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延海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北京爱知行动项目协调人

hiwan@public.bta.net.cn

http://www.aizhi.org

万延海医师简介

1963年11月20日,出生在安徽省天长县(现在改为天长市);

1981年8月-1988年7月,就读于上海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原上海第一医学院卫生系),

专业是公共卫生和健康教育;期间,休学一年;

1988年7月-1994年7月,工作于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卫生部下属);

1994年3月至今,工作于北京现代管理学院,担任健康人类学系主任,自筹资金办学,搞

科学研究,开展艾滋病教育,推动我们社会对性问题的理解与容纳;

1994年7月至今,存档单位:西城区人才交流中心;

1997年元月-1998年6月,担任美国南加州大学女权主义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南加州大学

ONE研究所客座研究员;1998年2月即回国;

1998年,曾先后在“中华医学会科技发展中心”(三个月)和“北京酷梅信息技术有限公

司”(两个月)工作。

1997年同苏兆声女士(生于1969年,目前留学yale,攻读CPA,社会活动家。)结为伉俪,

夫妻二人生活独立;感情融洽。

万延海曾经参与的活动

1989年7月-1990年底,北京“希望热线”,志愿工作者;

1990年,全国扫黄教育效果评价活动;北京市性病教育展览效果评价;

1991年,北京(西单)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兼职心理咨询专家;全国艾滋病咨询培训班,

组织、教材编译和效果评价;青少年性教育展览效果评价;同性恋者和艾滋病有关的社会

行为研究与教育项目,开展调研和教育活动;

1992年,创办并主持艾滋病求助热线,组织志愿工作者小组;定期组织艾滋病教育研讨会

和学术讲座;组织街头艾滋病与安全性行蜛??A教育活动;组织并培训新闻工作者参与艾滋病

教育活动;组织“男人的世界”(同性恋交流)文化沙龙;组织了全国艾滋病求助热线网络;

动员了我们的新闻媒介参与艾滋病教育;动员了同性恋者社区参与艾滋病教育活动;参加

世界卫生组织“非政府组织在艾滋病控制中的作用”培训班;

1993年,继续1992年的工作;万延海在热线的工作被停止;

1994年,创办“爱知行动项目”,开展艾滋病教育、性的研究与教育;调查同性恋者受社

会迫害包括政府迫害的情况;创办《爱知简报》;组织爱知讨论会与多种街头、酒吧讨论活

动;组织了“爱知信使”民间志愿者活动;组织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协助有关学术机

构组织了“艾滋病教育与特殊性问题研讨会”(北京,1994年12月);

1995年,继续“爱知行动项目”;扩展了《爱知简报》,全面介绍国内外同性恋运动的信息;

撰写了我国同性恋者受社会歧视的报告;参加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组织的“亚洲和澳大利亚

男女同性恋社区发展”研讨会(1995年9月),作报告;组织世界艾滋病日活动;

1996年,主要开展了我国精神卫生专家对同性恋者的态度调查,成立相关协作组开展工作;

针对同性恋和家庭关系、同性恋青少年的问题、同性恋和心理学的问题进行了编译出版工

作(《爱知简报》);参加一些学术研讨活动;

1997年,访问美国南加州大学女权主义研究中心和ONE研究所,担任访问学者,作报告;

参加“国际卖淫会议”,作报告;访问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作报告;参与创办“北美

华人性别与性倾向研究会”,参与创办电子刊物《桃红满天下》(http://www.csssm.org);参

加1997年APEC(温哥华,1997年11月)人民高峰会议人权论坛,作报告;参加纽约市

亚洲研究年会,作报告;

1998年,参加“华人同志交流会议”(香港,1998年2月);缺席参加全美亚洲研究年会,

作报告;参加一些商业公司的工作,后离开;“爱知行动项目”上网(http://aizhi.sis.com.cn,

近期网址会有变化);和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人生热线》节目合作,举办了13期电台艾滋

病教育活动(1998年9月-12月);继续编印《爱知简报》;参加“同性恋运动会”(1998

年8月,阿姆斯特丹)社会问题项目;

1999年,参加亚太地区艾滋病与男同性恋者研讨会(新加坡,1999年2月)。

万延海发表作品情况

自1992年,万延海先后在《健康报》、《青年参考》、《中国健康教育》、《国外健康教

育》、《新世纪》、《女性研究》、《中国妇女报》、《人之初》、《跨世纪》、《当代青年》、

《八小时之外》、《上海大众卫生报》、《亚洲周刊》、《解放军健康》、《中国之春》、《新

世纪》网络杂志、《民主中国》、《中国人权》、《桃红满天下》网络杂志等上面发表过文

章。万延海的一些文章被收录在一些书籍中,如《情人世界》、《北京同志故事》、《我

们活着》,还有几本有待出版的英文书籍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