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陵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关于武陵郡名,陶渊明《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此武陵人当是“武陵郡人”。晋孝武帝《征武陵袭元之》、晋胡济(尚书郎)《荐武陵伍朝疏》、六朝刘潜《为武陵王谢赐弟启》中的“武陵”,也应是指“武陵郡”地区。

在历代写“武陵”的诗文中,如唐孟浩然的《武陵泛舟》、王昌龄《武陵龙兴观黄道士房问易因为题》、《武陵开元寺黄炼师院》、司空图《武陵路》、曹唐《武陵洞》、五代王建《武陵春日》、宋梅尧臣《武陵行》、张斛《武陵春晓》、唐庚《武陵道中》、胡浚《武陵竹枝词》(六首)等诗,基本上是写桃花源,标题却写的“武陵”,往往把“武陵”当作桃花源的代名词。

桃花源记

公元前30万年,常德地区就有原始人群在沅、澧二水流域的平原山川生活、聚居。澧县澧南乡、张公庙镇、津市市窑坡乡、石门渫水下游一带以及鼎城区灌溪镇岗市等处有旧石器时代的遗迹40多处,经挖掘出土的石器有石片、石锤、石球、尖状器、砍砸器等。原始人利用这些简陋的原始工具采集果实,猎取野兽。

楚顷襄王22年(公元前277年),秦蜀郡守张若,"伐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在今常德城东筑程以守。常德有城,自此开始。秦代,常德属黔中郡,郡衙设临沅县。西汉高祖时取"止戈为武,高平为陵"之意,改黔中郡为武陵郡,隶属荆州刺史部。东汉光武帝恢复武陵郡,建武26年(公元50年)郡治从义陵(今淑浦县)又迁往临沅县。顺帝阳嘉3年(公元134年),荆州刺史部移治于索县(现鼎城区断港头城址村)。三国时,常德市归吴国管辖,仍名武陵郡,隶属荆州。西晋,常德市分属武陵、天门、南平三郡。唐代,武陵、澧州隶属江南西道。北宋,改朗州为鼎州,改澧州为澧阳军州,均隶属荆湖北路。宋徽宗政和7年(公元1117年),升鼎州团练为常德军节度使。"常德"取孔颖达《诗经·大雅·常武疏》:"言命谴将帅,修戎兵戎,无所暴虐,民得就业,此事可常为法,是有常德也","常德"之名始于此。南宋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鼎州升为常德府。元代,常德府、澧阳军州分别改为常德路、澧阳路,隶属湖广行中书省江南北道。明朝初期,恢复常德府,澧阳路改为澧阳府,皆隶属湖广布政司分守上荆南道。洪武9年(公元1376年),将澧阳府降为澧州。清代雍正7年(公元1729年),升澧州为直隶州。清代,常德府、直隶澧州同隶属于岳常澧道。至清末,常德府辖武陵、桃源、龙阳、沅江四县;直隶澧州辖石门、慈利、安乡、安福、永定五县。

2.武陵郡

“武陵”这一地名,最早出现在西汉初年。《汉书·地理志》记载:“武陵郡,高帝置,莽曰建平。属荆州。(领)县十三:索(今常德市武陵区、鼎城区、汉寿县地,故城今常德市东北六十华里)、孱陵(今湖北公安县与湖南南县、华容、岳阳、安乡、澧县等县地)、临沅(今常德市武陵区、鼎城区大部和桃源县地)、沅陵(今沅陵、沪溪、吉首、麻阳等县地)、镡成(今洪江市和黔阳、靖县、绥宁、会同、通道、怀化等县地,错人今贵州省境)、无阳(今芷江、新晃、怀化等县地,错入今贵州省境)、迁陵(今保靖县地,错入今四川省境)、辰阳(今辰溪、麻阳、花垣、凤凰等县地)、酉阳(今永顺、龙山、古丈等县地,错入今四川省境)、义陵(今溆浦县地)、佷山(今湖北长阳县地)、零阳(今澧县、慈利、石门、临澧等县地)、充(今大庸、桑植县地)” ①。武陵郡又称“义陵郡”。其来历据晋人常林《义陵记》云:“项羽弑义帝于郴,武陵人缟素哭于招屈亭,高帝闻而义之,故曰义陵。”郡治义陵县(一说治索县)。建置时间,据《后汉书·郡国志》武陵郡下原注:“秦昭王置,名黔中郡。高帝五年(前202)年更名。”[《水经注·沅水》记为“汉高祖二年(前205年)]

