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古代指我国中原和边远地区华裔对举,始见于《左传·定公十年》:“裔不谋夏,夷不乱华。”晋刘琨《劝进表》:“天地之际既交,华裔之情允洽。”南朝宋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华裔殷至,观听骛集。”《新唐书·李叔明传》:“初, 东川承兵盗,乡邑凋破, 叔明治之二十年,抚接有方,华裔遂安。”

2.华夏族及汉族的后裔的统称华夏族的后裔。华夏族为汉族的前身。 黄鷟来 《题杨人庵总戎<无著图>》:“清德本 关 西,遥遥溯华裔。”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尔等凡属华裔,悉是夏宗,皆系天堂子女,无非一脉弟昆。”

3.华侨取得侨居国国籍的子女华侨在侨居国所生并取得侨居国国籍的子女,即狭义范围的华人。巴金《中国人》:“几十万、上百万的华侨和华裔越南‘难民’今天的遭遇不就是最有力的说明么?”

华裔被台湾当局“侨务委员会”定义为“华裔乃泛指在海外出生的中国人后裔”,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则有《国籍法 - 第五条》把海外出生的华人/唐人/中华民族/华夏族/中国人后代规定为非中国公民,一般称华裔。

外籍华人,汉语中通常对居住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大陆、香港特区和澳门特区、台湾省等地)以外,并拥有所在地国籍或其他国家(指中国及侨居国以外的国家)国籍的华人,称为“外籍华人”。

华裔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界定华侨、华人在国外所生的子女、孙子女等后代。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