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诗人刘宇莆田人、生卒未详

著有《诗折衷》二十卷。(《莆田县志》作《毛郑诗折衷》三十卷。)

《直斋书录解题》云:“凡毛郑异议折衷从一,盖仿唐陈岳三传折衷论之例”,共一百六十八篇。

足球运动员刘宇职业:足球运动员

足球运动员刘宇

俱乐部:河南建业

位置:后卫

生日:1985年5月12日

出生地:成都

身高:1.80米

体重:68公斤

效力球队:河南建业

介绍:

中超元年,四川冠城的后卫线一度告急,这给了刘宇崭露头角的机会,他在赛季中期就已经占据了球队主力后卫的位置。刘宇可以司职左后卫和中后卫,还可以客串三后卫的自由人,在贾秀全时期就已经入选了中青队,并一直是队中的队长之一。刘宇的助攻能力比较出色,他从边路的助攻一直是国青队当中的一项重要进攻手段。但由于身体条件的限制,在此次中青队到达德国之后,刘宇失去了在队中的主力位置,不过因为他在后防线上的多面手能力,他在最后时刻依然被克劳琛留用,他将是在后防线上一名重要的替补人选。

东平思王刘宇刘宇,(?-前20)即东平思王。汉宣帝的第四子。母公孙婕妤。甘露二年(前52)立为王,好与奸猾交通,数犯法。元帝死,欲自立为帝,其妃失宠,告发其谋,乃阴绞杀其妃。事发觉,被削樊、亢父两县。三年后又复与之。后求战国诸子及《太史公书》,王凤以其书有战国纵横权谲之谋,不与。立三十三年病死。

刘宇在公元前52年十月受封为东平王,前48年就国,建都无盐(今山东东平县),遂从西安徙居东平肇基开国,是东平王族开基始祖。史称刘宇也是一个骄淫无道的藩王,曾因与奸邪之辈交往和不孝罪多次受朝廷切责。刘宇在位33年去世,谥为东平思王。刘宇死后由他的儿子刘玄继任为第二代东平王。

东平国世表

1 东平思王 刘宇

2 东平炀王 刘玄

3 东平王 刘开明

4 东平王 刘匡

明朝宦官刘宇明代阉党,刘宇,字至大,钧州人。成化八年进士。由知县入为御史,坐事谪,累迁山东按察使。弘治中,以大学士刘健荐,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召为左副都御史。

正德改元,吏部尚书马文升荐之,进右都御史,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宇初抚大同,私市善马赂权要。兵部尚书刘大夏因孝宗召见,语及之。帝密遣锦衣百户邵琪往察,宇厚赂琪,为之抵讳。后大夏再召对,帝曰:“健荐宇才堪大用,以朕观之,此小人,岂可用哉?由是知内阁亦未可尽信也。”宇闻,以大夏不为己地,深憾之。

刘瑾用事,宇介焦芳以结瑾。二年正月入为左都御史。瑾好摧折台谏,宇缘其意,请敕箝制御史,有小过辄加笞辱,瑾以为贤。瑾初通贿,望不过数百金,宇首以万金贽,瑾大喜曰;’刘先生何厚我。”寻转兵部尚书,加太子太傅。子仁应殿试,求一甲不得。厚贿瑾,内批授庶吉士,逾年迁编修。时许进为吏部尚书,宇谗于瑾,遂代其位,而曹元代宇为兵部。宇在兵部时,贿赂狼籍。及为吏部,权归选郎张彩,而文史赠遗又不若武弁,尝悒悒叹曰:“兵部自佳,何必吏部也。”后瑾欲用彩代宇,乃令宇以原官兼文渊阁大学士。宇宴瑾阁中,极驭,大喜过望。明日将入阁办事。瑾曰:“尔真欲相耶?此地岂可再入。”宇不得已,乃乞省墓去。逾年瑾诛,科道交章劾奏,削官致仕,子仁黜为民。

航天飞船总指挥刘宇人物简介

刘宇生于1962年,出生在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的一个航天世家,1980年考入炮兵技术工程学院。1990年,转业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1993年开始参与长征二号F火箭的研制与试验。1999年开始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统副总指挥。2004年2月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统总指挥。2005年10月12日9时 长征二号F火箭成功发射。[1]