武陵郡

西汉武陵郡治,历来有二说。一曰治索县,持此说者、如:宋欧阳忞《舆地广记》②、清段长基《历史沿革表》③、同治《武陵县志》。他们持此说,或许是据《汉书·地理志》,武陵郡所领十三县,索县置于诸县之首。按该书惯例,郡治亦多置于辖境各县之首,故以索县为武陵郡治。二曰治义陵。持此说者,如:唐魏王泰《括地志》④、唐颜师古《汉书注》、《嘉庆常德府志·舆图考沿革表》、《湖南省通志·地理志》,新编《常德县志》、《常德市志》。笔者亦同意此说。理由是:西汉武陵郡为汉高帝改原秦黔中郡地所置。据《元和郡县志》云,秦黔中郡治,在今辰州沅陵县西二十里。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已发现该城遗址⑤。秦黔中郡,本是在秦昭王三十年(前277年)伐楚,取巫郡及江南地为黔中郡⑥。在此之前为楚黔中郡⑦。秦置黔中郡,主要是从军事、政治上加强对巫、黔中及江南地区的控制。把郡治设置在沅陵县,是因沅陵处于沅水中游,上溯可达贵州牂牁,下游可迳入洞庭,沅、澧二水及湘西、北地区都在掌握之中。从经济方面讲,贵州丽水的黄金、湘西的竹木、油茶、苞茅、生漆,尤其是辰溪的丹砂和麻阳ˆ等县丰富的铜、锡、铅等矿产,都是一个国家发展中亟需的重要物资资源。黔中郡设置在此,对经营整个西南具有重要经济和战略意义⑨。汉取黔中郡后设置武陵郡,把郡治设置在离沅陵县不远的溆浦,其用意不言而喻,是对前朝在这里所作的一切,都将取而代之。颜师古注《汉书》,汇集了在他以前的二十多家注释。他学识渊博,又有秘书省藏书可资利用,所注《汉书》,深为学者所重⑩。他在《汉书》注释中说:“旧治义陵,非郡名义陵也。”肯定是有依据的。或许是他对前面所讲的此中奥秘有深刻理解,故而作出“武陵郡旧治义陵”的论断。不过,我又认为索县改汉寿县作荆州刺史治所之前,可能作过一段武陵郡治,时间也许是在义陵县作郡治之后。因为它若未作过郡治,不具备设置较大军事、政治、经济中心的条件,刺史治也不会迁移在那里的。

关于武陵郡设置的时间,《水经注·沅水》记为“汉高祖二年(前205年)”,虽《史记·高祖本纪》所记,“高祖二年,项羽弑义帝于江南,三月为义帝发丧”。与武陵郡改名“义陵郡”,似乎时间较吻合。但从当时楚汉战争形势分析,高祖二年,汉王刘邦的主要力量,是将攻占之地,设置陇西、北地、上郡、渭南、河上、中地各郡。关之外,置河南郡(治洛阳)、河内郡(今河南武陟西南)。汉王自己进兵东下,在彭城灵壁东,被项羽打得大败,连父母妻子都作了项羽的俘虏。好不容易陆续收聚士卒,加上诸将所率和关中的兵力,才于荥阳破楚兵于京、素之间11。而对南方或西南地区设郡,此时根本无法顾及。至于汉高帝五年(前202年),在这一年里,项羽自杀于乌江;汉王即皇帝位,都洛阳;封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越王无诸为闽越王12。此时,在原秦黔中郡故地设置武陵郡,可谓顺理成章,适得其时。

