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明朝内阁首辅字安简,江西庐陵人。成化二年三月至成化四年四月两任大明内阁首辅。
陈文少时聪明桀骜,曾或乡试第一,正统元年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
景泰二年,陈文升任云南右布政使,当时云南作为贵州战事的后方,需供给贵州的军队,云南百姓忙于生产,无暇运输,陈文命令商人商队代为输送,运费由百姓集资,百姓皆拍手称快。并清偿了官员被克扣的俸禄,整顿作为银产地的云南的采银行业,整理白银贸易。一时间云南政通人和,陈文因此声名鹊起。
明英宗朱祁镇夺门复位之后,即召陈文入京理事,在内阁首辅李贤及王翱等重臣推荐下,于天顺七年担任礼部右侍郎兼学士,进入内阁,不料陈文进入内阁后,处处阻挠李贤施政,常说"我并非李贤推荐的人",直到即将改朝换代的那天,当时陈文与侍读学士钱溥私交甚密,不久明英宗病重,太子朱见深身边的太监王纶私自召钱溥议事,密谋太子继位后即刻驱逐李贤,由钱溥接任内阁首辅,陈文借私交秘密监视了二人言谈,不久明英宗病逝,李贤正准备起草遗诏,陈文突然起身夺过李贤的笔说:“不必了,已经有人起草了!”告发了王纶与钱溥的密谋,李贤愤怒的向刚刚继位的明宪宗朱见深上书告发其事,恰好此时的王纶以为即将就任司礼监掌印太监,气焰嚣张,明英宗入殓时已有不敬举动,明宪宗见到很是厌恶,大太监牛玉随即驱逐了王纶,之后宪宗将钱溥及同党兵部侍郎韩雍等一干官员全部降职出京,陈文改任吏部左侍郎,同知经筵事。次年升任吏部尚书。
之后陈文又暗中帮助李贤驱逐政敌罗伦,此时身居北京的陈文已不是云南时一心为国为政的陈文,行事越发卑鄙阴暗,家中酒宴歌舞不断,且性格暴躁,睚眦必报,朝中仇敌渐多,成化二年,李贤丁忧归家,陈文得以短暂代理内阁首辅,李贤归京后半年,病故于任上,陈文正式接任内阁首辅,李贤死后,陈文更加的恣意妄为,桀骜不驯。引朝中骂声一片,政绩亦日渐平庸,除成化三年,在清理京营的政务中,推荐了年轻的太监怀恩,使后世著名的贤明太监怀恩从此登上政治舞台以及编撰《英宗实录》外,并无其他建树。
陈文因《英宗实录》被赏太子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位极人臣之时,却随即于成化四年四月病故,追封少傅,谥庄靖。死后数名官员皆上书称陈文当不此庄靖这个谥号,要求撤销,被宪宗驳回,然而陈文终究还是带着一身骂名结束了其毁誉参半的一生。
2.北京医科大学副教授1963年6月出生,主任医师、副教授,1985年7月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长期在临床从事肾脏病的诊断和治疗,擅长肾脏病的病理诊断。每年除给科内进修医师讲课外,还承担北京医科大学的诊断学和内科学的教学任务2002年及2004年协助科室成功主办了全国肾穿刺病理新进展研讨班(全国继续教育项目)。
1991年~1994年参加卫生部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反应性氧代谢产物对大鼠急性肾衰和膜性肾病的致病机制及其防治探讨”,该课题获1993年度中日友好医院院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及1995年度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0年开始研究马兜铃酸肾损害,“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病机制探讨”获中日友好医院2003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
曾在《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等杂志发表文章,并参加编写了《中成药与名方药理及临床应用》、《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急诊内科学》及《中草药肾损害与中医药治疗》。
目前为《中国临床医生》、《中华肾脏病杂志》、《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的审稿人;2000年担任中华肾脏病学会北京分会的青年委员,2002年被聘为朝阳区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2004年被聘为北京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学科组成员。
3 .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助理人物简介
1963年4月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助理,武汉理工大学产业集团董事长、产业集团总裁,产业集团党的工作委员会书记;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首席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学习经历
1985年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8年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8年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材料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简历
1988年至今,武汉理工大学(原武汉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领域
1、纳米材料:钒氧化物纳米管/棒、有机/无机层状化合物纳米复合材料、有序介孔材料
2、电子功能陶瓷材料:半导体陶瓷、铁电压电陶瓷、红外辐射陶瓷
科研项目
近年来,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军工配套项目、国家攻关项目、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重点科技攻关、武汉市晨光计划等二十多项科研项目。主要项目如下:
1、钒氧化物纳米管气敏特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0672071),30.0万元, 2007.1-2009.12,在研纵向
2.、钛基有序介孔-钒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的构筑与光学性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72085),23.0万元 ,2008.01-2010.12,在研纵向
3、聚合物-层状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和物理化学性能研究武汉国际合作项目,5.0万元 ,2005.11-2007.12,在研纵向
4、钒氧化物纳米管的流变相-自组装合成及拓扑反应修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372046),25万元,2004.1-2006.12, 结题纵向
5、聚合物修饰V2O5薄膜阴极材料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172036),21万元,2002.1-2004.12,结题纵向
