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光 男,1938年2月生,广西博白人。1960年毕业于广西矿冶学院。现任冶金部北京冶金设备研究院红外炉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发明协会、中国金属学会、中国工业炉学会会员。长期从事电气技术及电热技术、红外炉主的工业炉技术研究工作。1964年与王敬尧教授合作,研制出"补偿式激发电位仪"获国家科委科研成果3等奖。研制的"RHW系列红外电阻炉"1989年级获第四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冶金部科技成果奖、北京市优秀科技协作项目奖、1991年北京第二届国际斡银牌奖等种奖励。该项目于1992年10月被国家科委列为《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该项目通过部级鉴定,产品出口国外。研制的"RHTG大型台车红外电阻炉"1993年通道部级鉴定,1994年被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国家科委联合授予"优秀节能产品"并于1995年获冶金部科技进步3等奖。1986年~1993年发明了3项实用新型专利:《远红外金卧6阻带效应理加热炉》、《一种工业炉用的炉门机 构》、《电阻炉加热装置》。撰写并发表《电阻炉加热装置的节能与寿命》等10多篇文章。其中《一种高效节电的热处理设备一RHW系列红外电阻炉评为全国第2次热处理学术会上优秀论文。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被中国发明协会授于《当代发明家》奖牌。
陈海光,男,生于1965年5月,工学硕士,副教授,1989年6月本科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工程专业,2001年3月研究生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专业。专业研究方向:食品加工与保藏。主讲课程:食品加工工艺学,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多年来均从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曾参与多项省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发表专业论文十多篇,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亲身参与过本系食品专业基地的建设及管理工作,曾与多个食品生产厂家进行技术合作,主要专业特长:软饮料生产技术,果蔬及肉制品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