刘宇参与航天工作

经历过一番军旅生涯锤炼的刘宇,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对航天事业无比的热爱,走进了熟悉而又陌生的研究院大门。因为即将从事的工作是一个全新的领

“神箭”总指挥刘宇

域,不仅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更需要长期艰辛的努力付出,这对于朝气蓬勃、充满干劲的刘宇是良好的机遇,更是巨大的挑战。

长征二号F火箭是一枚有着辉煌成就的“神箭”,在他执掌“帅印”前,已经5次发射,5次圆满成功,并将我国第一名航天员顺利送上太空,实现了我国载人航天历史性的突破;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队是一支享有极高荣誉的神奇队伍,有着众多闻名中外的“名人”。如何带好这支队伍,如何延续“神箭”的光芒并使之更加璀璨,如何继承前人的辉煌,如何开拓创新等诸多问题,是刘宇上任后面临的最大困难,同时,他还面临着第五次火箭发射飞行期间发现的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

另一个难题来自火箭的一个关键产品。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后,通过遥测数据发现,火箭上的这台产品有异常现象产生,如不加以重视,有可能给火箭发射带来安全隐患。为了准确定位故障原因,他们进行了大量的分析。根据初步分析结果,又进行了故障树分析,之后反复进行验证。

作为总指挥的刘宇非常强调团队观念。长二F火箭研制队伍是一个智慧的集体,每一个人都很优秀,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好手。但是载人飞船的顺利升空,不是

航天飞船指挥员刘宇

某一个人的成绩,而是成百上千的领导、专家、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为此,工作中,他注意处理好各有关单位之间和后勤保证等各个职能系统的关系。在试验任务过程中,他也非常注意加强与场区各兄弟发射队及基地间的团结协作。

长征二号F火箭有着很好的设计基础,可靠性、安全性设计和13年研制积累下来的经验加上各级领导的重视与关怀,让刘宇对长征二号F火箭的第六次飞行充满了信心。刘宇常常说,长征二号F火箭及其研制队伍在前任总指挥黄春平的精心管理与带领下,打下了很好的根基,火箭质量越来越可靠,研制队伍也日臻成熟。工作中他充分继承了这些有利条件,并在新的实践工作中,不断提高认识变化、把握变化、推动变化的能力。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竹来扶持”。刘宇上任后,他的前任——总指挥黄春平、总设计师刘竹生等老顾问、老专家给了他极大的帮助,不仅在管理上出谋划策,而且在技术上严格把关。前辈们的扶持和帮助使他很快进入了角色。而他也主动向老专家、老顾问请教,学以致用前辈积累、凝练、经过实践检验固化下来的经验,并活学活用到管理工作中去。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永远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并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刘宇一方面潜心继承老一辈航天人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经验,一方面注重在体制、机制、理念和管理上创新,并鼓励研制人员在技术上大胆创新。与用于发射神舟五号飞船的火箭相比,发射神舟六号的火箭最大的创新亮点,就是增加了图像测量系统,这是为了便于火箭在飞行过程中真实直观地观测飞行状态,并为可能出现的故障提供工程旁证。早在论证阶段,刘宇就大力支持并鼓励这个创新的方案,并与刘竹生总师一起从方方面面创造有利条件,确保研制工作顺利进行。为了拿到第一手资料,他们还深入到承担设计、生产任务的厂所,倾听有关专家的意见,查看质量管理文件,并下车间考察生产流程。正是在他们的带领下,图像测量系统的研制工作才得以快速和扎实地开展。

管理艺术巧运用

刘宇务实,不善言谈说教,主张说实话、办实事,注重效果,讲求效率,强调高度的执行力。

神舟六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举世瞩目。中央领导曾多次做出重要指示:“神舟六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试验内容新,技术要求高,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务必要精益求精,确保成功。”为此,早在出厂测试的时候,刘宇就对如何做好火箭的测试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精心组织,科学管理,确保安全;二是要精心操作,仔细观察,认真判读;三是要发扬传统,团结协作,互相学习。同时,他希望全体参试人员要以对党和国家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进入发射基地后,他组织研制队伍分解、细化了上百项研制工作要求,并逐项进行检查确认,同时以风险控制为中心,开展了一系列的质量工作,通过质量专题复查、双想、举一反三等活动,将各种风险化解到最小,最终做到万无一失,圆满成功。