6、聚合物—层状氧化物体系的界面特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万元,1999.1-2001.12,结题纵向
7、功能型红外辐射粉料及其抑菌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342014),10万元,2004.1-2004.12,结题纵向
8、聚合物-层状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和物理化学性能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中-俄)50511120094),9.6万元,2004.1-2005.12,结题纵向
9、200501PT02,国防科工委军工配套项目,70万元,2005.01-2006.12,结题纵向
10、200101PT03,国防科工委军工配套项目,50万元,2001.01-2003.06, 结题纵向
11、聚合物—层状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研究(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12.0万元,2001.1-2002.12, 结题纵向
12、钒氧化物纳米管/棒有序阵列的构筑及其功能性研究(教育部科技重点项目),18.0万元, 2004.1-2006.12,结题纵向
13、聚合物/层状氧化物纳米复合体系界面结构与电致变色性能研究(教育部科技研究重点项目),12.0万元,2002.1-2004.12,结题纵向
14、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50万元,2002.1-2006.12结题纵向
奖励及荣誉
1、半导体陶瓷制冷材料与器件的研制,省级鉴定“国际先进”,获2000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序第一)(2000.12),
2、新型大功率PTC元件,省级鉴定“国际先进”,获2001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序第一)(2001.12),
3、第四届中国硅酸盐学会青年科技奖(2000.12),
4、第三届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2002.04),
5、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2002.12),
6、第六届“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2002.05),
7、第四届“武汉优秀青年科技创新奖”(2002.09),
8、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2.07),
9、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人选,
10、省优秀教学成果奖“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一等奖,排序第二(2001.09)
11、省优秀教学成果奖“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综合改革与实践”一等奖,排序第二(2005.10)
12、省优秀教学成果奖“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发展态势及教学规范化研究” 二等奖,排序第二(2005.10)
13、环境友好型内墙涂料用红外辐射填料的研制与应用,获武汉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序第二)(2005.12)
近期代表性论文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科研论文180多篇,其中有80余篇(次)被"SCI"、"EI"、"ISTP"收录,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近期代表性论文如下:
1.Wen Chen,Junfeng Peng, Liqiang Mai, HuaYu, Yanyuan Qi,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ovel vanadium dioxide nanorods,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s,2004, 132:513-516
2.Wen Chen,Junfeng Peng, Liqiang Mai, HuaYu, Yanyuan Qi, Fabrication of novel vanadium dioxide nanorods as cathode material for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ies,Chemistry Letters,2004, 33(10):1366-1367
3.Wen Chen,Junfeng Peng, Liqiang Mai, Quanyao Zhu, Qing Xu, Synthesis of vanadium oxide nanotubes from V2O5 sols,Mater. Lett.,2004, 58:2275-2278
4.Wen Chen,Liqiang Mai, Junfeng Peng, Qing Xu, Quanyao Zhu, Raman spectroscopic study of vanadium oxide nanotubes,J. Solid State Chemistry,2004, 177(1):377-379
5.Wen Chen,Liqiang Mai, Junfeng Peng, Qing Xu, Quanyao Zhu, FTIR study of vanadium oxide nanotubes from lamellar structure,J. Mater. Sci.,2004, 39:2625-2627
6.W. Chen,L. Q. Mai, Q. Xu, Q. Y. Zhu, H. P. Yang, Novel soft solution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ubmicromic LiCoVO4,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2003, 100(3):221-224
7.Wen Chen, Qing Xu, Yongsheng Hu, Liqiang Mai and Quanyao Zhu, Effect of modification by poly(ethylene oxide)on the reversibility of insertion/extraction of Li ion in V2O5 xerogel films.J. Mater. Chem,2002, 12, 1926-1929
8.W. Chen, Q. Xu, R. Z. Yuan, The influence of polymer state on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polymer/layered silicate nanocomposites,Comp. Sci. & Tech.,2001, 61:935-939
