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杂技家协会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国杂技家协会China Acrobats Association

杂协简介中国杂技家协会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团体会员之一,由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杂技家协会及全国各民族杂技家共同组成。成立于1981年。现有团体会员29个,个人会员1700余人。

中国杂技家协会下设办事机构有:组联部、外联部、研究部、办公室和《杂技与魔术》杂志社。下辖的各专业委员会有:魔术艺术委员会、理论研究委员会、滑稽艺术委员会、杂技音乐专业委员会、剧团管理指导委员会、经济开发委员会、马戏艺术委员会、基金管理委员会和权益保护委员会。

中国杂技家协会对内负责联络、协调、服务和业务指导各杂技团体;组织杂技评奖、演出、交流、观摩等活动;组织各种形式的杂技理论研讨和宣传活动;收集、整理和研究国内外杂技资料,积极传播信息。对外负责国际杂技、魔术界人士和代表团来华访问演出;组织代表团出国访问、交流和考察;介绍中国杂技魔术发展状况,广泛进行国内外艺术交流。

在二十多年来,中国杂技家协会组织过出国商业演出、比赛、访问60余次,接待来访外宾、演出40余次,出版期刊127期、组织编写过《当代中国杂技》、《杂技研究》、《杂技论坛》等多部杂技理论书籍。中国杂技家协会作为国内最高的杂技、魔术、马戏、滑稽艺术行业性组织秉承建会宗旨,广泛团结全国杂技工作者,为扩大中国杂技在国际的声誉和影响,促进杂技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新的世纪里,中国杂技家协会将广开渠道,加大对外文化交流力度,以开拓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和高质的服务,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为中国杂技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为人类的文化宝库积累丰厚的财富。

协会章程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中国杂技家协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民族杂技家组成的专业性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杂技家和杂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

中国杂技家协会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团体会员。

第二条 中国杂技家协会的宗旨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团结广大杂技家和杂技工作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繁荣和发展我国杂技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第三条 本会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各项法律、法规。按自身的特点开展各项会务活动。

第二章 任务

第四条 本会对会员有联络、协调、服务和业务上进行指导的职责。

第五条 按照德艺双馨的要求,努力提高杂技家和杂技工作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修养和业务水平。

第六条 组织中国杂技金菊奖比赛、评奖活动,鼓励创新,对优秀的杂技创作、杂技表演、杂技理论成果以及在工作中有显著成绩的杂技工作者,予以奖励和表彰。

第七条 发挥本会自身优势,积极协助会员与国内外演出机构建立业务联系,组织各种形式的演出活动,为中国杂技面向国内外演出市场做好服务、协调、组织工作。

第八条 举办演出观摩、交流座谈等活动,促进杂技艺术的提高与发展,促进杂技事业的繁荣。

第九条 组织学术研讨活动,促进理论工作的提高与发展,办好杂技刊物,努力反映杂技创作、表演、理论、教育等方面的现状和成果。

第十条 努力促进杂技教育的发展,重视、支持并引导开展民间的、业余的杂技活动,促进杂技普及与提高的相互发展。

第十一条 促进并加强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及海外侨胞中的杂技家和杂技团体的联系和往来,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第十二条 促进国际杂技艺术交流,增进同各国杂技家、杂技团体和组织的友谊,为世界杂技的共同发展作出贡献。

第十三章 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合作,依据国家政策积极发展杂技文化产业。

第十四条 依据宪法、法律、法规维护杂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章 会员

第十五条 中国杂技家协会实行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制。

第十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杂技家协会,为本会团体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中的中国杂协会员集体参加本会活动时,视同于团体会员。

第十七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身份,年满16周岁,在杂技领域取得显著成绩的杂技工作者,赞成本章程,本人申请,由两名本会会员介绍,经所在团体会员单位或本会指定机构推荐,经本会审批,履行必要手续后,即可成为本会会员。

第十八条 部分未成立地方杂技协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流动性较大的民营杂技工作者,赞成本章程,本人提出申请,经两名本会会员介绍,可直接向本会提出申请,经本会批准,成为本会会员。

第十九条 会员有遵守本会章程,执行本会决议,参加本会活动,维护本会权益,按期交纳会费的义务。会员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对本会工作监督、批评、建议的权利。会员有退会自由。

第二十条 会员因违反会章或违犯政纪、国法,经本会主席团讨论决定,视情节轻重,可通报批评、暂停会籍,直至取消会员资格。调离杂技工作岗位并长期不从事杂技活动者,本会通过一定程序劝其退会。