在工作中,刘宇经常与一线研制人员并肩作战。记得2005年9月初的一个晚上,按照发射场的工艺流程,6点钟要在厂房进行飞船和载荷支架对接工作。为此,刘宇顾不上吃晚饭,就早早地来到了厂房,与大家一起加班。按操作规程,当飞船缓慢地起吊并降至距载荷支架上方300毫米处时,两者才能正式对接。之前,火箭发射队的操作人员要对产品的接面进行仔细的检查和清洁,确认无疑后,再由专人指挥,将飞船安全地降落在载荷支架上,然后进行包带组件安装等后续工作。时间一点一滴地流逝,对接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刘宇一直盯在现场,边认真观察显示屏包带加力的应力变化值,边不时地询问技术状态,平常沉着冷静的脸上时而眉头紧锁,时而笑容微绽。当钟表的指针指向8点多的时候,对接工作顺利完成,忙碌了一天的刘宇才和大家一起饿着肚子赶回住地。

曾经有管理学家提出:管理也是一门艺术。刘宇对此深信不疑。他说把管理与专业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是管理者应具有的一种能力,更是管理者的一种艺术修养。

在管理上,刘宇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提倡张弛有度地工作。不仅有层次、有幅度地明确各级责任,大胆放手让下属开展具体工作,充分调动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当下属遇到困难时,他主动帮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指导他们工作。针对不同阶段研制任务的特点和重点,他重点抓主要矛盾,以点带面,推动研制工作向前开展。为此,他常常和总师及设计人员们在一起,对随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难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记得在2005年3月的一次试验中,做试验的那几天正赶上刮大风,天气非常寒冷。由于试验的需要,研制人员必须兵分两路,同时工作。于是,刘宇与院领导、相关设计师系统人员研讨后,做出统筹安排:一部分设计人员与火箭总装厂生产工人一起在院里进行生产和试验的准备,他与当时任副总师的荆木春赶往外地某厂联系试验需要的零件。这样院内、院外两条战线同时展开,确保了试验及时而顺利地进行。

众所周知,航天产品是集众多高新技术于一体的复杂产品,每一枚火箭,其组成的零部件都数以万计。保证每个零部件的质量对全局至关重要,一根导线、一个焊点、一个元器件的故障,都可能使数亿元的投资和几十万人的汗水付诸东流。而且从研制、生产,到飞行试验,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步骤都有严密复杂的程序,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使整个系统无法顺利运行。没有全局观念,没有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制度,要想完成型号研制任务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刘宇在工作中非常注重做好综合平衡,努力抓好系统间接口关系的协调和工作落实,以确保型号工程在研制进度、科研经费、技术指标、协作配套等多方面的有机衔接和协调。他还紧密结合工作中出现的矛盾、问题和队员的思想实际,运用各种形式引导技术人员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确保行政和技术两条指挥线的畅通无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智攻关,确保研制工作的高质量。他按照载人火箭“三高”的质量要求,结合研制过程中发生的质量问题,及时组织各种会议,研究分析质量形势,明确研制工作的重点;通过质量问题的典型案例,剖析造成问题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按载人火箭的技术条件,认真做好产品验收,对存在缺陷的产品决不放过。同时,依据关键链进度技术的原理和多年的实践经验,抓住研制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关键,牢牢地控制住少数瓶颈产品的进度,创造条件改进这些“瓶颈”环节,保证整个系统的工作满足工程大总体的进度要求,火箭的各项工作日趋成熟、日趋规范。

在实际工作中,刘宇坚持深入一线,掌握第一手材料,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特别注意了解和关注具有接口协调关系的系统和单位,提前加以控制并采取措施,努力通过细致的协调工作来保证计划的按时完成和争取更多的研制周期。凭着多年的指挥调度工作中总结出的丰富经验,刘宇经常巧妙地组织试验生产,灵活运用计划流程图等科学的管理方法,积极预测和发现研制生产中的薄弱环节。

