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顶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亦称“顶子”。清代官员朝冠和吉服冠上的顶饰。其制度定于满清贵族入关以前,至顺治二年、八年、九年复定,康熙、雍正、乾隆时又加更定。须按品级戴用,不得僭越,一般所称“几品顶戴”,即是指其按品所戴的顶子。官员如被革职或降职,即须革掉或摘去其原来所戴的冠顶。其规定大体为,朝冠顶子:文一品,顶红宝石;武一品同。文二品,顶珊瑚;武二品同。文三品,顶珊瑚;武三品蓝宝石。文四品,顶青金石;武四品同。文五品,顶水晶;武五品同。文六品,顶砗磲;武六品同。文七品,顶素金;武七品同。文八品,阴文镂花金顶;武八品同。文九品,阳文镂花金顶;武九品同。未入流,同文九品,吉服冠顶子:文一品,顶珊瑚;武同。文二品,镂花珊瑚;武同。文三品,蓝宝石;武同。文四品,青金石;武同。文五品,水晶;武同。文六品,砗磲;武同。文七品,素金;武同。文八品,阴文镂花金顶;武八品同。文九品,阳文镂花金顶;武同。未入流,同文九品。皇帝、皇子则特殊,其常服冠与吉服冠皆用红绒结顶。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