新莽时期曾将武陵郡改为建平郡,临沅县改为监元,孱陵县改为孱陆,仍属荆州治。

东汉监元县复称临沅,孱陆复称孱陵,建平郡复称武陵郡。领十二县:临沅、汉寿[西汉索县,阳嘉三年(公元134年)更名,移荆州刺史治至此]、孱陵、零陵、充、沅陵、辰阳、酉阳、迁陵、镡成、沅南[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分临沅县南境置,即今桃源县地,故城在今桃源县西南70华里]、作唐(分西汉孱陵县置,今安乡县地,故城今安乡县北)13。郡治临沅(即今常德市城区。《水经注·沅水》云:“临沅县,县南临沅水,因以为名”)。此后,临沅一直为历朝郡、州、路、府治。

“武陵”一名的来历,据梁刘昭注《先贤传》曰:“晋太守赵厥问主簿潘京曰:‘贵郡何以名武陵?’京曰:‘鄙郡本名义陵,在辰阳县界,与夷相接,为所攻破。光武时移东出,遂得见全,共议易号。《传》曰:止戈为武,《诗》注:高平为陵,’于是改名焉。”(见《方舆览胜•常德府》)“武陵郡”之名取之于《左传》与《诗经》,始于汉初,后改“义陵郡”’;东汉时复称“武陵郡”。潘京的对话没有说完全。也许是仓促间对话,忘了说出最初取名,经过改名又复名的全过程。故有本末倒置之嫌。

荆州刺史治汉寿,清顾祖禹《读史书舆纪要》载,汉寿,今常德府东四十里有汉寿故城。(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刘表为荆州刺史,徙治襄阳,旧领郡国七,今领郡七(即: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长沙郡),相当于今湖南、湖北和河南南部及广东、广西、贵州省一部分广大地区。清同治《武陵县志》记载:“汉寿城,县东北六十里,本汉索县城,武陵郡治焉,汉顺帝更名汉寿,移荆州刺史治于此,俗名“崆巄城’,悉为居民田业,遗址尚存”。据《常德文物志》记载:索县汉代城,位于常德市东门外30公里处的断港头乡城址村。城址遗迹至今犹存。城由大、小二城组成,总面积54万平方米,城垣残高3—4米,宽12—18米,有东、南、西、北四门,城四角有高7—10米的暸望台,城外四周有宽30米左右的护城河,城内残存汉砖汉瓦,遍地皆是。城外东南方有汉墓群14。唐刘禹锡《汉寿城春望》一诗,即写此处。

三国时的武陵郡,治所仍在临沅(今常德市武陵区和鼎城区的大部),初属蜀,后属吴,吴景帝永安六年(263年),将原汉寿县改名吴寿县,又在西部分零陵、充县地设溇中县、分孱陵县地设南安县、建立天门郡,治所在溇中县(今慈利县西和大庸县地)15。此时,荆州治所已由汉寿迁至湖北江陵。武陵郡所辖只有沅水流域的临沅、吴寿(辖今汉寿县西部和鼎城区东部)、龙阳(分东汉汉寿县地,辖今汉寿县东部)、沅南、沅陵、辰阳、黔阳、迁陵、镡城、酉阳、舞阳等县,而不再辖有澧水流域各县。

西晋时期,武陵郡的建置及所辖地区基本上无大变化,东吴时的吴寿县此时已恢复为汉寿县旧名。

南朝刘宋(420—479年)时期,武陵郡所辖地区仍无大变化,只是武陵郡原隶属荆州改为隶属郢州(州治武昌县)(见《宋书·州郡志》);肖齐(479—502年)时期,武陵郡治迁往沅陵,(见《南齐书•州郡志》),肖梁(502—557年)时期,武陵郡治仍迁回临沅,并升武陵郡为武州。(见《隋书·地理志》、《太平寰宇记》、《读史方舆纪要》)。陈朝(557—589年)时期,析原武陵郡所属中上游地区的沅陵、辰阳、黔阳、迁陵、镡成、酉阳、舞阳设置沅陵郡;而沅水下游地区的临沅、沅南、汉寿、龙阳4县为武陵郡,郡治临沅。其间,陈太建七年(575年),曾将梁在武陵郡地区设置的武州改称沅州,下辖武陵、南义阳和南平等郡。

