鲻山遗址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鲻山是丈亭镇西岙村南的一座小山。 遗址位于丈亭镇西岙村鲻山东南麓。面积约5万平方米。1980年试掘,1996年正式发掘,发掘面积35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3米,划分为10层,文化内涵包括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和商周时期,以河姆渡文化堆积为主,出土文物1000余件。石器有斧、锛和以燧石为原料制作的小石器。陶器分夹炭黑陶和夹砂灰黑陶等,器形有釜、罐、盘、钵、豆、鼎等。多素面,纹饰有绳纹、弦纹和锥刺纹等,另还出土河姆渡文化早期干栏式建筑遗迹、大批稻谷、葫芦、鹿角等动植物标本以及骨器和象牙器等。该遗址极大地丰富了河姆渡文化的内涵,为更加全面地了解河姆渡文化的产生、生活状况及经济形态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1979年建余丈公路,在鲻山南麓取土时发现有石斧等出土。经余姚市文物部门1980年试掘,1996年9月至12月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组成联合考古队,再次对该遗址进行发掘,揭露面积300平方米,出土了河姆渡文化时代最早的木稆、鸟形象牙圆锥、骨匕等精品和石、陶、木、骨(牙)器等文物一千余件。石器有斧、石奔以及燧石为原料制作的小石器件。陶器有夹炭、夹砂炭及夹炭黑陶,饰有绳纹、锥刺纹等。还发现了不同阶段的木结构建筑遗迹。为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的组成部分。

从已发现的实物及遗迹来看 ,该遗址年代相当于河姆渡遗址的第二、三文化层,即距今约五千五百年至六千四百年之间。分布面积约有数万平方米,文化层厚度为六十公分。

鲻山遗址保存完整,于1981年列入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