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纹硬陶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印纹硬陶(Stamped Hard Pottery)

亦称硬陶。新石器野花晚期我国南方地区首先出现的一种陶器。商代的硬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现较多,黄河中下游地区也有少量发现。到西周时期,发展到兴盛阶段。烧制印纹硬陶的原料是一种含铁量很高的粘土,胎质颜色多呈紫色、红褐色、灰褐色或黄褐色。烧成温度比一般陶器高,有的达到烧结程度,少数器物表现呈现出因窑内高温溶化而形成的光泽,似施有一层薄釉。印纹硬陶基本上采用泥条盘筑法成型。常见的器形有小口深腹圜底尊,小口深腹圜底罐等等。器表多拍印叶脉纹、云雷纹、人字纹、绳纹、方格纹、回纹、曲折纹、菱形纹、波浪纹、夔纹等。硬陶在长江以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出土数量较多,是承袭当地软陶发展起来的。在江西、湖南和福建等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出现有硬陶。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