西汉到陈朝,武陵郡的辖区已大为缩小。此后,隋唐朗州、武陵郡、宋鼎州、元常德路、明清常德府的辖区,基本上都与陈朝武陵郡相同。

3.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县据《隋书·地理志》载,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后,废陈在武陵郡所置的沅州,改武陵郡为朗州,并临沅、汉寿、沅南为“武陵县”。是为“武陵县”设置之始。朗州辖武陵、龙阳二县。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又将朗州更名为武陵郡。

《旧唐书·地理志》云:武德四年(621年)平肖铣置朗州,天宝元年(724年)改为武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朗州。属山南东道,旧领县二:武陵(今常德市武陵区、鼎城区、桃源县地)、龙阳。又据《文献通考》记载:唐昭宗时,以澧、朗二州为武贞军。

五代时期,据《十国春秋》、《五代史》,梁开平二年(908年)升朗州为永顺军,后唐天成二年(927年)改为武顺军,同光元年(923年)改为武贞军,后改武平军,后周广顺三年(953年)升为朗州大督都府。领县三:武陵、龙阳、桥江(今益阳市沅江县地,从岳州划入朗州)。五代晚期,湖南的割据势力,马殷的后代马希萼,其部将周行逢,在帮助马氏兄弟争夺权柄的火并战争中,凭藉“武陵负江湖之险,带甲数万”于公元956年取得胜利)。此后,周行逢控制了湖南,建立起周行逢政权(956—963年)。周行逢将首府由潭州移至朗州,这样,常德在五代后期遂成为湖南的政治中心。周行逢并在朗州城中修筑自己的府第和官署。

清同治《武陵县志》载:宋乾德二年(964年),军降团练,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州(本唐、五代朗州)改鼎州(注:“鼎州”名称的由来,据说是因武陵县境,在沅澧二水汇合处有鼎水,“昔有神鼎出乎其间”,故以名州)16。政和七年仍于(鼎)州置常德军17 (注:常德军,是“常德”一名在历史上的最初出现。据《方舆览胜》等书记载,是沿《诗经·大雅》、《常武》诗序中:“有常德以立武事”一句而命名。)18乾道元年(1165年),升州为常德府,均以县隶焉(以武陵县为其属县)。又据《宋史·地理志》建炎四年(1130年)升鼎澧州镇抚使,绍兴元年置荆湖北路安抚使,治鼎州,领澧、辰、沅、靖州,三十二年(1162年)罢。乾道元年(1165年)以孝宗潜藩升府[注:潜藩:旧称皇帝即位之前曾寓居或做过官的地方为潜藩。《嘉靖常德府志》载:“绍兴十七年(1147年),孝宗初以普安郡王授常德军、节度使”。是说宋孝宗(1163—1189年在位)即位之前为普安郡王时,曾在鼎州任常德军节度使。故鼎州为“孝宗潜藩”。孝宗即位后便将鼎州升格为“常德府”]。八年(1172年)依旧提举五州(鼎、澧、辰、沅、靖州)三县(武陵、桃源、龙阳)。[《元丰九域志》载:乾德元年(936年)析武陵县地置桃源县”。]南渡后增县一:沅江。府治武陵县。

元、明、清时期,据《元史·地理志》记载: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常德府安抚司,十四年改为总管府。常德路,领县一:武陵,州二:桃源州、龙阳州,州领县一:沅江。属湖广行省江南湖北道。

《明史· 地理志》载:“常德府,元常德路。属湖广行省,太祖甲辰年(明太祖即帝位之前的公元1364年)为府,领县四:武陵、桃源、龙阳、沅江。

《嘉庆常德府志》、《大清一统志》载:常德府,康熙三年(1664年)属湖南布政使司,领县四:武陵、桃源、龙阳、沅江。府治在武陵县。

《常德县志》载:中华民国二年(1913)废府,改武陵县为常德县。

关于古诗文中的“武陵”