9.W. Chen, Q. Xu, R. Z. Yuan, Effect on ionic conductivity with modification of polymethylmethacrylate in poly(ethylene oxide)-layered silicate nanocomposites,Mater. Sci. & Eng. B,2000, 77:15-18
10.W. Chen, Q. Xu, R. Z. Yuan, Modification of poly(ethylene oxide) with polymethylmethacrylate in polymer-layered silicate nanocomposites,J. Mater. Sci. Lett.,1999, 18:711-713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具有抑菌功能的红外辐射陶瓷釉层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人:徐庆,陈文等,专利授权号:ZL 01128407.2(2004)
2、一种有机酸络合燃烧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
发明人:陈文等,专利授权号:ZL 02147763.9(2004)
3.大功率热敏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发明人:陈文等,专利授权号:ZL 02147764.7(2004)
4.空穴传导型半导体陶瓷制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人:陈文等,专利授权号:ZL 02147765.5(2004)
5.电子传导型半导体陶瓷制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人:陈文等,专利授权号:ZL 02147766.3(2005)[1].
社会兼职
兼任国际固态离子学会会员、中国固态离子学会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高级会员、教育部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材料物理与化学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光电子学会理事、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委员、武汉市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
4.河海大学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 。
简 历
学习经历:
1994.3-1997.2上海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系,博士毕业
1991.9-1994.2 上海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系,硕士毕业
1984.7-1988.7 华中科技大学, 工程力学系, 本科毕业
工作经历:
2006.2 - 目前 河海大学工程力学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力学学科主任、“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建设小组组长、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
2004.1 - 2006.1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计算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2002.1 - 2003.12 挪威,Simula(国家)研究实验室,科学计算部, 研究科学家,“Mathematical and numerical modelings of medical ultrasound wave propagation”项目经理。
2001.3 - 2001.12 挪威,挪威研究基金会(Norwegian Research Council)博士后,奥斯陆大学,计算机和通信系(Department of Informatics)。
2000.10 - 2001.2 香港城市大学, 数学系, 访问研究员(visiting research fellow) with the project “Numerical computation for inverse boundary reconstruction problem”无网格计算、反问题。
1998.10 - 2000.9 日本,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特别研究员, 信州大学,机械系统工程系,计算力学实验室,负责项目“A combined use of the differential quadrature and boundary element methods”,涉及边界元方法、结构动力学刚性问题、弹性动力和热传导反问题。
1997.11 - 1998.9 新加坡国立大学, 机械与制造工程系, 研究工程师,参于项目“The extension of the GDQ method to the discontinuous and complex problems”。
1997.3 - 1997.11 上海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 (Chinese Underwater Technology Institute), 工程师, 动态仿真器项目经理(上海东申公司开发项目)。
1988.8 - 1991.8 华通工程集团(原镇江路面机械制造总厂), 发动机分厂, 实习工程师,参与质量控制和价值工程分析项目; 华通工程集团, 机械研究所, 助理工程师, “LZGY移动滚筒式再生沥青拌和机”的设计(负责“电子皮带称”部件)和研制。
研究方向
计算力学,包括径向基函数无网格方法、微分求积法、动力学刚性问题算法、弹性动力学和热传导反问题、边界元、非线性矩阵计算等;
软物质(又被称为“复杂流体”。例如,生命物质、聚合物、液晶、土壤、胶体、薄膜、颗粒物质、泡沫、发泡金属材料、层状岩石、石油等)的分数阶导数力学建模、介观尺度物理学原理,非常规统计(Levy统计、分数阶布朗运动、伸展高斯分布等),超声医学图像检测的力学仿真,湍流的分数阶导数和豪斯道夫导数的间歇性统计微分方程、雷诺方程建模。
主要学术兼职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mography and Statistics”副编辑 (2004-目前,ISSN 0972-9976)
“Computers, Materials and Continua”编委(2006-目前,SCI源期刊, ISSN 1546-2218)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Science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编委(2000-2004, SCI源期刊,ISSN 1565-1339)
“The Open Acoustic Journal” 编委(2008-目前,ISSN 1874-8376)
“中国物理快报”(SCI源期刊),特聘评审2004-2008
