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釉陶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铅釉陶

铅釉陶是汉代陶艺的一种创新,有黄、褐、绿等色,绿釉较为流行,以铅为釉的基础,加上少许的氧化就可得到青绿色,熔点低只烧摄氏七百到八王朝,,必且可以薄薄的匀挂在胎上。

在南方也盛产青釉陶,火度高,釉质较硬,也是後来发展青瓷的开端。

东汉的中後期就有了青瓷,使用「龙窑」提高窑温,也选用一般瓷器使用的高岭土。

西汉武帝时期出现的一种表面挂铅釉的陶器。铅釉陶以粘土作胎。铅釉是以铅的化合物作为基本助熔剂,大约在700摄氏度左右即开始熔融,温度较低,属于低温釉陶。它的主要呈色剂是铜和铁,在氧化气氛中烧成。铜呈现出美丽的翠绿色,铁呈现出黄褐色和棕红色。釉层精液透明,釉面光泽平滑。墓葬中出土的铅釉器,表面往往带有一种“银釉”,其实这是一种釉中铅分子以金属铅的形式在釉面上析出所致。铅釉陶在东汉时期极为盛行,但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汉代铅釉陶器都是明器,无一实用器,这可能是因为烧成温度低,器体不坚固及铅釉对人体有害不宜做实用器的缘故。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