“武陵郡”一名,自西汉高帝五年(前202年)设置,沿用至唐乾元元年(758年),历时960年,以后不再使用。其所辖地区,先后改称朗州、鼎州、常德军、常德路、常德府。“武陵县”一名,自隋开皇九年(589年)设置开始,沿用至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历时1324年。“武陵”一词,在唐以前一般是指“武陵郡”。如陶渊明《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此武陵人当是“武陵郡人”。晋孝武帝《征武陵袭元之19》、晋胡济(尚书郎)《荐武陵伍朝疏20》、六朝刘潜《为武陵王谢赐弟启》中的“武陵”,也应是指“武陵郡”地区。因“武陵县”之名,此时还不存在。唐以后至清末,一般才是指“武陵县”。不过,无论唐以前或唐以后,在文人笔下,仍时有把原属于“武陵郡”的湘西北大部分地区,习惯地泛称“武陵”。

在历代写“武陵”的诗文中,如唐孟浩然的《武陵泛舟》、王昌龄《武陵龙兴观黄道士房问易因为题》、《武陵开元寺黄炼师院》、司空图《武陵路》、曹唐《武陵洞》、五代王建《武陵春日》、宋梅尧臣《武陵行》、张斛《武陵春晓》、唐庚《武陵道中》、胡浚《武陵竹枝词》(六首)等诗,基本上是写桃花源,标题却写的“武陵”,往往把“武陵”当作桃花源的代名词。实际上桃花源是在桃源县。桃源县自宋太祖乾德一年(963)即已从武陵县分离出去21,桃花源也自然不再属武陵县。而且原武陵郡也早在唐乾元元年(756)改为朗州,以后改鼎州……和常德府,不再称武陵郡。而唐刘禹锡《武陵书怀五十韵》、《武陵观火诗》、《晚岁登武陵城头顾水陆怅然有作》、宋杨川《游武陵》、师严《武陵客居》、元宋裘《忆武陵旧事》、明何景明《寓武陵诗》、岳岱《武陵精舍》(六首)、袁中道《武陵道中时予将有衡阳之役》(二首)、清查慎行《再游武陵德山为雨雪所阻宿乾明方丈次石间周益公诗二首》、师范《武陵杂诗》、胡焯《武陵风土十二韵》、高纲《武陵风俗词》(七首)22等,均是写的武陵县范围内的具体事物或景象。总的说来,唐以后“武陵”一词,在一般人的概念中,所包涵的地域范围,并不完全准确地反映当时行政区划的变更状况;而是沿袭传统的习惯,把武陵县和桃花源附近一带笼统地称为“武陵桃源”。

常德市武陵区

位于湘西北的常德武陵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又是镶嵌在洞庭湖畔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自秦蜀郡守张若在此筑城,迄今已有2280余年的历史,史称张若城。这里既是古代南北的交通枢纽,又是上溯黔东,下达苏皖的运输要道,“左包洞庭之险,右扼五溪之要”,素有“荆楚唇齿”、“滇黔咽喉”之称,是历代封建统治者开发西南的门户,又是江南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常德武陵区

1949年8月,常德武陵建立县级常德市,治常德城。1988年6月撤销县级市建立武陵区。撤市建区后,武陵区以城市为依托,充分利用周边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物产富饶、交通便捷、通讯发达、经济基础雄厚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发展成湘西北的最大城市,常德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武陵区总面积269.5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8平方公里。

