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谐,字宏源,麻城(今属湖北)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明代一位聪明博学的才子。
历史上关于他的事迹编者只找到这篇《赞刘谐》。
赞刘谐·(明)李贽
有一道学,高屐大履[1],长袖阔带,纲常之冠[2],人伦之衣[3],拾纸墨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时遇刘谐。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曰[4]:“是未知我仲尼兄也。”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5]’。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曰:“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6]!”其人默然自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
李生闻而善曰[7]: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注释:
[1]屐(jī):木屐,一种木底有齿的鞋子。履:鞋。
[2]纲常:三纲五常。三纲指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3]人伦:指封建社会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如《孟子•滕文公上》所说的:“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4]哂(shěn):讥笑。
[5]“天不生仲尼”二句:宋强行父《唐子西文录》载:“蜀道馆舍壁间题一联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不知何人诗也。”朱熹也在《朱子语类》中引用过。
[6]羲皇:传说中的古帝伏羲氏。纸烛:蘸油点火照明的纸捻。
[7]李生:作者自称。
译文:
有一位道学先生,脚穿宽大而高底的木屐,身上的服饰长袖阔带,俨然以纲常为冠、以人伦为衣,从故纸堆里拣来了只言片语,又窃取到了一些陈词滥调,便自以为是真正的孔子信徒了。这时他遇见刘谐。刘谐,是一位聪明博学的才子,见了他微笑说:“看不出来这是我仲尼兄啊。”那位道学先生顿时生气地变了脸色,站起来说:“上天如果不降生孔子,世界就会千秋万代如在黑夜之中。你是什么人,敢直呼孔子并和他称兄道弟?”刘谐说:“怪不得羲皇以前的圣人都是整天点着纸烛走路啊!”那人无言答对,他怎能理解刘谐一番话的深刻道理呢? 我李贽听说以后赞美道:“这句话,简明而恰当,概括性强而又启人思考,可以解人疑惑而让事实明白清楚。他的言论这样,他的人品也就可以知道了。因为这虽然是出于一时的玩笑话,然而其中的深刻道理却是千百年不可改变的。”
赏析:
本文选自《焚书》卷三。刘谐,字宏源,麻城(今属湖北)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文章通过刘谐对道学家诙谐调笑的两句话,尖锐地讽刺和批判了道学家们煞有介事地自我标榜为孔子的真正门徒,以及他们所宣扬的“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论调,从而赞扬了刘谐的话是至理名言,也从中可见到李贽的反传统精神。文章短小精悍,批判尖锐有力,语言风趣幽默,对道学家加以漫画化,极尽揶揄讽刺之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