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巴经的简介及保存】
“东巴经”是纳西族特有的原始宗教—东巴教的经书,是由东巴(“东巴”纳西语意为“山乡诵经者”,即东巴教的“经师”,是不脱产的农牧民,只是在受人约请时举行法事、念诵经咒。 )书写、念诵的经书,纳西语称"东巴久",即"东巴经"。这种经书用本地一种木本植物皮所制的厚棉纸(俗称东巴纸)订成册,书写工具有用锅烟灰拌胆汁制成的墨及自制的竹笔。东巴经分布于金沙江上游的纳西族西部方言区,包括丽江和中甸、维西的部分地区。在方圆数百里的地域内,曾经赓续编撰和辗转传抄出两万多本东巴经,其中,互不雷同的书目约有1500多册卷,计1000余万字。现存的《东巴经》约4万册,其中不雷同的书目约1千多种。
在国外,美、英、法、日、德、意、加拿大、奥地利等国都有东巴经收藏。仅美国国会图书馆和哈佛大学图书馆的就多达4千多册。在国内,除这里的县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北京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以及台湾均有收藏。
“东巴经”内容极其丰富,哲学、历史、宗教、医学、天文、民俗、文学、艺术等无所不包,被誉为纳西族 的“百科全书”。它叙述了纳西族人民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这一漫长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用万物有灵的思想来图解天地、日月、风云、雨霁、动物、植物、战争、爱情这些客观事物的来源,也写了众多的鬼神、魔怪等。但处处可见人类祖先活动的影子,而且,很多经书中都歌颂了人的奋斗精神。如人与神斗,开天辟地等。
“东巴经”是纳西族文学之“源”,尤其是东巴文学之“源”。
《东巴经》大约产生于公元11世纪以前。《东巴经》多数是用象形表意的东巴文书写在一种特制的树皮纸上,常用于东巴教作道场时朗诵。《东巴经》经东巴的口诵手抄,世代相传保存下来,成为东巴文化的主要载体。 《东巴经》卷浩繁,内容丰富。据有关人员的调查统汁,《东巴经》有一千种之多,内容各不相同,除迎神请福、驱鬼镇魔、为人类求福消灾,为人鬼之间排解纠缠困扰等等的宗教仪式外,内容还广泛涉及语言文字、历史地理、生产活动、文学艺术、天文历法、思想意识、民族关系、医学保健、民俗活动等方面。堪称了解和认识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各地收藏保存《东巴经》的总量约两万册,其中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图书馆集中收藏有《东巴经》六千册左右,北京、南京、昆明、台湾等地收藏保存总量已逾万册,国外如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德同柏林国立图书馆等都藏有不少《东巴经》。 1981年一个专门抢救以《东巴经》为主的纳西古籍研究机构--云南省东巴文化研究室正式成立,1990年该研究室升格为研究所。以研究室、所的始建人,领导人和万宝为首的科研人员,正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前仆后继地辛勤劳动。甚至在丽江地震期间,大家顾不上家中遭受的破坏和损失,首先想到的是对东巴古籍的保护和抢救,有的在地震棚中都坚持不懈地工作。目前抢救整详东巴古籍的前期工作已全部胜利完成,一部鸿篇巨制的《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进入最后校注阶段,不久即可正式出版。国内、省内的一些专家学者如方国瑜、李霖灿、傅懋勋、陶云逵、罗常培、闻宥、马学良、费孝通以及李国文、杨福泉等人,也在不同程度和不同角度的对尔巴经典进行研究和加以关心,并有相关的成果论著。此外法国、英国、日本、德国、瑞士也有不少学者正致力于东巴经典的研究。《东巴经》中有的篇目如被喻为东巴文化"三颗明球"、纳西民族三大史诗的创世史诗的《崇搬图》(又名创世纪),英雄史诗《东埃术埃》(又名黑白战争)、悲剧长诗《鲁般兽饶》以及《古生土称和亨受素命的故事》、《俄尹都奴杀水怪的故事》、《什罗祖师传略》、《拯救什罗祖师经》、《挽歌》、《辛资恒资》、《鹏龙争斗》、《虎的来历》、《多格绍·本绍》、《安铺余资命》、《献冥马》、《迎净水》……等等。从中可以充分反映出东巴经典内容的丰富和题材的广博。再之,其中有的题材独特想象力很强、有的神话故事十分引人入胜,有的则往往与成生动活灵的文学性文本,包括创世史诗、英雄史诗、叙事长诗乃至幽默小品……。在所描述的事物起源、宗教祭典、斩妖伏魔、部落战争、英雄传略、爱情婚姻生活民俗等诸多内容中,也充分反映了纳西族人的生命观念,自然崇拜、爱憎愿望、生活追求等等朴素的哲理和思想。
