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坐骨龙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文名称( chinese )→ 小坐骨龙

其它中文名称( chinese[other] )→ ...

拉丁文学名( name )→ mirischia

发音( pronounced )→ ...

含义( meaning )→ 属名:mir(微小的)+ischia(坐骨)

种名:asymmetrica:不对称的,不匀称的

目( order )→ saurischia 蜥臀目

亚目( suborder)→ theropoda 兽脚亚目

类( infraorder)→ neotheropoda 新兽脚类

tetanurae 坚尾龙类

avetheropoda 鸟兽脚类

coelurosauria 虚骨龙类

maniraptorifromes 手盗龙形类

compsognathidae 美颌龙科

属( genus )→ mirischia 小坐骨龙

模式种( type species )→ m. asymmetrica

其它种( other species )→ ...

错误归属种( misassigned species )→ ...

时代( period )→ 早白垩世,?albian

分布( found in )→ 巴西东北部的阿勒莱皮盆地

发现地层( stratum )→ 桑塔纳层

食性( diet )→ 肉食

典型状态( length up to )→ 长约1米

推测体重( mass )→ ...

发现者( discoverer )→ naish, martill and frey 2004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

naish, martill and frey 2004

简介(brief introduction)

巴西东北部的阿勒莱皮(araripe)盆地桑塔纳(santana)早白垩世地层,发现了一种新的 类,研究后命名为小坐骨龙(mirischia asymmetrica)。在此之前,该地区只有包括棘龙(spinosaurus)类和腔骨龙(coelophysis)类恐龙动物群。小坐骨龙标本保存很好,头骨中有许多空洞。它与欧洲的美颌龙(compsognathus),亚洲的中华龙鸟(sinosauropteryx)非常相似。这为我们提供了小型的兽脚类在地域上的交流,可能沿着海岸线迁移等宝贵资料。

小坐骨龙(学名Mirischia)是一属只有2米长的小型美颌龙科恐龙,生存于下白垩纪阿尔布阶的巴西。虽然只发现了小坐骨龙的骨盆及不完整的后肢,但都足以确定它是一属新的恐龙。系统发生学就小坐骨龙的研究发现它是属于美颌龙科,是侏罗纪晚期欧洲的美颌龙及下白垩纪英格兰的极鳄龙的近亲。

小坐骨龙的特征是不对称的坐骨。坐骨的左边有个椭圆形的小孔,而右边的同一位置上却有一个凹痕。另外,小坐骨龙还保存了软组织,在耻骨与坐骨之间有一些像气囊的东西。过往一些学者曾指非鸟类兽脚亚目恐龙的颅后身体都有气囊,而小坐骨龙的发现可能就是一个证明。

小坐骨龙的模式种是不对称小坐骨龙(M. asymmetrica),种小名就是以它坐骨的不同称性来命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