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黑热病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皮肤黑热病(cutaneous leishmaniasis)是由利什曼原虫又称黑热病小体(LD小体)引起的一种慢性皮肤病。本病为黑热病的皮肤表现,大多继发于内脏黑热病,少数原发于皮肤。主要侵犯皮肤淋巴网状系统。

诊断要点:

1.皮损好发于头面部,也可侵犯躯干、四肢及舌唇粘膜。

2.损害初为浸润性红斑,以后变为黄红色斑块,其上伴有密集的米粒至黄豆大的结节,呈红色或棕色,半球形,表面光滑,柔软,常互相融合。

3.另一种常见的损害为花斑癣样浅色斑,可融合成片,边界清楚。

4.组织病理示表皮萎缩,真皮内有致密、弥漫的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浆细胞的浸润。组织细胞胞浆内可见LD小体,HE染色呈灰蓝色的圆形小体。姬姆萨染色更清楚,小体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4μm, 核圆形并附有一杆状副核。

治疗要点:

葡萄糖酸锑钠为首选药物。该药效快且疗效好,一般无副作用。利福平口服, 应注意肝脏副作用。可能对皮肤黑热病有效的药物有:吐根碱,1%酒石酸锑钾液,抗真菌药物:如二性霉素B或酮康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