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太奈比(915~965),又译:穆泰奈比

全名艾卜·塔伊布·艾哈迈德·本·侯赛因
绰号穆太奈比,意为:假先知
阿文名أبو الطيب أحمد بن الحسين المعروف بالمتنبي
生平最伟大的阿拉伯诗人。
阿拉伯阿拔斯王朝诗人 。 生于伊拉克的库法,965 年在由波斯回巴格达路上遭伏击而死。出身贫苦,少年时代与游牧人一起生活,善剑、骑术。曾想以诗歌求取功名,不遂。受当时人民起义影响,自称先知 ,鼓动并领导了一次小规模牧民起义。相传因此而被称为穆太奈比(意为假先知)。曾被捕入狱,获释后流浪、行吟于叙利亚地区。 948 年为阿勒颇王赛弗·道莱所赏识,写了大量颂诗。后入埃及宫廷,又去伊拉克、波斯为王公歌功颂德。他的诗有颂诗、挽诗、讽刺诗、情诗等,其中80多首颂诗专为赛弗·道莱所写,为毕生精华之作。他的诗追求个性解放,有反叛精神,也有悲观因素;在艺术上富哲理性,敢于创新,是阿拉伯诗歌革新的先驱。
少年时就胸怀大志,以诗歌显示才华。后来,他去伊拉克的塞马温沙漠,诩称“先知”,号召贝杜因造反,因而被囚禁。获释后去阿勒颇,被统治该地区的赛弗·道莱罗致门下。失宠后,他辗转南北,因负才傲物,遭人嫉妒,遇刺身亡。穆太奈比既有城市市民的风度,又有贝杜因人的气质。他的颂诗最突出的是他抒情写个人的作品,气势豪迈,意境深远。他的诗里多警句,激起读者共鸣,因此,他的诗句常为人引用。
阿拔斯朝是堪与中国唐朝相比的盛世,特别是在阿拔斯朝前期,值哈伦·拉希德(786-809在位)和麦蒙(813-833在位)当政的这段时间,阿拉伯文化进入了全面繁荣的黄金时代。阿拔斯朝后期,帝国呈现了四分五裂的颓势。但这一时期的阿拉伯诗坛却奇峰突起,出现了阿拉伯文学史上两位最伟大的诗人:穆太奈比(915-965)和麦阿里(973-1057)。
穆太奈比生于伊拉克的库法城,早年企图凭诗才博取功名,却未能如愿。遂怀一腔怨愤,去沙漠鼓动游牧民造反,并以先知自居,因此得名"穆太奈比"(意为"佯称先知者"),结果被囚禁两年。获释后他四处行吟,为多位王公贵族歌功颂德,其中最著名的是阿勒颇君王赛弗·道莱及埃及君王卡夫尔。他与君王的关系都以备受宠幸开始,却以遭遇冷漠告终。这既因为小人的谗言,也因为他恃才傲物的本性。他一生中既有春风得意的欢欣,也有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郁闷。
赞颂诗穆太奈比是擅长赞颂诗的高手,那些在历史上颇为平庸的君王,却因为受到他的赞颂而荣幸地名垂史册。他的赞语往往是异想天开的,尽管也显得夸张过度:
"当他举首把太空翘望,
群星黯然,明月失光。"
"你对他们宣讲的言辞,
如《古兰经》、《旧约》和《圣经》降示。"
但他的颂诗毫无卑词乞怜之感。他把自己看作和君王同属一个等级,据说他在吟诵颂诗时,并不像一般诗人那样站着,而是傲然端坐。如果他的诗获得报酬,他认为这不仅应该,而且报酬与他"所制作的珍宝珠玉"(诗歌)远不相称。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自豪感,认为自己是兼备文才武功的阿拉伯英雄:
"满座宾朋将会知道,
他们之中我最超群;
沙漠、战马、夜色最了解我,
宝剑、长矛、纸张为我作证。"
他眼里最看重的是尊严、荣誉,最蔑视的是懦弱、屈辱:
"活,不能碌碌无为苟活在世,
死,不能窝窝囊囊不为人知。
纵然在地狱也要追求荣誉;
即使在天堂也不能忍辱受屈!"
他胸怀远大,壮志凌云,而且抒发这种志向的口气着实惊人:
"什么地位值得我企及?
什么伟人值得我畏惧?
真主创造和未造的一切,
与我的雄心壮志相比,
都如同一根毫发,
微不足道,不值一提!"
这远大的志向是什么?他也未必说得清楚,他只相信:
"何等的雄心产生何等的坚强刚毅,
何等的美德产生何等的丰功伟绩。"
然而,不可企及的希望总是与不可避免的失败相伴。壮志难酬,他的人生注定被赋予悲剧色彩:
"酒保!你们这杯中是酒?
还是斟满了烦恼和忧愁?"
知音难觅。巨人身处的,是一个小人得志、蠢才横行的世道,因此他发出怨声:
"这世道到处是小人
让我怎么能不抱怨?
他们的学者是傻瓜,
他们的精明人是笨蛋。"
他生活的时代,正是阿拔斯帝国内忧外患、濒临解体的前夜,因而,他的诗也常常超越"小我",反映出动人的民族主义感情:
"阿拉伯人是那么不走运,
他们的君王全都是异族。
出身低微,缺乏教养,
言而无信,治民以武。
我踏上的每一块土地,
那里的民众都像羔羊,
被一个奴隶执鞭赶放。"
这便是伟大的穆太奈比。如果说,"咏酒诗人"艾布·努瓦斯与李白的相似仅在于两人都是诗坛狂放的"酒仙";那么,穆太奈比与李白同样尚武而擅文,狂傲不羁而胸怀奇志,并都有着四处流落、遍干诸侯、壮志难酬的经历,两人的诗歌也都具有张扬的个性、豪放的风格;因而,穆太奈比才是阿拉伯的"李白";也可以说,李白,便是中国的"穆太奈比"。
穆太奈比像在天空翱翔,其他诗人则在地上行走。"这是对这位诗坛巨人最有名的一句赞语。他为阿拉伯诗歌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刚健之力,雄浑之势,为阿拉伯诗歌开创了一个宏大磅礴的新境界。在所有阿拉伯古代诗人中,他的诗句被后人引用得最为频繁。将近一千年之后,阿拉伯现代文学的复兴先驱巴鲁迪、邵基等诗人,正是从穆太奈比的诗歌中汲取了力量,他们的诗歌中也回响着这位大师强有力的声音。穆太奈比诗歌中传达的那种追求尊严与荣誉、拒绝懦弱与屈辱的刚毅之气,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整个阿拉伯民族,激发出一种宁折不弯、倔强骁勇的民族性格。据报载,一代枭雄萨达姆·侯赛因身陷囹圄时还将穆太奈比的诗集置于枕边,他从那些流传千古的诗句里得到的是什么启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