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名称 _ 中华鼢鼠(凸枕型)
拉丁文名 _ M.fontanieri
体长 : 14.5-25厘米 尾长:4-6厘米
体重 : 200-450克
食物 : 主要是植物的地下茎和块根
生存年代 _ 晚中新世出现
生存地点 _ 东北亚
物种种类 _ 哺乳纲 Mammalia 、鼠形亚目
简介:仓鼠科(Cricetidae)啮齿目中最大的一科。齿尖交错排列,低冠到高冠,无根。自始新世出现后,迅速发展,成为新生代中晚期最重要的化石。③鼢鼠亚科(Myospalacinae)东北亚特有的穴居较大鼠类。牙齿“W”型。中国华北土状堆积中化石极多,为划分地层的重要化石。自晚中新世出现后,牙冠逐渐增高,牙根退化至消失,颈椎逐渐愈合。依头骨枕部的形式又分三类:凹枕型(已绝灭),如丁氏鼢鼠(M.gospalaxtingi);凸枕型,如中华鼢鼠(M.fontanieri)和平枕型,如东北鼢鼠(M.psilurus)。3个头型曾被认为是平行进化的好例证。鼢鼠类可能起源于中国中新世的仓鼠类,如Plesiodipus(更新仓鼠)。
形态特征:体型与鼹鼠极为相似,但较粗大,吻短钝。耳壳不发达,隐藏于毛被之下。眼退化,极小。前足较细小,爪也相应地变得短小。第2、3趾上的爪接近相等。尾较东北鼢鼠长,被毛短白而密,外观任可透视尾的皮肤。乳头4对。
生态及经济意义:广泛栖息于农田、草原、干草原、森林草原、黄土高原、高山草甸等生境内。食性很广,主要以麦类、豆类、马铃薯、玉米、苜蓿、蔬菜及各种杂草为食。天敌主要是野猫、狼、狐、鼬、蛇类和鸮等。中华鼢鼠是农、牧、林区重要害鼠。中华鼢鼠盗食农作物禾苗和种子,啃食树根、树皮和苗木、破坏草原植被,对农、牧、林业危害极大。但其皮张轻柔,毛色致密而带丝光,可制衣服,售价很高。肉可食,亦可药用。
国内分布于甘肃、河北、山西、陕西、四川、湖北、青海和内蒙
药用——
【药 名】:中华鼢鼠
【来 源】:为仓鼠科动物中华鼢鼠全体。
【功 效】:清热解毒,活血祛瘀。
【主 治】:可用于温病,邪入营血,高热不退,斑疹隐隐,或治红斑狼疮,脾胃虚弱,纳运失司,脘腹胀满,大便溏薄。
【性味归经】:辛、甘,寒。肝、胃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克。或入丸散。
【别 名】:原鼢鼠、鼢鼠、瞎老鼠、瞎狯、瞎老、瞎瞎、仔隆(《中国药用动物志》)
【动植物资源分布】: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北、山西、内蒙、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捕获后,剖腹,除去内脏,置瓦上焙干,研末备用。
【拉丁名】: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Milne-Edwards)
【考 证】: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