【东巴经的内容】
哥巴文是“音节”文字,“哥巴”意为“弟子”,从这个含义上判断这种文字应为后世东巴弟子所创制。字符的主要来源取自东巴象形文,且借用汉字、藏文字符及自创新字符。哥巴文的笔画简单,一个字代表一个音节。但字体极不固定,因地因人而异,形 成“一音数字”或“同字异义”,很难确解其意。纳西语是有声调的语言,而哥巴文却不标声调,一些字的发音声调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琢磨。另外,哥巴文的字数少(约有686个字),应用范围有限,且经书也不多。
作为东巴文化的物质载体,东巴经按仪式或道场的不同可分为:祭天、祭署龙、延寿、解秽、祭村寨神、祭五谷六畜神、祭山神、祭祖先、祭家神、求嗣、祭猪神、放替身、解禳灾难、祭胜利神、祭水怪猛妖、开丧、祭死者、祭风、祭短鬼、退口舌是非、驱瘟神、占卜、道场规程、零杂经等24类。
东巴经是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集纳西古文化之大成,记载有天文、气象、时令、历法、地理、历史、风土、动物、植物、疾病、医药、金属、武器、农业、畜牧、狩猎、手工业、服饰、饮食起居、家庭形态、婚姻制度、宗教信仰,乃至绘画、音乐、舞蹈、杂剧等等广博的内容。国内外学者认为,东巴经是研究纳西族古代的哲学思想、语言文字、社会历史、宗教民俗、文学艺术、伦理道德及中国西南藏彝走廊宗教文化流变、民族关系史、以及中华远古文化源流的珍贵资料。
《东巴经》除记载迎神驱鬼、祈福求寿、消灾消难等内容外,还记载了大量的纳西族古典文学作品,包括神话故事、叙事长诗、谚语歌谣等。神话中最著名的是创世史诗《创世纪》、英雄史诗《黑白战争》、悲剧长诗《鲁般鲁饶》。它们合称纳西族的三大史诗,又被誉为东巴文学中的三颗明珠。《东巴经》内涵丰富,是研究纳西古代哲学思想、宗教民俗、社会历史、伦理道德、民族关系、文学艺术、语言文字诸方面的珍贵资料。因此《东巴经》又被称为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东巴经的意义】
由古至今,世界上以成千上万卷图画象形文字记录一个民族千百年辉煌文化的,只有纳西族的“东巴经”。现尚存的两万多卷分别收藏于中国北京、云南、台湾、南京,以及美、英、德、法、意、荷兰等国图书馆和博物馆。其中,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纳西族东巴经、竹笔画、木牌画、卷轴画等有近四千件。图中的两件经卷在美国展览时受到了普遍关注。美国《纽约时报》记者1999年底还专门赴云南丽江采访现在还能书写东巴文的老人,并进行了报道。
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数字表明,纳西族有27.8万人。分布在中国的西南边陲滇、川、藏三省交汇之地。约有70%人口聚居在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境内。纳西族原有四种文字,即东巴文、哥巴文、阮可文和玛萨文。其中东巴文和哥巴文在保存民族历史文化方面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东巴文是古老的象形表意文字,其意为“木石上的痕迹”说明这种文字产生的年代很早(具体年代无考证)。它是 采用图画的方法逐步形成的一种文字,约有1300多个字形,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整的活着的象形文字。在人类文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东巴经《创世纪》】
由于东巴经是用原始图画象形文字书写的,一般人不易释读,所以,东巴经一直被视之为"天书"。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丽江东巴文化研究所从八十年代初,就开始了翻译东巴经典的这项工程。在东巴老先生的配合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的翻译工程,译稿已陆续由云南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它的出版,将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这神秘的东巴文化,也将对纳西东巴文化学的形成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 东巴经《创世纪》,抄本线装一册。共计18页,横长约20厘米,竖宽约28厘米。东巴象形文彩绘及汉文墨书两体合璧本。
