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水西镇水西镇位于赣州市章贡区西北部,总面积63.20平方公里。南隔章江紧邻市区,北接赣县五云镇,西与湖边镇毗邻,东隔赣江与水东镇、赣县储潭镇相望。境内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势略呈西高东低。105国道纵贯全镇12公里,是南至广东,北至南昌、北京等地的交通要道。以摩崖石刻闻名的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和江西省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赣州宝葫芦农庄坐落于境内。 镇政府驻105国道赤珠岭处,距赣州市城区4公里。2006年,镇政府内设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等四个综合性办公室。辖水西、赤珠、联三、罗边、黄沙、和乐、白田、石甫、石珠、凌源10个行政村和水西居委会,152个村民小组,9个居民小组。总面积63.2万平方公里,总户数5690户、3.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万人。200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75元。
驻镇企事业单位有赣州逸豪优美科实业有限公司、赣州华劲纸业、江西东芝电子有限公司、中国钨矿赣州锡业有限公司、通天岩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宝葫芦农庄有限公司、赣州华兴钨制品有限公司、华通企业集团公司、水西派出所和水西农电所等20余家,现正积极开展水西有色冶金基地、瑞赣高速公路建设工作。 该镇主要种植蔬菜和水稻,是区内主要蔬菜、粮食产区之一。传统农副特产有冬瓜、油茶、鱼饼、年糕等。生猪及家禽养殖已成规模,并逐渐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工业产品有建材、电子、稀土、有色金属冶炼产品、新闻纸等。
现在昆夏高速公路正在动工,将经过水西镇.现任镇党委书记是许伟、镇长是胡礼爱。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达9.23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8.5亿元;农业总产值0.73亿元。
2、江西省新余市水西镇水西镇地处新余市经济开发区东郊,东与罗坊镇交界,西和市区和孔目江办事处相连,南邻峡江县,北靠水北镇,西高东低,南缓北陡,以丘陵为主,袁河穿境而过。
水西镇共辖37个行政村,278个自然村。总面积236.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0829.9亩,林地面积173490亩,森林覆盖率48%。共有19045户,人口77169人,其中农业人口72297人。
村干部素质较高,经验丰富。共有的177名村干部,文化程度都在初中以上,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有32名。其中村支部书记、村主任74名,平均年龄45岁,高中以上文化 程度的有11名;任职20年以上的有3名,10—20年的有6名,1—10年的有10名,平均工作年限7年。
党员队伍结构合理。全镇共有党员2019名,35周岁以下的有686名,35—50岁以下的有941名,50岁以上的党员392名,平均年龄45.6岁。近几年来,通过“三培两带”工程,党员中发展经济能人、致富能手占21%,干部党员占13%,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占19%,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日趋明显。
驻镇国营企事业单位23个,个体私营企业623家。水西物产丰富。主产水稻、棉花、柑桔、黄花梨、大棚蔬菜、西瓜、花生等农产品,生猪、肉牛生产已初具规模。
水西基础设施完备,交通通讯发达,境内浙赣铁路、清宜公路横贯东西,正在建设中的沪瑞高速公路、赣粤高速公路穿越南北,乡村公路纵横交错,程控电话直达农家,集镇功能完善,文化教育事业得到飞速发展,集镇贸易繁荣。
水西人文景观丰富,有清末进士刘彬,西医及江西医学院的创始人李会连,新余二中(原新余简师)创办人宋甫喜,赫赫有名的中国工农红军师长谭斌等人物。有西周时期的泉塘走马台,桐林的波鱼山、彭家山,商周时期的庄上窖杨坡,西周至春秋时的桐林深山,春秋至战国时的西尧山、棚架山等古遗址。
改革开放以来,水西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工业发展步伐。农业在稳定粮、棉生产的同时,认真做好"山、水、田、栏"文章,大力发展无公害大棚蔬菜、水果业、养殖业等,涌现出了加山的蔬菜、下当的生猪、严家渡的肉牛、简家的黄花梨和毛豆、施家的冬枣、江家的莲藕等一批有特色的专业村。通过改善投资软硬环境,吸引了一大批客商投资办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投资5000万元的新和药业有限公司已落户水西,市城东综合厂、新威蚊香厂等一批骨干企业正在兴起。2001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3910万元,财政总收入58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396元,农民生活已基本步入小康,水西的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荣获全国老有所为先进镇、全省百强文化中心镇、全省体育先进镇、全省集镇建设先进镇等称号,水西已成为袁河河畔的一颗耀眼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