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色蟆口鸱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茶色蟆口鸱

拉丁文学名:Podargus papuensis

英文名称:Tawny Frogmouth

全长约50厘米。

分布: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不迁徙。

蟆口鸱科(Podargidae) 蟆口鸱口裂极大,如同蛙口,口边有须,分布于东南亚和大洋洲。蟆口鸱科有2属12~14种,其中蟆口鸱属有3种,分布于大洋洲,体型比较大;蛙嘴夜鹰属或称亚洲蟆口鸱属分布于亚洲南部。

茶色蟆口鸱是一种极为有趣的奇鸟,它不仅模样奇,习性奇,而且名字也奇,它遍布整个澳大利亚,以及塔斯马尼亚和南部新几内亚,它就是茶色蟆口鸱。

茶色蟆口鸱属于夜鹰目蟆口鸱科成员。蟆口鸱科共有两个属,共计12—14种,其中蟆口鸱属有3种,分布于大洋洲,体型较大;亚洲蟆口鸱属则分布于亚洲。

茶色蟆口鸱相貌古怪,很有个性,它全身黄褐,两眼发黄,头大嘴大,口角有须,嘴似蛤蟆,因而得名。茶色蟆口鸱体长有50厘米左右,在 科属成员中算是大个子。

茶色蟆口鸱喜欢栖息于开阔的林地中,既单独活动也成群活动。白天,它们通常一动不动地停息在树从中,乍一看活像块树皮,很难被发现,而在拂晓和黄昏则最为活跃。它的伪装如此完美白天,所以它可能是就在我们眼前,而我们却把它当作是树的一部分哩。

茶色蟆口鸱不仅像猫头鹰般昼伏夜出,而且停息在树枝上的样子乍一看也活像只猫头鹰,只不过这猫头鹰长了副蛤蟆嘴,一看就是个“冒牌货”。茶色蟆口鸱叫声响亮,当受挑衅时,它会张开双翅和大嘴,摆出一副咄咄逼人的样子,以恐吓对方。

茶色蟆口鸱胃口好,食性广,只要是能抓能吞,无论荤素,毫不客气,什么昆虫、蠕虫、蛞蝓、蜗牛、蛙类、小鸟、爬行类、小型哺乳类,及植物的嫩枝果实,一概来者不拒。

8月到12月是茶色蟆口鸱的繁殖季节,它们通常营巢于树上,巢显得极为松散而杂乱无章,并且每年都进行维修。雌鸟每窝产卵1—5枚,孵化期为28—32天。雏鸟经过亲鸟抚育25天后,就离开巢穴,开始独立的生活。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