东巴经《创世纪》纳西语音译《崇搬图》,又被译为《创世经》、《人类迁徙记》等,是东巴文学中最有影响的著作。其翻译整理本之多,在东巴文学中首屈一指。从文学角度上看,《创世纪》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是创世神话,后半部为洪水神话。它首先表述了古纳西人对于世界万物、人类起源发展的朴素认识;突出了贬神褒人的思想,歌颂了人能胜天、人能创造一切 的精神;展示出纳西先民艰苦卓绝的创世立业的光辉历程;讴歌了他们征服自然、抗击暴力的英勇斗争精神和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赞美了劳动和爱情、智慧和力量;表达了纳西人民憧憬幸福,追求光明,期冀民族繁荣昌盛的理想;以宏大的气魄谱写了一曲高昂的纳西祖先颂歌。是纳西族文学宝库中的明珠。
此部《创世纪》为1950年中央民族访问团受赠于云南。封面有东巴象形文及汉文标题并彩图。经文上四排为墨写象形文并加以五彩,下五至八排是墨写汉文译释,经尾题字“……岁次庚寅九月二十四日译成。丽江周汝诚持赠与中央民族访问团夏康农团长以为纪念”。
《东巴经》集纳西族古文化之大成,无论天文、历法、地理、历史、人文、医药、动物、植物、武器、衣饰、饮食、生活、风土人情、家庭形态、宗教信仰、民族关系、农业、畜牧业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等。《东巴经》里都有记载,真是包罗万象。这部经书可以说是了解和认识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一千多个纳西象形文字中,有上百个关于天象、气象、时令、历法以及方位的字。
《东巴经》中有很多星座的名称,记载着东南西北四方二十八星宿,如三星、昴星、红眼星、北极星、启明星、长庚星、北斗七星,也还有彗星。有的经书记载:“若不是太阳和月亮,将不能分黑白”;“若不是参星和商星,也不能分昼夜”。“天上的三星甩着蕊宿手,三星和蕊宿结了仇,从此蕊宿吐露天,阴雾沉沉又沉沉,天体象不高”。可见对天象和气象的观察研究早已达到相当水平。《崇搬图》还有这样的记载:“蕊劳精于推算雷电,苏陀精于推算饶宿,尼楞精于推算星辰,吉阿精于推算日子”。《东巴经》里好多地方都讲到历法,一年分四季十二月,一月有三十天。《碧庖卦松》和《懂述战争》还都讲到有一棵神树,树生十二枝,枝生三百六十叶,所以一年有十二个月,三百六十天。这也反映了历法的应用是比较早的。
在纳西象形文字中,金、银、铜、铁、锡五金齐全。“铜”字在给西象形文字中是锅里加上火,以火表示红,意即红锅,以红锅作“铜”,可见创造象形文“铜”字之时,铜锅已广泛使用。还有“铁”字,是一把斧子,可见用铁的历史也有很久。这都是纳西族早就进入铜器、铁器时代的一个佐证。《东巴经》中有关铁的记载极多。不仅讲到各种铁农具和铁兵器,诸如铁锄头、铁犁头、铁斧头、铁镰刀、快刀、尖矛、弓箭、铁盔、铁甲,甚至神话中的神鹏都要套铁嘴、安铁爪,丁巴什罗来人间降魔,天上众神送给他的武器中也有白铁降魔杵。这都表明古代纳西社会中,铁的地位很重要,使用也很广泛。《安铺余资命》还讲到:“很古的时候,没有耕田的农具,九十个青年带了锐利的斧头,到以古以居山上,砍了红栗树做成犁架子,砍了白杨树做成犁轭,……用白铁做犁头”。对照《续后汉书》所载:“定筰、台登、卑水三县,去郡三百余里,旧产盐、铁、漆”。当时的定筰,是纳西族先民居住之地,纳西族用铁由来已久,这就更为可信。
据对目前已汇集的纳西象形字的分类研究,属于植物名称的字,包括各种树木、花草、五谷的,约五、六十个;属于动物名称的,包括兽类、鸟类、虫类,约一百一、二十个。这反映了创造纳西象形字的时候,受游猎、游牧生活的影响,要比受定居农业生活的影响大得多。它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纳西族地区生物状况提供了线索。在《东巴经》中驴和骡的记载很常见。据研究,我国内地本无驴,系从西域引进,骡就更没有了。汉朝以来,中原与西域交通日益频繁,才有大批驴、骡运入。《盐铁论》载:“骡驴驮驼,衔尾入塞。”《东巴经》所载驴、骡,到底从何而来,是个很有价值的研究题目。如能证实由西北而传入,对于进一步弄清纳西族由西北向西南迁徙,是一个有力的证据。如果经书所载驴、骡系土生土长,那就说明纳西族是世界上最早出现骡子的民族之一。一个少数民族,在古代就用驴马杂交创造新物种,是很了不起的。《东巴经》还有这样记载:小春播种在冬三月,到夏三月成熟;大春播种在春三月,到秋三月成熟。这也反映纳西族一年播种两季作物的历史已经是相当悠久了。
