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太玄洞这个名字,里面蕴含的神秘高妙就让人肃然起敬。而进入太玄洞既要攀云梯,又要过悬桥,就让人更觉得玄妙无比了。
站在武当琼台观面朝金顶方向,朝半山腰的悬崖上望去,隐约可见陡峭绝壁上有一岩洞——太玄洞。
太玄洞海拔1400多米,历史上是武当山非常著名的岩洞之一。通往太玄洞的一条曲折小径盘附在峭壁上,许多路段只有一脚之宽,人要紧贴石壁,才能勉强行进。可以说是攀爬路上处处惊险,稍有不慎,就可能跌进深谷。好在那峭壁缝隙上长着些林木,挡遮些深邃,让人心里多少踏实一些。可以想象,当年隐士常年出入太玄洞,天长日久,必定会练就一身行山路如履平地,攀悬壁健步如飞的功夫。
太玄洞共有两层。进入第一层,只见紧贴岩壁竖着一架十几米高的木梯,顺梯而上,才能进入第二层。所以,太玄洞又有一别称,“梯子岩”。由于面积窄小,那梯子几乎是垂直竖着,加之风吹日晒,榫头松垮,龟裂欲断,每上一步,梯子抖颤半天,让人一身身的冒冷汗。
顺着梯子进入太玄洞第二层,一些石碑或嵌或栽在岩壁上,记录着信士们捐资修葺太玄洞的功德。第二层有两个平台,另一平台石壁上凿有神龛,是供奉真武大帝的主神区。但两平台十几米之间凌空无物,不长对翅膀是过不去的,于是这太玄洞中就有了一座悬桥,凌空飞架于两平台之间。木结构的悬桥建于何年何代已无从考证。但人在上面行走要如履薄冰般小心,每迈一步,那桥便戛戛做响,甚至像吊桥样左右摇晃,不知哪一刻便轰然塌坠。真是“太玄”!
攀梯入岩,凌空架桥,这种别致奇特的结构,在武当山古建筑中是首次发现,在武当山众多的岩庙建筑中也仅独此一例。
太玄洞岩边石壁上,凿有许多或方或圆的石洞,显然是用作楔装房屋的木柱横梁的。可以想象,当年双层庙观的太玄洞,隐于密林,悬于峭壁,红墙透绿而隐现,钟磬绕岩而奏鸣,确实是一大奇景胜地。
太玄洞的最上方是武当山金殿,下方是琼台(即中观),三者几乎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可见其中必有神秘之处,那么历代隐修之士选此地修行也就不足为奇了。
太玄洞的历史相当久远的,但因缺乏资料考证,我们只知道它在明永乐十年进行了重建。在明朝,各地的信士多次在这里举行宗教活动,祈风求雨,保泰平安。明嘉靖22年,武当一个叫韩进恭的募缘道士铸了一尊真武大帝的金像,供在石壁的神龛中。明万历七年山西的一个信士又造了两尊真武大帝的金像和一批经书供奉在洞中。可惜现在这些金像早已流失,不知去向。而太玄洞的房屋也坍塌殆尽,只留下云梯悬桥让后人浮想连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