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弥福寿之庙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须弥福寿之庙,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承德避暑山庄北面狮子沟南坡。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西藏六世班禅为庆贺乾隆帝70大寿,长途跋涉2万余里前往承德。乾隆帝十分重视,为隆重迎接六世班禅的到来,特建须弥福寿之庙供六世班禅讲经和居住,所以,此庙又称“班禅行宫”。“须弥山”,藏语名“扎会”,是介居住的吉祥之地;“福寿”,藏语名“伦布”。须弥福寿意思是像吉祥的须弥山那样多福多寿。

须弥福寿之庙占地36700平方米,前部是石桥、石狮、山门、碑亭、琉璃牌坊等;中部以大红台为中心后部有班禅六世及其弟子的住处“万法宗源殿等,最后是万寿塔。

妙高庄严殿巍居风格独特的大红台正中,高29米,一通到底,殿顶鎏金铜瓦用15429两黄金鎏成。脊上8条金龙,每条用铜1吨,四上四下,似腾云驾雾,为稀世瑰宝。殿内第一层供的是释迦牟尼像和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像,其东为六世班禅诵经的宝座。第二层供的是释迦牟尼及其两位弟子迦叶、阿难。第三层则是3尊金刚像,即大威德金刚、密集金刚和胜乐金刚。

八角七层的万寿塔是全寺最高点。塔身用绿色琉璃砖砌成,塔顶用黄色琉璃瓦铺覆,七层象征乾隆帝七旬大寿。它背负青山,直指苍天,宏伟壮丽。

须弥福寿之庙是汉葳满蒙一家,民族和睦的象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