《东巴经》中还有天花、麻风等象形字,反映了纳西族很早就注意对疾病的研究。还记载有:“三滴血作变化,变成了千千万万跳蚤和臭虫,变成千千万万苍蝇,使人类发生疾病”。三滴血如此变化,未免近于荒诞,但跳蚤、臭虫、苍蝇带来疾病却是正确的。还有“药”字的象形字,是花上流出汁水,可见其字源也在于用中草药汁治病。《崇搬图》还讲到,可以用针灸和按摩来治病,也是很有价值的记载。《东巴经》中记载有一百八十种药丸,“甜的九种药水,苦的十种药水”,甚至还有不病之药和不死药。不死药和不病之药带有神话色彩,体现了古代纳西人民希望长寿健康的愿望。这里所记载的药,尽管有些不科学,如金气银气的药水,松石墨玉的药水等,但也有一些,如菖蒲、姜茶、鹿角、岩羊角等等,的确可以用来治病。《崇仁潘迪找药》中有这样描写:药水绿油油,毒水绿油油,药花黄生生,毒花黄生生,分不清药水还是毒水,药花还是毒花。崇仁潘迪就守在那里,看见一只野猪喝了口毒水,痛得就象要死;喝了口药水,立刻蹦跳上去了。又看了三天,一只白鹿啃了一朵毒花,痛得好像要死;啃了一朵药花,立刻又蹦跳上去了。于是分清了药水和毒水,药花和毒花。这不是无中生有编出来的,而是古代纳西人千方百计识别药水毒水,药花毒花的生动写照。《东巴经》还多次讲到“做牛药马药”,这是早就有兽医的一个证明。也还记载有白谷的白穗病,红麦的黑穗病,大麻种的虚壳病,蔓菁种的腐烂病,也说明对农作物病虫害早有研究。
《东巴经》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纳西社会的家庭形态。从忍利恩有兄弟五人,姊妹六人,兄弟姊妹互相匹配,互为夫妻。这种兄弟姊妹互为夫妻的血缘家庭,是人类发展史上最原始的家庭形态。《东巴经》详细记载了丁巴什罗的世系,在他诞生之前,先有七代祖母,后有九代祖父,反映了先有母系家庭,然后才有父系家庭。丁巴什罗为了制服女魔司命麻左固松麻,对她说:我在天上有了九十九个妻子,一百个还不满一个,特意再来找一个。这个女魔欣然答应。[它反映了母系社会的遗迹。
在《东巴经》中,有不少地方讲到天地、日月、星辰、山水、人类的起源,只及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等等的来历,这是古代纳西初民对万物起源的探索。值得注意的是,万物都是由蛋变化而来。乍一看,未免有点可笑,但是认真加以研究,却是原始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自然观的一个反映。一部宗教经书,叙述万物起源,不是宣扬神造万物,而是讲述蛋变万物,甚至连天神都是由蛋变化而来,这是《东巴经》与其他宗教经典不相同的地方。
《东巴经》中还讲到,世界万物的本原是佳音和佳气。许多《东巴经》的开头,都这样写道:很古的时候,天地还没有奠定,日月星辰还没有出现,山川木石还没有形成,上方发出了佳音,下方发出了佳气,佳音佳气起变化……白色的天地出现了,自色的日月星辰出现了,白色的山川、岩壁和海子出现了。这种讲物质,讲变化的音气说体现了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虽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在本质上却有其正确的地方。
《东巴经》的研究价值当然远不止于此,这部宗教经典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者是无神论者,是反对宗教的,但并不简单地否定宗教,因为“宗教世界只是现实世界的反射。”我们只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可以透过宗教世界去探索当时的现实世界。当然,《东巴经》毕竟是宗教经典,是宣扬宗教迷信的,对人们也确实有毒害和麻醉的作用。对此绝不能忽视。我们对待《东巴经》,应该和对待其他民族文化遗产一样,要从实际出发,不能不加区别地肯定一切,要在肯定其精华的同时,看到其消极的、有害的糟粕。从而做到剔除糟粕,吸收精华。我们把《东巴经》当作纳西族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整理、研究的时候,必须充分注意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