中国力学学会第五、六届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2004-2007,2007-2010)
江苏省力学协会常务理事、国际华人计算力学协会常务理事(2007-目前)
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和美国计算力学协会会员 2000-2003,国际计算力学协会会员2004-目前
5.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1969年出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上海市三医联动改革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卫生资源》杂志副主编。1994年获上海医科大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从事医疗保险和卫生政策研究。1998年获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博士学位。2000~2001年获国家教育部留学基金资助在美国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健康保险、药物经济学与药品政策、预防经济学等。已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城镇职工补充医疗保险的组织与筹资研究”(2003)、世界卫生组织卫生政策与系统研究联盟课题“估测上海补充医疗保险市场”(2002)、卫生部课题“‘医药收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政策的操作形式与可行性研究”(2001)和“宏观经济与卫生发展的关系研究”(2004)等项目。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药物经济学与药品政策研究》和MPH教材《医疗保险学》副主编,另参与编写了4本教材和专著。2003年获复旦大学“世纪之星计划”科研领域突出成果奖。
6.北京联合大学副教授女,1966年7月生,北京人
职称: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教育背景
北京大学分校化学系,理学学士,有机合成专业;
日本东京都立大学,硕士,生物化学专业;
日本静冈县立大学,博士,食品营养学专业。
教学情况
为本科生讲授过的课程:食品分析、功能食品、食品营养学、英文文献阅读。
为本科生开设过的实践教学课程:食品理化检测、食品功能学检测、无机与分析化学。
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 功能性食品科学(食物功能成分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在研课题: 牛磺酸降低血清胆固醇作用机理及其应用的研究(北京市教委项目)、
牛磺酸对饮食性高胆固醇血症动物胆固醇、胆汁酸吸收排泄的影响
(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个人项目)
发表物: 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SCI收录4篇),参与编著的专著包括《功能食品评价原理及方法》、《保健食品的功能评价与开发》、《栄养と脳机能》(日文)、《水产食品栄养学》(日文);参与翻译的专著有全美经典学习指导系列丛书《生物化学》。
7、湛江师范学院学生工作部长陈文,男,1948年7月生,广东湛江市人,大学,讲师,现任广东省湛江师范学院学生工作部长。早年毕业于华南师大助教班进修硕士课程。在高校从呈学生工作二十多年,期间挂职中师担任副校长,曾任学院院长助理,曾在全国、省、市级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其论文多次被收入《全国高师学生工作研究论文集》,其中《高师学生管理工作科学化问题的探讨》一文被收入《全国报刊索引》。主编《湛江师院学生工作理论与实践》一书。
8、内蒙古畜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文,1933年4月生,浙江浦江人,大学文化,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副所长,畜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畜牧业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内蒙古经济学会、农业经济学会、畜牧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北方经济法律研究所经济部主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六届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第二届委员,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高级评审委员会委员,副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195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计划系。主要研究方向为草原畜牧业经济和牧区经济。主要著作有:《草原畜牧业经济探讨》(内蒙古社会科学杂志社1989年出版);当代畜牧业经济丛书《改革与出路》(中国经济出版社1990年出版);《草原畜牧业经济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乌拉后旗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1993~2000年)1993年3月版;《内蒙古自治区经济概况》、《林牧经济研究报告》(内蒙古社会科学院1985、1986年出版)。主要合著有:《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概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当代中国的内蒙古》(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年出版);《内蒙古社会科学通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及《中蒙经济联系研究)(内蒙古社会科学院1991年出版)。主要论文有:《谈谈牧区集镇的建设问题》(《内蒙古经济探讨》1985年第5期)、《村镇的改革和建设问题探讨》(《经济•社会》1986年第1期)、《确保牧民的产品支配权是发展牧区商品经济的首要问题》(《经济、社会》1987年第3期)、《试论我区农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趋势》(《内蒙古社联》1988年第1期)、《牧区畜产品价格改革的思考》(《经济•社会》1988年第6期)、《加强牧区畜牧业生产结构的宏观调控》(《完善社会主义畜产品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年出版)。获得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别奖一项、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一项。
