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学院介绍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前身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分院,始建于1978年。1980年初,廖承志亲笔题写了“北京旅游学院”校名,1985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定名为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20多年来学院已向本市和外省市旅游及相关单位输送了各类学生1万多名,他们中有的已成为中国大型旅游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大多数人成为了旅游行业及其他行业的管理骨干和业务技术骨干,北京市旅游局副局长于德斌先生、中国大饭店总经理辛涛女士、香港凤凰卫视著名记者隗静都是我院毕业生。

目前学院有在校生2000余人,专任教师126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教师占40%,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有较深的造诣,许多人在全国旅游高等教育和旅游行业内有较大的影响。

学院有较通畅的就业渠道和较宽的就业面,多年来我该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学生就业去向主要是旅游企业和涉外行业,如饭店、旅行社及外企、公司等。学院协助家庭经济确有困难的在校生办理助学贷款。为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全面发展,学院建立了奖学金和勤工助学制度。

学院现有国际休闲与旅游管理系、国际酒店管理系、外语旅游文化系、餐饮管理系等四个系,开设英语、日语、法语、旅游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饭店管理、旅游财会、餐饮经营与管理等十多个本科和高职专业,目前在校生约2000人。学院还开办了留学生本、专科教育,常年在校的留学生达数十人。为适应新时期旅游事业对高素质人才素质的要求,我院不断探索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教育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

学院拥有一批高水平的教学及管理人员。学院的教授、副教授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都有较深的造诣,许多人在全国旅游高等教育和旅游行业内都有较大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学院长期聘用外国专家任教,有的专家还获得了我国政府颁发给在华外国专家的最高奖“友谊奖”。

旅游学院是世界旅游教育协会成员,与国外同类院校开展了广泛的交流,师资培训和在校生的教育均纳入国际合作的轨道,除了派出数十名中青年教师赴国外进修,学院与法国、荷兰、加拿大、俄罗斯等国的旅游院校建立了几种成熟的学生交流模式,如有些专业整班学生由专业教师带队,集体走出国门进行短期培训。我院与法国、荷兰的旅游院校签署了针对本科或高职学生的多种交流合作协议,在校生或毕业生经学院推荐,出境学习一年,可获得高一级学位证书或双学历证书。

作为旅游行业科研咨询基地,学院创办了我国旅游界的权威学术刊物《旅游学刊》。该刊屡次荣获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旅游经济类第一名,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来源期刊。学院的旅游科研所依托学院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承担了大量科研规划等任务。

学院位于北京北四环东路亚运村东侧,交通便利。学院占地5.3公顷,有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培训中心、多功能厅、体育场、餐厅、学生公寓等建筑。校园内风光秀丽、景色宜人,为在校生学习、生活、娱乐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地 址:北京朝阳区北四环东路99号 (100101)

乘车路线:18路、62路、119路、361路、380路、386路、408路、409路、419路、422路、713路、737路、740路、753路、804路、807路、827路、836路、847路、853路、939路、944路、951路、运通101、运通201等公共汽车,小营(北四环)下车,惠新东桥北100米东侧。

学院领导党委书记:李因

院长:赵鹏

党委副书记:李玉玲

副院长:王美萍 冯冬明

机构设置管理机构

学院办公室

外事办公室

党务工作办公室

离退休办公室

人事处

教务处

学生处(部)团委

就业指导中心

行政综合办公室

保卫处(部)

财务处

行政基建办公室

工会

科研处

产学研合作教育办公室

教学、教辅机构

休闲与旅游管理系

酒店与餐饮管理系(含餐饮培训)

英语旅游文化系(含法语)

日语旅游文化系(含韩语)

人文社科基础部

公共体育教研室

现代休闲方式与旅游发展研究所

旅游学刊编辑部

成人教育部

留学生部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国际饭店业培训中心

服务机构

后勤服务公司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