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岳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国家环保部副部长男,1960年4月出生,汉族,江苏人,历史学博士,副研究员。

他曾是一名新闻记者与最年轻的处级干部。2003年3月,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在2007年初对一些地方和企业实行“区域限批”及2007年7月3日起对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问题突出的六市两县5个工业园区实行“流域限批”中,潘岳尽显国家环保总局局长的铁腕手段。

1976年--1982年,在解放军第三十八集团军、铁道兵第十三师服役;1982年--1986年,任经济日报资料员、中国环境报记者组组长;1986年--1988年,任国家空中交通管制局研究室副主任兼机关团委书记;1988年2月--1988年12月,任北京房山区委外联处处长兼外经委副主任;1988年12月--1989年12月,任中国技术监督报社副总编辑;1989年12月-1993年2月,任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1993年2月--1994年5月,任团中央中国青年研究中心主任;1994年5月--1998年3月,任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副局长;1998年3月--2000年1月,任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2000年1月--2003年3月,任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副主任;2003年3月,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1995年,中国刮起反腐之风。这时潘岳已是国家资产管理局副局长。他连续主持召开多次会议,号召查处全国国有资产流失大案,消除政府与企业界的腐败现象。据国有资产管理局1995年对3万家合资企业进行的调查,发现在中外合资过程中,中方80%的企业丧失约90%的应得权益,使国有资产流失近百亿元。

2008年3月24日环境保护部副部长

影响力:

2005年以来,潘岳频频掀起“环评风暴”,威力所及,千亿元的项目叫停,数十家大企业遭点名批评。一时间被称为“潘旋风”。

2005年1月18日,潘岳接手环评工作不久,国家环保总局宣布,停建13个省市的30个违法开工项目,其中包括总投资为69.7亿元的三峡地下电站项目,和投资446亿元的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项目。这些项目未经环保部门审批即擅自开工建设,严重违反了《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到2月2日,这些项目已全部整改。

2005年年初,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南京紫金山扩建项目。该项目涉嫌毁林地面积近百亩,砍伐树木近2万棵,且未经过环境影响评价。5月10日,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的执法督察,南京市已经调整规划并采取了补种景观树木等补救措施。

2005年3月29日,兰州大学教授张正春对圆明园防渗工程提出质疑,认为该工程是对生态景观、历史文化价值和周边环境的破坏。3月31日,因未进行环境评价,国家环保总局叫停该项目建设,责令其依法补办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4月13日,圆明园防渗工程的环境影响公众听证会召开。5月9日,环保总局要求圆明园管理处在收到文件40天内提交环评报告。5月17日,在环保总局对北师大一环评机构批评之后,清华大学主动承接了圆明园环评。

2005年6月18日的北京财富论坛上,他公开表示中国不应该为“世界工厂”的称号而骄傲,中国需要的是“绿色崛起”。他警告说,如果保持目前的污染水平,到2020年,中国的GDP翻两番时,污染总量也会翻两番。

继2005年、2006年两次“环保风暴”之后,2007年新年伊始,环保总局启动了第三次环保风暴,首次使用“区域限批”的办法,对唐山市、吕梁市、莱芜市、六盘水市等4个城市及国电集团等4家电力企业“连封带杀”,以遏制高污染产业盲目扩张。

潘岳给手下的印象是干事麻利、咄咄逼人。而最让手下称道的,是他做人的魅力,做事的魄力。不管任职于哪个政府部门,几乎在每一个部门都曾留下若干传奇经历。

在国有资产管理局副局长任上时,清查海外国有资产和国有资产流失大案;做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时,亲临现场收拾造假企业;当体改委副主任时,提出政改报告,呼吁宗教改革,得罪了不少持不同意见的同志。任环保总局副局长没多久就提出绿色GDP和改变干部考核指标,出台《环评公众参与暂行办法》,掀起环保风暴,更是直接得罪各种大利益集团。

2、西晋文学家潘岳(247~300年),字安仁,西晋文学家。祖籍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但有人认为,从他父亲一辈起,他家实际居住在巩县。潘岳的祖父名瑾,曾为安平太守。他的父亲名芘,曾为琅邪内史;从父潘勖在汉献帝时为右丞,《册魏公九锡文》即出自其手笔。潘岳从小受到很好的文学熏陶,“总角辩惠,摛藻清艳”,被乡里称为“奇童”,长大以后更是高步一时。美姿仪,《晋书》本传载,“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与夏侯湛友善,常出门同车共行,京城谓之“连璧”。

司马炎建晋后,潘岳被司空荀勖召授司空掾,举秀才。武帝躬耕藉田,潘岳作《藉田赋》称美其事。才名冠世,招致忌恨,滞官不迁达十年之久。咸宁四年(278年),贾充召潘岳为太尉掾。三十二岁时已生白发,写下著名的《秋兴赋》。后出为河阳令,四年后迁怀令,有政绩。后调补尚书度支郎,迁廷尉评,不久被免职。永熙元年(290年),杨骏辅政,召潘岳为太傅府主簿。杨骏被诛后,他被免职,不久又选为长安令。将西行途中见闻所感写成《西征赋》。元康六年(296年)前后,回到洛阳。历任著作郎、散骑侍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在这一时间,他经常参与依附贾谧的文人集团“鲁公二十四友”之游,是其中的首要人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次贾谧登车,都与石崇望尘而拜。构陷愍怀太子的文字(“陛下宜自了;不自了,吾当入了之。中宫又宜速自了;不了,吾当手了之。并谢妃共要克期而两发,勿疑犹豫,致后患。茹毛饮血于三辰之下,皇天许当扫除患害,立道文为王,蒋为内主。愿成,当三牲祠北君,大赦天下。要疏如律令。”),就出自他之手笔。永康元年,赵王伦擅政,中书令孙秀因记恨潘岳过去对自己的挞辱,诬潘岳、石崇、欧阳建等阴谋奉淮南王允、齐王冏为政,被杀,夷三族。临行前与石崇见面,对石崇说:“可谓白首同所归。”潘岳《金谷诗》云:“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应其谶。潘岳在296年曾作《闲居赋》,述说退官止足之分,可惜不能淡于荣利,轻于躁进,终于被祸。

《隋书·经籍志》录有《晋黄门郎潘岳集》10卷,已佚。明人张溥辑有《潘黄门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潘岳与陆机齐名,合称“潘陆”。从子潘尼也有文名,合称“两潘”。《晋书》本传称他“美姿仪,辞藻绝丽,尤善为哀诔之文。”梁钟嵘《诗品》将潘岳作品列为上品,并有“潘才如江”的赞语。

因潘岳字安仁,也被后人省称为潘安。

潘岳五言诗现存52首,收在逯钦立编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一书中,篇目如下:

《关中诗》十六章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十一章

《北芒送别王世胄诗》五章

《家风诗》一首

《于贾谧坐讲汉书诗》一首

《离合诗》一首

《金谷会诗》一首

《金谷集作诗》一首

《河阳县作诗》二首

《在怀县作诗》二首

《内顾诗》二首

《悼亡诗》三首

《杨氏七哀诗》一首

《思子诗》一首

《东郊诗》一首

《鲁公诗》一首

《诗》(无名)一首

《阁首谣》一首

其中以“章”为名的是组诗。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