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恩角龙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贝恩角龙(学名Bainoceratops)是角龙下目恐龙的一属,生存于上白垩纪坎帕阶的亚洲。它们是由Tereschenko及Alifanov于2003年所发表、命名。化石发现于蒙古南部。

分类贝恩角龙属于角龙下目,角龙下目恐龙是群草食性恐龙,拥有类似鹦鹉的喙状嘴,生存于白垩纪的北美洲与亚洲。虽然贝恩角龙的化石只有一条脊柱,但已足以与原角龙有所分别,而且显示它是安德萨角龙的近亲。

食性如同其他角龙下目,贝恩角龙是草食性恐龙。在白垩纪期间,开花植物的地理范围有限,所以蒙大拿角龙可能以当时的优势植物为食,例如:蕨类、苏铁科、松科。它们可能使用锐利的喙状嘴咬下树叶或针叶。

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纲:

蜥形纲Sauropsida

总目: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目:

鸟臀目Ornithischia

头饰龙类 Marginocephalia

下目:

角龙下目 Ceratopsia

科:

?纤角龙科 Leptoceratopsidae

属:

贝恩角龙属Bainoceratops

Tereschenko & Alifanov,2003

种:埃氏贝恩角龙B. efremoviTereschenko & Alifanov, 2003 (模式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