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当阳玉泉山
位于当阳县西南15公里处。因山下珍珠泉喷珠跳玉,故称玉泉山。海拔370米,超然屹立,益显挺拔雄伟。山中清溪翠谷,藏幽蕴秀;奇花佳木,堆蓝盖紫;珍禽异鸟,栖荫鸣绿,景色十分优美,素称:“三楚名山”。
玉泉山历史悠久,东汉建安年间,高僧普净禅师有关连。《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把关羽显圣地点安排在玉泉山,并非随意之意,而是事出有因。据文献记载,蜀汉昭烈帝刘备,当年在玉泉山东麓的玉泉寺内建过贞烈祠,专供一年四季祭祀关羽用。这大概是关“玉泉山显圣”故事的渊源吧!
玉泉山,是一个以森林景观为基础、佛教文物为主体、三国遗迹为依托,融其它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现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级旅游区。中心景区面积8.9平方公里,可开发面积69平方公里。 玉泉山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景区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动、植物品种繁多,并有大量珍稀物种。景区以名山、名寺、名塔而闻名遐迩。玉泉山素享“三楚名山”盛誉,是一座佛教名山;玉泉寺建于东汉末年,为我国历代著名的佛教寺院,是天台宗实际创始人智者大师的道场和天台宗的祖庭之一,以“荆楚丛林之冠”著称;珍珠泉是我国三大著名珍珠泉之一;棱金铁塔建造于北宋年间,是我国现存最高、最重和保存最完好的铁塔。玉泉寺及铁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泉寺是国家对外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玉泉寺内的隋代铁镬、唐代吴道子石刻观音像等佛教文物弥足珍贵。月月桂、并蒂莲、唐代银杏等奇花异木独具特色。景区内还有汉云长显圣地、全国最早的关庙显烈祠等到三国遗迹。
玉泉山山明水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兼备,名胜有玉泉寺、玉泉铁塔和珍珠泉等。
玉泉寺是我国最古老的佛寺之一,早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主要建筑有天王堂、大雄宝殿、藏经殿、毗卢殿、毗卢上方、送子庵、圆通阁、般若堂、东禅堂、西禅堂等。此外,还有来木井、月月桂、玉泉宝塔、珍珠泉等胜迹。
大雄宝殿建于南宋,虽历经后世翻修,但基本保持原貌。殿高21米,天花藻井中所描绘,光怪陆离,斑灿绚丽。全殿七开间,由72根楠木巨柱支撑大梁,再可之屋面出深远,故亚宏伟壮观。殿侧有石刻观音像一尊,男首女身,为世间罕见。此像笔力雄健、线条流转,有“大家”风范,相传乃唐“画圣”吴道子所绘。殿前有铁镬一口,为隋初遗物,重1.5吨,保存完好。
东禅堂院的来木井,口径1.5米,深3米。相传当年建大雄宝殿时,由地下河运来的巫山之木,即以此井为出口,故称来木井。来木井底有一根楠木微露水面,可摇而不可拔,寺僧称它即是当年建殿时的木料。
般若堂前有两株桂树,四季常青,月月开花。即使隆冬盛夏,也不废此例,到是仍白花点点,实为旷世奇木,故称“月月桂”。
玉泉铁塔原称如来舍利塔,北守嘉六年(1061年)造,为生铁浇成。为八角十三层,高17.953米,重53吨。因每层皆铸有八仙过海、二龙观珠、海山、海藻、水波等图案;而台座之八角,又各铸有披盔束甲、足踏仙山的托塔力士一尊。塔身流光溢彩,与青山绿水、碧瓦红寺相辉映,景色更加迷人。
