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瘀月经过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疾病概述

病证名。月经过少证型之一。多因瘀血内停,冲任胞脉受阻,血行滞涩而月经量少。瘀血因寒凝者,经行量少,色暗有块,小腹凉痛甚于胀,喜温拒按,血块下后痛减,治宜温经活血行瘀,方用少腹逐瘀汤或过期饮;瘀血因于气滞者,症见经血量少,色紫有块,少腹胀甚于痛,排气后胀痛较减,治宜行气活血,方用膈下逐瘀汤、七制香附丸等。

病因机制

血瘀 感受寒邪,寒客胞宫,血为寒凝;或气滞血瘀,阻滞胞脉,均使血行不畅,故月经量少。

治疗原则

治法重在濡养精血,以本病虚多实少,即使是瘀滞亦多属气血有伤,慎不可恣投攻破,以免重伤气血,使经血难复。月经过少,常伴后期,并可发展为闭经,应积极治疗。

辨证施治

主要证候:经行量少,色紫黑,有血块,小腹胀痛拒按,血块排出后胀痛减轻。舌质正常或紫黯,或有小瘀点,脉细涩或弦涩。

证候分析:瘀血内停,经隧阻滞,血不畅行,故经来量少有块,小腹胀痛拒按。血块排出则瘀滞稍通,故胀痛减轻。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乃瘀血内停之征。

治法:活血化瘀调经。

方药: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 方中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当归养血调经,活血止痛;白芍柔肝缓急止痛;熟地补血滋阴。全方有活血化瘀,调经养血之效。如小腹胀痛以胀为甚,或兼胸胁胀满者,为气滞血瘀,原方加香附、台乌以理气行滞。如小腹冷痛,得热痛减,为寒凝血瘀,原方加桂枝、吴茱萸以温通血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