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琳镇地处福建省福鼎市重点风景名胜区太姥山西北麓,东面临海,总面积124平方公里,现有人口3.85万人。建设中的沿海高速公路和拟建的温福铁路贯穿南北,镇区距温州机场仅100公里,八尺门千吨级码头直通国内外各港口,水、陆交通便捷。亚洲最大的装机容量达3.6万千瓦,年发电量1.2亿千瓦/小时的八尺门潮汐能电站正在规划中,按照建设“闽东第一镇”和“福鼎次中心”目标,白琳镇高起点规划建设现代工业区、高优农业区、现代商贸区、旅游度假区、时尚住宅区等若干功能区域,逐步完善公园、青少年活动中心、商贸、农贸小区、污水处理厂等城市配套设施,一个新兴的工、贸、旅游并重发展的海滨经济重镇正在崛起。
白琳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溯唐朝。史载,唐乾符年间,有白水仙者迁居此林中,得名白林,后雅化白琳。先人徜徉于这片青山碧水,留连忘返,衍繁丰阜的人文文化大观,只要你留意,古镇胜景俯拾皆是,建于清乾隆10年的翠郊村洋里古民居,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规模宏大,建筑结构独特,堪称中国江南古建筑之杰作。此外,历尽沧桑的白琳寨址、藤屿明代古城堡、三福寺凌空鼎立的宋代双塔,唐代太姥的四大寺院之一的天王寺、湖头古村落……,无不让人感受到古镇丰厚的文化底蕴。绿是家园的底色,古镇的主人爱茶,种植和加工手艺十分考究,清代白琳工夫茶就闻名海内外。古镇的胜景还源于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白琳大嶂山玄武岩,其矿石呈柱状,矿体结构酷似金字塔,被专家誉为“东方奇石”,也是独一无二的旅游景点。
山的博大,海的浩瀚,赋予这方原野富饶的自然资源,经国家地质矿产部门勘察,白琳镇蕴藏丰富的玄武岩、钾长花岗岩、辉绿岩等非金属矿产,其中被称为“福鼎黑”的玄武岩可开采量达3800万立方米,是国家建材局确定的全国十大石材出口基地之一。暖湿的气候,肥沃的土地,宽阔的海域,使白琳成为盛产海味珍品的区域,万亩浅海滩涂,栖息大量对虾、泥蛤、石斑鱼、跳跳鱼等珍贵海产品,山地田园密布茶园、晚熟龙眼、荔枝、白琳柿、美国欧柑、板栗、食用笋等绿色食品基地。党委和政府带领群众耕山牧海,逐步形成“田里稻花菜,山上茶果竹,海里鱼虾蟹,庭院禽畜菌,农林副牧渔”全面发展的格局。黑、绿、蓝“三色”产业迅猛壮大,2001年白琳镇乡镇企业产值11.62亿元,财政总收入5694万元,全镇人均收入3750元,经济总量和经济实力居闽东乡镇之首。
面对新世纪,在“十五”规划中,白琳镇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确定“争创闽东第一镇,建设福鼎次中心”的工作目标,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壮大支柱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旅游等新兴产业,深化项目经济,扩大经济总量,逐步实现工业规模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群众生活小康化、经济多元化、环境优越化、项目市场化。构筑玄武板材加工区、高优特色农业区、观光旅游区、集镇商贸中心等四大功能区域布局。白琳 ,这个千年古镇,必将成为东海之滨更加璀璨夺目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