第二十一条 凡对我国杂技事业有特殊贡献的外国杂技家和旅外华人杂技家,经审核批准,可授予荣誉会员称号。荣誉会员免缴会费,在本会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第四章 组织

第二十二条 本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本会最高权力机构为全国代表大会。其职权是:

1、决定本会的工作方针和任务;

2、审议工作报告;

3、制定和修改《中国杂技家协会章程》;

4、选举产生领导机构;

5、决定其它重大事项。

第二十三条 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由各团体会员和相关单位推举产生,并根据情况确定部分特邀代表。各团体会员一名主持日常工作的负责人为全国代表大会的团体会员代表,同时作为代表该团体会员的理事候选人。代表团体会员的理事,工作变动后由团体会员另行推举更替人选,报本会主席团审批。

第二十四条 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理事会选举主席一人、副主席若干人组成主席团。主席团任命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若干人。

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理事会执行代表大会决议。理事会闭会期间,由主席团负责执行代表大会和理事会的决议。

第二十五条 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必要时可提前或延期召开。理事会不定期举行,由主席团召集。主席团会议由主席或主席委托副主席召集,会议根据需要随时召开。

第二十六条 本会设立顾问荣誉职务,由主席团聘请。顾问不兼任理事。

第二十七条 对违反会章、违法或不称职的领导成员,通过民主程序,予以调整、罢免或撤换。

第五章 经费及其他

第二十八条 本会经费来源为国家拨款、会员会费、社会赞助及其它合法收入。

第二十九条 本会的英文名称是China Acrobats Association(缩写CAA),会址设在北京。

第三十条 本章程由本会全国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其修改权属本会全国代表大会。章程条文的解释权属中国杂技家协会。

办事机构办公室:

负责机关各部室及各团体会员的协调工作;负责文秘、财务、人事、行政管理和服务工作。

组联部:

负责各种会议和活动的组织工作, 负责会员的发展、联络、管理工作;组织杂技 评奖、演出、交流、观摩活动;组织杂技家深入生活;编辑《杂技通讯》。

外联部:

负责协会对国外的各项联络工作;负责邀请、接待国际杂技及魔术界人士和代表 团来华访问演出;组织代表团出国访问、考察、演出;办理出国人员的护照、签证等工作。

研究部:

组织各种形式的理论研讨活动和杂技评奖工作;起草重要文件;编辑有关杂技的书刊;收集、整理、研究国内外杂技资料,传播信息。

《杂技与魔术》杂志社:

编辑、出版《杂技与魔术》杂志,向国内外广泛介绍中国杂技魔术发展状况,进行艺术创作分析,交流国内外信息。

代表大会·中国杂技家协会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杂技家协会全国代表大会是本会的最高权利机构,协会成立20年来,于1981年、1985年、1991年、2000年,召开过四次代表大会,四届工作班子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带领广大杂技家和杂技工作者跨进了崭新的21世纪。

·中国杂技艺术协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1年10月28日-11月3日,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杂技工作者第一次盛会,不自全国各地的170多名代表参加了大会。冯光泗同志作筹备工作。报告夏菊花同志作了题为《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杂技艺术而奋斗》的报告。经过代表充分酝酿,大会产生了中国杂技理事会、常务理事会,进而选举出中国杂技主席团。11月3日,大会通过了《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章程》。孙泰同志致闭幕词。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万里、习仲勋同志出席大会闭幕式。

·中国杂技艺术协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5年5月7日-5月12日,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265名来自祖国各地的代表(包括11位名誉代表)参加了大会。阿良同志作了会务工作报告。夏菊花同志作了题为《为开创杂技艺术的新局面而奋斗》的工作报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宋任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任重、中共中央顾问委员秘书长荣高棠等中央领导同志出席开幕式。大会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章程》的决议,选举产生了理事、常务理事及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第二届主席团。

·中国杂技艺术协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1年10月8日-10日,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各地经民主协商推举的100名团体会员代表,参加了全国艺术协会中第一个进行改制换届的大会。中国杂协副主席王峰同志致开幕词,聂大江同志代表中宣部、李瑛同志代表中国文联在大会上分别致词。大会还收到了阳翰笙、冰心发来的贺信和题辞。胡乔木、程思远、邓力群同志接见与会代表合影。夏菊花同志向大会作了题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杂技艺术而奋斗》的会务工作报告。郑德兴同志作了关于修改章程的说明。在大会选举产生的三届常务理事会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上,选举产生的三届常务理事会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上,选举产生了第三届主席团。

