链球菌,10例类杆菌,8例消化链球菌。在Stone Martin(1972)的病例中,革兰氏阴性需氧杆菌占62%,肠球菌19%,有厌氧性链球菌51%,合并类杆菌24%,但未见β溶血性链球菌。两组的病例对象虽有差异,但结果均证明,坏死性筋膜炎常是需氧菌和厌氧菌的协同作用,兼性菌先消耗了感染组织中的氧气,降低了组织的氧化还原电位差(Eh),细菌产生的酶使H2O2分解,从而有利于厌氧菌的滋长和繁殖。
根据病情,坏死性筋膜炎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致病菌通过创伤或原发病灶扩散,使病情突然恶化,软组织迅速坏死。另一种病情发展较慢,以蜂窝织炎为主,皮肤有多发性溃疡,脓液稀薄奇臭,呈洗碗水样,溃疡周围皮肤有广泛潜行,且有捻发音,局部感觉麻木或疼痛,这些特点非一般蜂窝织炎所有。病人常有明显毒血症,出现寒战、高热和低血压。皮下组织广泛坏死时可出现低钙血症。
细菌学检查对诊断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尤其是伤口脓液的涂片检查。坏死性感染的鉴别诊断可参见表62。
坏死性筋膜炎治疗的关键是早期彻底扩创手术,充分切开潜行皮缘,切除坏死组织,包括坏死的皮下脂肪组织或浅筋膜,但皮肤通常可以保留。伤口敞开,用3%过氧化氢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用纱布疏松填塞,或插数根聚乙烯导管在术后进行灌洗。Baxter建议用含新霉素100mg/L和多粘菌素B100mg/L的生理盐水冲洗,也有人建议用羧苄青霉素或0.5%甲硝唑溶液冲洗。术后勤换药加速坏死组织脱落,发现有坏死组织需再次扩创。换药时应重复细菌培养以早期发现继发性细菌例如绿脓假单胞菌、粘液沙雷氏菌或念珠菌。 坏死性筋膜炎的致病菌包括肠杆菌属、肠球菌属和厌氧性链球菌和类杆菌属,应联合用药,采用氨苄青霉素以控制肠球菌和厌氧性链球菌 表6-2 皮下组织和皮肤坏死性感染的鉴别诊断
现代医学研究,这种能使皮肤凝固的食肉病菌,医学上称为“坏死性筋膜炎"(Necrotising Fasciitis),它仅在美国一年就要夺去1500个人的生命,通过在感染者的身上释放毒素,它可以使一个人的肌肉在几个小时内全部坏死,成为一摊血水。
在有坏死性筋膜炎的一些类似症状时, 该病在身体健康的状况下发病率是5%,但是有些会被误诊为蜂窝性组织炎。在对该病进行确诊时虽要进行活检检查,但是有些情况下活检是可以省略而直接进行手术的,因为该病的扩展是很迅速的,迟些会大面积扩展甚至截肢。“时间就是生命!”一秒钟就有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