9、深圳大学副教授陈文,女,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硕士,副教授。现在深圳大学文学院任教。主要研究方向:文艺学和美学。在校从事美学和文艺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讲了《中国古典美学史》、《美学概论》、《中外艺术作品鉴赏》、《西文美学名著导读》、《文学概论》等数门本科生课程;参与过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的研究,并承担校际科研课题的研究。个人专著有《历史的超越——明清书法美学探微》,参与编撰《移民文化研究》项目。同时,在国内多家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多篇。
10、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姓名:陈文[2]
所在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90年于武汉大学获学士学位,1993年于武汉大学获硕士学位,1999年于日本国立电气通信大学获博士学位。在日留学期间享受日本政府奖学金资助。
1999年4月~2000年11月,日本日信软件工程株式会社解法工程与开发部,工程师。
2000年12月~2001年3月,日本国立电气通信大学, 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
2001年4月~2001年7月,日本ART系统株式会社,工程师。
2001年9月~2003年8月,加拿大ALBERTA大学信息研究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员兼非常勤讲师。
2003年9月~2005年12月,加拿大ALBERTA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副研究员兼非常勤讲师。
2006 年1月由上海交通大学引进,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7年7月赴法国 Cergy-Pontoise大学,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和DUNDEE大学短期访问。
2000年3月赴美国ILLINOISE大学芝加哥分校,VANDERBILT大学和WISCONSIN 大学(MADISON和MILWAUKEE分校)短期访问。
2001年1月赴日本大阪大学和大阪教育大学短期访问。
社会及学术兼职: IEEE会员
主讲课程: 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
主要研究领域: 数字信号处理(小波编码,小波滤波,小波采样,sigma-delta系统的表现分析);通信中的信号处理(OFDM信号,空时码,球体解码)
获得奖项
“1997年有山纪念研究奖励赏”(日中科技交流协会授予)
“1997TAF海外发表助成金”(电气通信普及财团授予)
“JSPS特别研究员研究金”(日本学术振兴会)
“PIMS博士后研究金”(加拿大-美国太平洋数理研究所)
著作与论文
(1)国际杂志论文
Wen Chen, Bin. Han, and Rong-Qing Jia, "On simple oversampled A/D conversion in shift
invariant space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2005, 51(2), 648-657.
Wen Chen, Bin Han, and Rong-Qing Jia, "Estimate of Aliasing error for non-smooth
signal prefiltered by quasi-projection into shift invariant spaces," 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 2005, 53 (5), 1927-1933.
Wen Chen Bin Han and Rong-Qing Jia, "Maximal gap of a sampling set for the exact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in shift invariant spaces," 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 2004, 11(10), 655-658.
Wen Chen, Shuichi Itoh, and Junji Shiki, "On Sampling in Shift Invariant Subspace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2002, 48(10), 2802-2810.
Wen Chen, Shuichi Itoh, and Junji Shiki, "Supremum of perturbation for irregular
sampling in shift invariant subspace," IEICE Transactions on Fundamentals, 2001, 84(8),
1990-1996.
Wen Chen, Jie Chen, and Shuihi. Itoh, ``The error estimation of sampling in wavelet
subspaces,'' IEICE Transactions on Fundamentals, 1999, 82(5), 835-841.
Wen Chen, Shuichi Itoh, and Junji Shiki, "Wavelet sampling theorems for irregularly
sampled signals," Electronics and Communications in Japan, 1999, 82(5), 65-71.
J. Chen, Wen Chen, and Shuichi. Itoh, "Lossy to lossless compression of ECG by using
integer wavelet transform," 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ing, 1999, 37
(2), 1610-1611.
Wen Chen and Shuichi. Itoh, "Some notes on reconstructing regularly sampled signals
by scaling functions with over-sampling property," IEICE Transations on Fundamentals,
1998, 81(11), 2467-2469.
Wen Chen, and Shuichi Itoh, "A sampling theorem for shift invariant subspaces," 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 1998, 46(10), 1841-1844.
Wen Chen, and Shuichi Itoh, "An estimate of irregular sampling in wavelet subspaces,"
IEICE Transactions on Fundamentals, 1998, 81(8), 1751-1754.
