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别名唐冠螺属于腹足纲中腹足目冠螺科

拉丁学名Cassis cornuta Linnaeus。

分类地位: 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冠螺科

分布范围: 台湾南部海域、南海

数量: 不详,但已较从前锐减。

形态特征: 壳长20—30厘米(约A4复印纸的宽和长)

体重不详

感官能力:视觉10;嗅觉5;听觉5

特殊技:足的背后有一个由足腺分泌而成的厣,当身体缩入壳内後,可用厣完全关闭壳口

识认方法: 贝壳的表面为灰白色,有不规则的红褐色斑纹,在近壳口处有很大的红褐色斑块。贝壳大而坚厚,壳的顶端较尖

生态习性: 住:栖息于水深1-30米的碎珊瑚底质的浅海。

行:夜间活动。足位于身体的腹面,为块状,肌肉极发达,适于爬行。

休息:埋入砂砾中,仅露出背部。

食:肉食性。主要以棘皮动物等为食。

繁殖:夏季繁殖

成长:不详

大型海螺。贝壳大而厚重,长和高都可以达到30厘米,灰白色到金黄色,具金属光泽,形状象唐代的冠帽,因而得名。螺旋部低矮。肩部有5~7个角状突起。内、外唇扩张,呈桔黄色的盾面。外唇内缘有5~7个齿。

这种贝类动物在中国分布于台湾和西沙群岛。国外分布在东非沿岸、加罗林群岛、萨摩阿群岛、夏威夷群岛、日本南部等。

暖海产种类、生活在低潮线以下的珊瑚礁内、活动较慢,常以海藻及微小生物为食,春、夏季节为繁殖盛期。多生活在水深1~20米的沙质海底。肉可食用,壳供观赏,还可作为雕刻工艺材料。

属于国家II级保护动物

濒危原因: 1、环境污染,栖地遭破坏。

王冠螺(Cassis tuberosa)

2、过度捕捞

2.冠螺

helmet shell

腹足纲(Gastropoda)前鳃亚纲(Prosobranchia)冠螺科(Cassidae)海产螺的统称。壳大而厚,内唇扩张成盾状。如加勒比海18公分(7吋)长的王冠螺(Cassis tuberosa)。贝壳可以刻浮雕。鬘螺属(Phalium)较小而圆,俗称女帽螺。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