炯炯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jiǒng jiǒng

形容明亮(多用于目光):目光~;两眼~有神。

词意探源:

(1)指火光。

《文选·潘岳·秋兴赋》:“登春台之熙熙兮,珥金貂之炯炯。”

(2)指不寐貌。

《楚辞·哀时命》:“夜炯炯而不寐兮,怀隐忧而历兹。”

王逸注:“言己中心愁怛,目为炯炯而不能眠。”

基本解释

[(of eyes)bright;shining] 明亮——多用于目光

两眼炯炯有神

详细解释

1. 亦作“烱烱”。1.明亮或光亮貌。

晋潘岳《秋兴赋》:“登春台之熙熙兮,珥金貂之烱烱。” 唐卢纶《和马郎中画鹤赞》:“暮云冥冥,双垂雪翎;晨光炯炯,一直朱顶。”《明史·方孝孺传》:“ 孝孺 幼警敏,双眸炯炯。”冰心《寄小读者》九:“窗外严净的天空里,疏星炯炯。”

2. 光明。

唐杜甫《逼仄行赠毕曜》:“徒步翻愁长官怒,此心烱烱君应识。” 宋 陈亮 《祭周参政文》:“安归田里,一无怼言,烱烱此心,实昭於天。” 宋陆游《书感》诗:“此心炯炯空添泪,青史他年未必知。”

3. 明察貌。

清龚自珍《戒将归文》:“精炯炯其独寤兮,物温温其烛楹。”

4. 双目不闭貌。多形容有心事而彻夜不寐。

《楚辞·严忌<哀时命>》:“夜炯炯而不寐兮,怀隐忧而历兹。”王逸注:“言己中心愁怛,目为炯炯而不能眠。” 汉王粲《伤夭赋》:“昼忽忽其若昏,夜炯炯而至明。”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