Wen. Chen, Shuichi. Itoh, and Junji Shiki, "Irregular sampling theorems for wavelet
subspaces," IEEE Transactionson Information Theory, 1998, 44(3), 1131-1142, 1998.
Wen Chen, and Shuichi Itoh, "Over-sampling theorem for wavelet subspaces," IEICE
Transactions on Fundamentals, 1998, 81(1), 131-138.
Wen Chen, and Shuihi Itoh, "On irregular sampling in wavelet subspaces," IEICE
Transacions on Fundamentals, 1997, 80(7), 1299-1307.
Ruilin Long, Wen Chen, and Shenglan Yuan, "Wavelets generated by vector multi-
resolution analysis," Applied and Computational Harmonic Analysis, 1997, 4, 317-350.
Ruilin Long and Wen Chen, "Wavelet basis packets and wavelet frame packets," the
Journal of Fourie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1997, 3(3), 229-256.
(2)国际会议论文
Wen Chen, and Chintha Tellambura, "A good trade-off performance between the code rate
and the PMEPR for OFDM signals using the generalized Rudin-Shapiro,"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2005, 4, pp.2600-2604.
Wen Chen, and Chintha Tellambura, "Identifying a class of multiple shift
complementary sequences in the second order cosets of the first order Reed-Muller codes,"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2005, 1, pp. 618-621.
Wen Chen, Chintha Tellambura, "Time average MSE analysis for the first order sigma-
delta modulator,"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coustics, Speech and Signal
Processing, 2005, 4, pp. iv/465-468.
Wen Chen, S. Itoh, and J. Shiki, "Supremum of perturbation for sampling in shift
invariant subspace," SPIE Wavelet Applications in Signal and Image Processing VIII, 2000,
pp. 1094-1130.
Wen Chen, Shuichi Itoh, and Junji Shiki, "The truncation error and aliasing error of
sampling theorem for wavelet subspace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form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1998, pp. 213-214.
Wen Chen, and Shuichi Itoh, "Irregular sampling in shift invariant subspace,"
Workshop on Applied Wavelets, 1998, pp. 2-6.
Wen Chen, and Shuichi Itoh, "Introduction to image coding by integer wavelet,"
Symposium on Inform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1998, 21, pp. 815-818.
Wen Chen, Shuichi Itoh, and Junji Shiki, "Irregular sampling theorems for wavelet
subspaces,"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formation Theory, 1997, pp. 244.
Wen Chen, and Shuichi Itoh, "Signals reconstruction by scaling functions with over-
sampling property," Symposium on Inform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1997, 20, pp. 745-
748.
Wen Chen, and Shuichi Itoh, "Sampling theorems for irregularly sampled signals in
wavelet subspaces," Symposium on Inform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1996, 19, pp. 705-
708.
(3)国际特邀学术报告
Wen Chen, "Prefiltering based on shift invariant spaces," Workshop on Applications of
Wavelets, June, 2004. (Invited talk, Banff, Canada).
Wen Chen,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of OFDM signals," Symposium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ov., 2003. (Invited talk, Sydney, Canada).
Wen Chen, "Accuracy analysis for the first order sigma-delta modulator," Annual
Meeting of CMS, June, 2003. (Invited talk, Edmonton, Canada).
Wen Chen, "A problem in wavelet sampling," Osaka University, Jan, 2001. (Invited
Talk, Osaka, Japan).
Wen Chen, "Progress on irregular sampling," Vanderbilt University, March, 2000.
(Invited Talk, Nashville, USA).
Wen Chen, "Wavelets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filtering," University of Dundee, July,
1997. (Invited talk, UK).
研究项目
1、通信中的信号处理---OFDM信号,时空码和球体解码(加拿大ICORE项目,项目参与,2003年9月-
2005年12月),
2、基于小波和逼近论的信号处理(加拿大-美国太平洋数理研究所项目,项目负责人,2001年9月
-2003年8月),
3、EEG信号的谱分析及医学指标表示(日本ART系统株式会社项目,项目负责人,2001年4月-2001
年7月),
4、基于小波的信号处理和数据压缩(日本学术振兴会项目,项目负责人,2000年12月-2001年3月
),
5、电车信号中央控制系统分析(日本信号株式会社项目,项目参与,2000年5月-2001年11月),
6、基于小波的图像编码及传输(日本日信软件工程株式会社项目,项目负责人,1999年4月-2000
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