·中国杂技艺术协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0年9月19日-21日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民族的150名代表参加了大会。中国杂协副主席蓝天同志致开幕词,中宣部副刘云山、中国文联党组书记高占祥、文化部副部长潘震宙在开幕式上讲话。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夏菊花同志作了题为《团结奋进,迎接繁荣杂技的新世纪》的工作报告。大会还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章程的决议》。会议选举产生了第四届理事会和中国杂技第四届主席团。 9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丁关根看望代表并讲话,还与全体代表合影留念。

辉煌成就(一)强化精品意识,促进艺术创作繁荣。

以强化精品意识来催动杂技精品的生产,是中国杂协实施“精品战略”的重要举措。

当代中国杂技已摆脱了单纯表现技巧的局限,自觉追求艺术的完美,注重作品的完整性。中国杂协通过全国性杂技比赛和吴桥、武汉两个国际杂技艺术节,与有关单位共同举办研讨会,探索杂技界最为关注的问题,鼓励艺术创新。还不失时机地根据杂技的艺术创作实践组织专题研讨活动,探讨杂技创作的艺术规律,促进杂技精品节目的生产。新时期国内涌现了一批不仅在技艺上追求新、难、奇、美,而且有丰富文化内涵,并能反映时代风貌的艺术作品。20多年来,已有110多个节目在国际各大赛场获得金牌。为了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审美需求,九十年代艺术创作样式繁多,主题杂技晚会也作为一种新的演出形式出现在舞台上。它将许多优秀的单个节目串联起来,赋予一定的主题或意境,并利用编导、音乐、服装、道具、舞美、音响、灯光等综合艺术手段,充分渲染晚会的个性和艺术魅力,大大增加了杂技艺术的文化含量。同时,以大篷为主要演出形式的民营杂技团创作出一批驯兽、马术、高空杂技节目,为城乡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二)设立多种奖项,倡导拼搏进取精神。

为表彰贡献毕生精力,取得显著成绩的杂技艺术工作者,中国杂协设立了最高荣誉奖——百戏奖。1992年和1995年先后评出16位“百戏奖”获得者和6位“百戏奖荣誉奖”获得者。后经中宣部批准,设立中国杂技金菊奖。此奖为全国性的专业奖项,其中包括终身成就奖(前身为百戏奖)和杂技、魔术、滑稽、马戏及理论作品奖和各单项奖,是中国文联、中国杂协联合主办的专家奖,具科学性、权威性和导向性。自1998年开始,已举办了一届终身成就奖评选,评出10位金菊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和2位荣誉奖获得者。还举办了一届杂技艺术作品奖、两届魔术奖、一届滑稽奖、四届理论作品奖的评奖。

中国杂协通过开展各项评奖活动,倡导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拼搏进取的精神,使杂技界出现了学先进、创业绩的良好风气。

(三)坚持文艺三贴近,把采风与自身思想建设结合起来。

中国杂协先后11次组织近400名杂技艺术工作者,奔赴陕西省延安和西安、甘肃金昌、陕西陇原地区、山西省太行山老区、北京房山区抗日根据地司马台乡、河南宝丰县赵庄乡魔术村及京郊军营、交警部队采风、送戏下基层。老区人民和解放军官兵以极大的热情欢迎文艺下乡、下部队,并深深地体会到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艺术家的深情厚谊。

参加中国杂协采风活动的杂技艺术工作者,走进沸腾的时代生活,精神境界得到新的升华。老区人民忘我奋斗的精神和对艺术的强烈渴望,激发着杂技艺术工作者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创作灵感。

(四)建立专业委员会,扶植弱项艺术发展。

中国杂协于1993年在上海成立了魔术艺术委员会,1994年在河北吴桥成立理论研究委员会,1995年在天津成立了杂技滑稽艺术委员会,1997年在常州成立了杂技音乐专业委员会,2000年在北京成立马戏专业委员会,剧团管理指导委员会,市场经济开发委员会,基金管理委员会,杂技工作者权益保护委员会。

各专业委员会建立后,与地方杂协联合举办了多次全国性的活动。1994年在上海举办全国近景魔术比赛;1996年在珠海举办全国首届魔术奇观大赛;1997年在上海举办首届国际魔术节;1998年在天津举办中国杂技金菊奖首届滑稽比赛;1999年在常州举办全国杂技音乐研讨会;2000年在深圳举办了中国杂技金菊奖第一届魔术比赛;2002年在南京举办了中国杂技金菊奖第二届全国魔术比赛;还三次参与了在桂林举办的魔术邀请赛。通过比赛,引入竞争机制,国内外百余名艺术家参加角逐,推动了魔术、滑稽的艺术创作;通过研讨,切磋技艺,相互交流,探求发展途径,有力地扶植了弱项,促进了杂技艺术的全面发展。

