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竹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 益阳因楠竹种植面积广泛而被称之为“楠竹之乡“,该市拥有140万亩竹林,100余种竹类,楠竹约有1.1亿根,蓄积量居全国第三,全省第一,桃江县更是号称“83万人,83万亩竹”,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竹子之乡”。

楠竹被统称为毛竹,又别于毛竹,楠竹实际上是毛竹中最名贵,最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一种实用竹。在中国300多种木本竹类植物引属中,楠竹是生长最快,材质最好,用途最多,经济价值最大,种植面积最大的竹种,楠竹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福建等地。楠竹竹质尤以湖南竹为最好,江西,福建次之。

楠竹生长快,适应性强,恢复一棵60英尺高的树木需要60年的时间,而一棵60英尺的楠竹只需59天即可再生,楠竹大面积的种植推广能保持水土流失,调节局部小气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并且成林时间较木材而言大为缩短。

楠竹俗称“毛竹”,扎根长江流域,苦恋大江春水,世世代代不肯北移。那刚烈而过分挑剔的鞭根,始终不饮淮河水,宁死也不移情黄河岸。

终于有一支楠竹,似乎发生了基因突变,从浙江远嫁到山东,在黄海岸边一个小村落了户。那是1972年,城市知青大量下乡插队的岁月,楠竹也从北纬30度,一步插到北纬35度,北移了500多公里。我走进这个小村,看到这片楠竹林,她在这里安居了30多年,繁殖到200多亩。竹笋敦实得像炮弹。竹子平均竿高20多米,大株直径超过了15厘米。近年,竹苑集萃,又移栽了淡竹、斑竹、紫竹、金竹、龟甲竹、罗汉竹、黄芉竹、黄纹竹、金镶玉竹等,品种已达100多,总面积超过了1000亩。竹韵胜景初具规模了。

楠竹别生恋情,走出长江,跨过淮水,北移了5度多。这是个了不起的突破。农业部誉为“楠竹北移的成功典范”,国家旅游局定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这个小村叫将帅沟村,位于日照市城西10公里处。日照,太阳升起的地方。登泰山看日出的人们,目光紧紧盯着的那块光灿灿的土地就在这里。这个村名也非一般。不知哪一年,农民义军杀了当地贪官,聚结到这条沟里,扬帆驶向茫茫大海。其实,小村空留美名,不仅从未出过将帅,连富裕大户也不曾有过。村民祖祖辈辈吹拂海风,耕种付瞳河沟边的这片薄地。如今,贫穷而不出名的小村,因竹韵带来了灵气,也带来了财运。没想到,将帅二字显灵到楠竹上,楠竹的伟岸与壮实,不是足以称之为竹中将帅吗?名气大了,农民富了,他们欢天喜地,请书法家题写了大石碑,高高竖立在竹林旁,并将竹林命名为“日照竹洞天风景区”。

2 楠竹,本名陈日升,1943年生,笔名楠竹。福建永春人。196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泉州市文化局副局长。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南音学会会员。曾参与组织中国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中国泉州国际木偶艺术节等重大国际多边性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组织发起全市(含下辖8县)中小学南音课堂教学,为弘扬优秀民族音乐文化、为南音的薪火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著有艺术散文集《蓝蓝的泉州湾》、《到马可波罗的故乡去》出版。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