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甫苏孜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塔吉克族居住在新疆塔什库尔干自治县,该地是帕米尔高原上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由于山路阻隔,交通闭塞之故,至今仍保存有较多的西域古乐舞遗风,又掺揉了高原文化的特点。他们把鹰视为山巅的强者、英雄的象征,舞蹈中不乏“鹰”的形象,以“恰甫苏孜”这一形式最为典型。

“恰甫苏孜”一词,塔吉克语意为:“快速、熟练”,是音乐节奏的名称,为7/8拍;也是舞蹈形式的名称。表演以双人对舞为主,并带有竞技。开始时,一名表演者先进场表演,然后邀请另一人同舞,两人徐展双臂慢步前进,如双鹰盘旋;节奏转快后,互相追逐、嬉戏,两人靠近又骤然分开旋转;忽而跃起、蹲落,拧身旋转而起,如鹰隼起落扶摇直上。女子舞蹈比较柔和,但也不失鹰的姿态。

伴奏乐器有鹰笛、手鼓等,两人交织吹奏鹰笛,一面手鼓由两名妇女敲打,非常别致。鹰笛用鹰的翅膀骨制作,是古代“骨笛”的遗存,和“羌笛”有一定的关系,其音色美妙、动听。其表演以双人对舞为主、跳蹲与旋转的技艺;其伴奏以笛、手鼓为主等特点,和史书、唐诗关于“胡旋舞”、“胡腾舞”的记述多有相似之处,正是西域古乐舞的风范。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