(五)发挥导向作用,深入开展理论研究。

杂技艺术的实践强烈地呼唤杂技理论的发展与指导,为了改变杂技理论滞后于艺术创作的状况,建立杂技艺术的理论体系,以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在1991年以前七省、十省理论研讨会的基础上,中国杂协从1992年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全国性的杂技理论研究工作。

迄今中国杂协与地方文联、地方杂协、地方文化厅、总政文化部联合举办了九次全国性杂技理论研讨会,收到论文476篇。中国杂协还与吴桥国际杂技节组委会联合举办了三届国际马戏论坛。研讨活动针对“编导、创新、杂技音乐、科学训练、杂技与儿童、杂技与市场、杂技教育”等问题展开了研讨,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六)办好刊物,重视出版工作。

《杂技与魔术》是中国杂协的机关刊物,是联系广大杂技艺术工作者的纽带。23年出版127期,发行至31个省、市、自治区和13个国家及地区。它致力于宣传为杂技艺术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团体、勇于拼搏的艺术家、大胆改革的管理者,介绍国内外信息,进行艺术评论和艺术分析,是探讨发展杂技艺术的园地,并为广大读者提供知识和健康娱乐服务。

随着杂技事业的繁荣,杂技研究工作的深入,一批专著相继出版,1989年,《中国新文艺大系—杂技集》出版,介绍了建国35年有代表性的200多个节目。1997年,《当代中国杂技》出版,它详实地记载了新中国杂技事业的发展轨迹,总结了半个世纪以来杂技发展的历史经验,内容丰富。1999年,《新中国舞台影视艺术精品选》杂技光盘出版。它凝聚了几代艺术家的心血,反映了五十年杂技艺术创作概貌。

这期间,杂技界还出版了《中国杂技艺术》、《中国杂技史》、《中国魔术史》、《中国杂技古今谈》、《延安时期的杂技艺术》、《天桥史话》、《杂谈忆旧》、《百戏奇观》、《杂技训练基础知识》、《杂技艺术教程》、《浅谈杂技创新—马圈型节目初探》、《发展中的马戏艺术》、《中国马戏初探》、《中国魔术》、《魔术万花筒》、《中国的魔术》、《魔术入门》、《杂技音乐探索》、《杂技艺术中的舞台艺术》、《杂技纵横谈》、《中国杂技精粹》、《中国百戏史话》、《杂技精英》、《杂技美的探寻》、《魔术大观园》、《杂技论坛》、《马戏——没有边疆的世界》、《情系杂技》、《东方人体文化》、《中国艺能史》、《马戏、杂技、市场》、《魔术世界》、《杂技魔术丑角》、《惊世奇功揭密》、《魔术与神功》、《吴桥杂技老照片》、《河北杂技》、《杂技情思》、《魔术与伪科学辨析》等一大批杂技专著。各地方杂协还编撰了一批颇有史料价值的杂技方志,为丰富杂坛创作与研究奠定了基础。

(七)弘扬民族文化,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国杂技因不受语言、地域的限制,又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为我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其他艺术门类不能替代的贡献。

我们不仅向世界介绍我国杂技创作的最新成果,而且将国外马戏请进来,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方面需求,这是中国杂协的职责之一。中国杂协先后12次派杂技团组,赴挪威、日本、俄罗斯、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做为期1个月至半年的演出,都深受国外人民的欢迎和好评,取得了可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93年,协会组织哈萨克斯坦六国马戏团来华演出,先后在10个城市演出51场。

23年来,中国杂协实现对外考察、交流近50项,涉及的国家有加拿大、美国、俄罗斯、德国、法国、摩纳哥、日本、瑞士、古巴、新西兰、荷兰、朝鲜、意大利、墨西哥、巴西等国家。考察国际马戏界最具盛名的加拿大太阳马戏团、国际赛场,参加美国国际魔术协会(IBM)近年来的历届年会,成立国际魔术协会中国311分会,参加世界魔术大会,加入国际魔术联盟等,增强了对国际马戏、魔术发展状况的了解,加强了信息沟通,有力地促进了协会工作的开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