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骚级战列舰是德意志帝国海军建造的一种战列舰。
简介1906年,英国海军装备了“全重型火炮(All-Big-Gun)”概念全新设计的无畏号战列舰的出现,打破了英、德军舰之间造舰竞争的微妙平衡,加剧了英、德之间新一轮的造舰竞赛,德国对“无畏”号出现的回应就是建造了拿骚(Nassau)级战列舰。拿骚级同型舰4艘:拿骚号/Nassau、威斯特法仑号/Westfalen、莱茵兰号/Rheinland、波森号/Posen。

拿骚级是德国海军的第一级无畏舰,于1907年开工建造。按前后和两舷侧的六角形配置6座主炮炮塔,装备12门280毫米主炮,主炮口径小于无畏号,射速较快。这种六边形的炮塔布置使得在每侧船舷方向只能保证8门主炮同时射击。该级舰加宽了舰体,而舷侧炮塔的重量导致军舰在风浪中航行时横摇幅度过大。为应付数千米内的炮战,采用了较大口径的副炮,是与英国海军同期建造的战列舰不同之处。在动力方面,由于德国海军对大型蒸汽轮机的使用缺乏经验,拿骚级依然采用往复式蒸汽机,使用燃煤锅炉,最高航速19节,比无畏号少2节。到1915年,德国海军才对拿骚级的锅炉进行了改进改为使用油煤混烧。往复式蒸汽机使该级舰在以最高速度行驶时,机构连续往复运动导致舰体发生剧烈颤动,以至影响火炮的瞄准、射击。该级舰秉承了德国战舰节省吨位用于加强装甲防护,抗损性能强的传统,不太重视舰只的适航能力和续航性能。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1916年日德兰海战中4艘拿骚级战列舰隶属于公海舰队第一战列舰队第二分队,在夜战中均受轻伤。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相对老旧的拿骚级战列舰本不在协约国的引渡名单上,1919年6月21日,被引渡的德国主力舰队在斯卡帕湾“彩虹行动”集体自沉后,拿骚级代替自沉的德国军舰赔偿给了协约国。拿骚号被赔偿给日本,剩下的三艘赔偿给英国。四艘舰均在20年代初解体拆毁。
各舰概况拿骚号(建造代号Ersatz Bayern),造船厂:威廉港皇家造船厂,开工日期:7/22/1907;下水日期:3/7/1908;服役日期:10/1/1909

威斯特法伦号(建造代号Ersatz Sachsen),造船厂:不来梅威塞尔船厂,开工日期:8/12/1907;下水日期:7/1/1908;服役日期:11/16/1909
莱茵兰号(建造代号Ersatz Wuettemberg),造船厂:斯德丁伏尔甘船厂,开工日期:6/1/1907;下水日期:9/26/1908;服役日期:4/30/1910
波森号(建造代号Ersatz Baden),造船厂:基尔日耳曼尼亚船厂,开工日期:6/11/1907;下水日期:12/12/1908;服役日期:3/31/1910
性能数据

排水量:18,873吨(设计) / 20,535吨(最大)
尺寸:长146.1米(全长)/宽26.8米/吃水8.76米
动力:12台苏尔寿-桑尼克罗夫特锅炉(燃煤),三座三缸往复式蒸汽机,主机功率22000马力,3轴,2舵并列配置
最大速度20节,续航能力9400海里/10节;2800海里/19节
武备:12门280mm/45倍径克虏伯SK L/45主炮,6座双联炮塔;12门150mm/45倍径副炮,舷侧单装;16门单装88mm/45倍径防鱼雷艇/防空炮;6座450mm鱼雷发射管(水下安装,舰体前后各一门,A炮塔和D炮塔两侧各一门)
装甲:主装甲带300毫米;三层装甲甲板,每层25-30毫米;炮塔90-280毫米;指挥塔300毫米。
舰员:1008人(军官4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