珍珠泉在玉泉寺左侧的翠寒山下,相传是关羽遇害后“显圣”的地方。泉附近的方形石柱,乃明万历年间立,上面即刻着“汉云长显处”。泉水由山根涌出,其色如碧玉,其形如串珠。珍珠泉十分有趣,如于岸上静观,则“泉清珠错落”,泉上架着一座珍珠桥,其泉中倒影,小巧玲珑,时隐时现,饶有情趣,可谓锦上添花。
游罢玉泉山回当阳城后,还可一游城西北的关陵庙和城东南的长坂坡。长坂坡是东汉末年赵子龙单骑救阿斗处。素享盛名。 福建省连江县玉泉山与此山重名
北京玉泉山
Yuquan Shan

玉泉山位于颐和园西,五六里。这座六峰连缀、逶迤南北的玉泉山,是西山东麓的支脉,在“山之阳”,它最突出的地方是“土纹隐起,作苍龙鳞,沙痕石隙,随地皆泉。因这里泉水,“水清而碧,澄洁似玉”,故此称为“玉泉”。明初王英有诗形容:“山下泉流似玉虹,清泠(音零)不与众泉同”。这座山也因此称为“玉泉山”。
由于它倚山面水,而距中都城不远,所以在公元十二世纪末,就被统治者看中。相传金章宗曾在这里建有玉泉山行宫、芙蓉殿。到元明以来,也都成为皇帝游幸避暑之地。十三世纪末,元世祖忽必烈在这里建成昭化寺;明英宗年间,建有上下华严寺等。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将原有行宫、寺庙翻修扩建。康熙三十一年,将原先“澄心园”改名为“静明园”。规模壮丽的玉泉山静明园成为“三山五园”之一,二名扬四方。1860年英法侵略军将这里破坏,清光绪年间,又重新得到修复。
历史上对玉泉山静明园记载的书籍有:《静明园册》、《长安客话》、《缑山集》、《燕都游览志》、《白岩集》、《南濠集》、《水品》、《寄园寄所寄录》、《帝京景物略》、《戴司成集》、《怀麓堂集》、《金史地理志》、《金史章宗纪》、《元史世祖纪》、《元史本传》、《前溪集》、《日下旧闻考》等。
玉泉山静明园共有六个门,正门俗称南宫门,大门以东有东宫门、小南门和小东门,以西有西宫门,西北有夹墙门。
玉泉山的水制,甘冽醇厚,天下闻名。过去,人们常以水之轻重衡量水质,轻者优,重者劣。历代古人多以江西庐山谷帘水或长江金山水为第一,以惠山虎跑泉水为第二。乾隆为了评判天下各泉名水,令内务府制银斗测量,其结果是:济南珍珠泉斗重一两二厘;长江金山水一两三厘;惠山虎跑泉水一两四厘;平山水重一两六厘;凉山、白沙、虎邱、碧云寺诸水重一两一分,只有玉泉、伊逊两地之水重一辆,水轻质甘气美。从此,与泉水定为清宫专门饮用之水。乾隆亲题“天下第一泉”碑,并作是:“功惩无双水,名称第一泉”。用玉泉山泉水灌溉的“京西稻”至今都是名贵大米。元代宰相耶律楚特用玉泉水制墨,命名“玉泉新墨”,是上等佳品。
乾隆非常喜欢玉泉山的风光,对园内景致亲自定为“十六景”,每景以四字命名,并各题诗一首,现把“十六景”名列出:
(1)廓然大公(2)芙蓉晴照(3)玉泉趵突(4)竹垆山房
(5) 圣因综绘 (6)绣壁综绘(7)溪田课耕(8)清凉蝉窟
(9) 采香云径 (10)峡雪琴音(11)玉峰塔影 (12)风篁清听
(13)镜影涵虚(14)裂帛湖光(15)云处钟声 (16)翠云嘉荫
乾隆虽然对突出十六景致所命名,但他认为:“玉泉山盖灵境也。虽亭台点缀,时有晦明;而山水吐纳,岚霭朝暮,与造物相始终。故一时之会,前后迥异;一步之移,方向顿殊。吾安能以十六景概之。”乾隆对这里的清音斋、华滋馆、冠峰亭、观音洞、赏遇楼、飞云、试墨泉、分鉴曲、写琴廊、延缘厅、犁云亭、罗汉洞、如如室、层明宇、进珠泉、心远阁共十六处,分别作了题咏。由此可见当年的静明园风景是多么多姿。
玉泉山是封建帝王的御园,没有皇帝特别恩赐,即使是朝廷大臣,也无法入内。乾隆年间,曾赏赐大学士、尚书等十余人随游玉泉山。胡广曾作诗:“玉泉之山下出泉,泉流树色镜中悬;却带西湖连内苑,直下通津先百川。”朱日藩曾诗曰:“笑指蓬莱石,春桃几树花;仙潭驯白鹿,童子戏金沙;一榻居士室,三车长者家;凭君磨素壁,重过赋青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