团队观念,是刘宇强调的一种管理理念。他说,长征二号F火箭研制队伍是一个智慧的集体,每一个人都很优秀,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好手。但是载人飞船的顺利升空,不是某一个人的成绩,而是成千上百的领导、专家、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为此,在工作中他注意处理好各有关单位之间,行政、技术、物资、质量、思想政治和后勤保证等各个职能系统的关系。载人航天工程规模大、系统多、协调关系复杂,而发射试验队只是一个临时组织,它由来自多个系统、不同单位的参试人员组成,少则一百余人,多则三四百人,做好系统间、单位间的相互协调和配合工作对于圆满完成飞行试验任务非常重要。为此,刘宇在执行试验任务过程中非常注意加强与发射场区各兄弟单位及基地间的团结协作,坚持一切从全局出发,一切从试验任务出发,主动配合,积极协调,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此外,他还倡导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的精神,使总体与分系统之间,老专家、老同志与年轻研制人员之间等各种力量拧成一股绳,使大家能够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有机的整体,共同完成研制试验任务,为圆满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崇尚智慧与快乐

载人航天首飞成功之后,许多知名媒体纷纷把目光投向航天工作者,不知是哪家媒体爆料,火箭研究院出“帅哥”的说法不胫而走,成为航天界的一段美谈。作为长征二号F火箭新任掌门人,刘宇也是一位公认的“帅哥”,白面书生型的儒帅,举手投足间充满儒雅而知性的气息。

生活中的他,最崇拜智者。刘宇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前进的步伐不能减缓,更不能停止,只有持续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才能肩负起载人航天的历史重任”。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优点,特别是那些有智慧的人,身上有许多闪光点,他们看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处理问题的方法都值得很好地研究和学习。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他都很留心观察周围人身上的亮点,努力学习一切有用的东西。走上总指挥岗位后,他感到有越来越多的知识需要更新和补充,于是他一面学习国内外和航天领域相关的管理知识,一面虚心向总设计师和其他技术人员请教、学习,并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此外,经常翻阅过去的笔记和工作总结也是他学习提高的途径之一。古人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遇事经常和同事商量、讨论,也是刘宇学习提高的一种方式。从神舟五号载人火箭发射成功到神舟六号载人火箭发射,这短短两年时间里,为了进一步提高长征二号F火箭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舒适性,刘宇带领研制人员保质量,保进度,攻克难关,组建了两个攻关小组,在他的主持下,小组成员经常在一起讨论、研究各种相关的技术问题,大家纷纷献计献策,确保研制工作顺利进行。

火箭研制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特别是发射前夕,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很难做到临危不乱,乐观应对。工作中的刘宇严谨务实,但是生活中的他却风趣幽默,主张做个“快乐的航天人”。熟悉刘宇的人,经常能看到他或者在聚会的时候为大家高歌一曲,或者趁工作闲暇的时候给大家讲个笑话,不时的小幽默,常常把大家逗得捧腹大笑,而缓解了工作压力。

刘宇坦言,过去每当奔赴发射场的时候,总会由于各种原因生一次病,发一次烧。2005年秋,当神舟六号飞船进入发射厂后,他特意加强了锻炼,坚持游泳。他说:“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更重要的是能够带给人灵活机智的头脑、坚定刚强的意志和乐观豁达的心态。”

“把工作当做最大的乐趣,把成功发射当做最好的慰藉。永远保持年轻的心,做个快乐的航天人。和‘神箭’一起走过的日子,是我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我的人生,因此而丰富、厚重。”刘宇如是说。

爱心大使刘宇刘宇,兖矿集团总医院检验师,2009年1月10日,中国红十字总会把“中国红十字志愿者之星”的称号颁发给了这位“爱心大使”——全国第583例、山东省第19例、济宁市第2例、兖矿集团首例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的志愿者。

刘宇所获得的荣誉

2007年1月,济宁市红十字会授予刘宇“爱心大使”称号;

2007年3月,刘宇获兖矿集团“优秀医务工作者”称号、兖矿集团授予刘宇“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刘宇被兖矿集团总医院评为“为医院赢得荣誉的特殊奉献人员”。

2007年4月,济宁市红十字会授予刘宇“荣誉会员”称号,颁发金质荣誉奖章;

2007年5月,刘宇荣获兖矿集团第六届“十佳青年”称号;

2008年2月,刘宇获山东省“感动山东健康卫士”提名奖,并荣获个人三等功;

2009年1月,中国红十字会授予刘宇中国红十字志愿者之星称号。[3]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