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步枪弹在用于自动步枪时威力过大,在全自动射击时无法有效的控制枪枝的跳动和后座力的撞击。而冲锋枪使用的手枪子弹在中远距离上威力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34年,德国开始研究开发短药筒步枪弹,以兼顾威力与连续射击时控制射击精度。这类短药筒弹药被称为中间型威力枪弹。它的有效射程相应缩短了。因为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步枪作战距离缩短,大多在400米距离以内开火。在最初这种降低射程的思路并不被接受,传统的远射程的思路很难被改变。
1941年,德国研制成功并开始生产7.92×33毫米步枪弹,弹壳长由原7.92×57毫米标准步枪弹的57毫米减至33毫米,装药量由约3克减至约1.6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纳粹德国首先为部队装备了发射7.92毫米中间型威力枪弹的StG44突击步枪。随后在1943年,前苏联也研制成功了威力和尺寸手枪弹和步枪弹之间的中间型枪弹——7.62×39毫米M1943式枪弹。
中间型威力枪弹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自动步枪的射击控制问题,为简化部队的弹种供应、统一班用武器弹药创造了条件。使全自动射击武器成为各国军队的主要步兵武器装备。
典型型号:
★德国 7.92×33毫米 Kurz枪弹
★前苏联 7.62×39毫米 M1943枪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