武陵区居沅水下游,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16.5°C-17.5°C,年降雨量1400毫米,日照时间长,无霜期256天以上,年均相对湿度在68-89%之间;冬季盛吹东北偏北风,夏季盛吹东南偏南风,春秋两季为季风转换时期,以偏北风居多。城区交通便捷,319、207国道纵横贯穿全境,紧邻的桃源机场已开通与全国主要大城市的航线,石长铁路、长常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加强了武陵与长沙、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联系,年内开工的常张高速公路建成后,将使武陵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距离缩短一半。城区供水、供电等各项基础设施完备,邮政电信网络功能齐全,道路纵横交错,商业广场、文化娱乐、一应俱全,安居小区整齐如一。城郊的柳叶湖度假区烟波浩渺,河洑森林公园林木苍翠,名闻遐迩的福地洞天桃花源、钟灵毓秀的夹山寺也近在咫尺,是城区居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在常德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武陵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形成许多开发热点。武陵开发区、常德火车站大市场、民营工业园、新世纪家具城、甘露寺蔬菜大市场、洞庭湖高新农业科技园等相继建成,招商引资,开放联动成为武陵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4.重庆万州市武陵镇万州武陵镇历代大事件

夏商时期

夏,<禹贡>云:分九州,武陵属于梁州之域

商,<商颂>载:"九有九围",注皆九州,武陵所属,与夏无殊.

武陵禹安木枥山.志载:昔大禹治水过此,见众山漂没,惟此山木枥不动,故名.

禹安名称的来历,据说大禹治水时,路过此地疲倦了,在此安稳的休息了一晚.故名.

西周,东周(春秋与战国)

史载:"武王发纣,巴蜀往焉"."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正是由于参加了武王发纣,最终取得胜利,于是封此地为巴.都江州(今天的重庆主城区)武陵既为巴国管辖《读史方舆纪要》卷69:武宁废县县西百二十里.....刘句曰:县治既巴子故城也。。。。

万州当时土著为为獽人集聚地(图腾为螳螂),也应该参加了武王发纣,<华阳国志>记载巴人包括:濮,宗,苴,奴,獽,延之蛮<参阅 万州古獽人考 >

三峡库区最大古墓

2003年,位于武陵镇下中村七组的大丘坪古墓群发现一处战国墓葬长22米、墓室长11.2米、宽10米,深9.4米,出土文物几百件

墓葬王

复原的东周时期万州武陵镇的场景

近日,复旦大学公布了对三峡古人类生存环境的研究结果。他们取得的大量科学证据表明:3000年来,三峡地区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10年来,来自全国的各路专家学者汇集三峡,对古代三峡开展了全方位立体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1 三峡变迁真实再现

挖掘现场

茂密的栎属常绿阔叶林,温带和寒带常见的松树也混杂其间,濒于灭绝的珍稀植物荷叶铁线蕨遍地都是。这是复旦大学与中山大学合作,通过科学技术复原的东周时期万州武陵镇的场景。

考古专家依靠的是一种被叫做“孢粉分析”的技术。他们采集了古代遗址地层的泥土样本,然后送进实验室,寻找其中的花粉孢子,然后分析其种类。

孢子是花粉的坚果样的外壳,虽然它小到用肉眼难以看见,却有着惊人的硬度。里面的有机质腐烂后,它却即使在酸性土壤中也能“独善其身”,不被破坏。在石油和岩石中,也有它的踪迹。由于每种植物的孢粉形状都不一样,科学家可以根据它的特性,判断出它属于什么植物。

在三峡,科学家从大宁河流域和万州的5个遗址采集了孢粉进行分析,分别由中山大学和复旦大学考古队采集,中山大学岭南考古研究中心检测。

在万州麻柳沱文化遗址,考古科学家从堆积最厚的东周地层采集孢粉,研究后发现了13个科/属的植物。“其中包括栎和松2种木本科/属;禾本科、藜科、莎草科3种草本植物;凤尾蕨、三缝孢子、铁线蕨等7种蕨类植物;以及环纹藻1种水生植物。”复旦大学教授、著名人类学家贾兰坡的高徒、加拿大麦基尔大学人类学博士陈淳告诉记者,他们结合中山大学对“植硅石”的研究,发现东周时期三峡气候较近现代要温暖湿润一些。

每株植物在生长中都要吸收矿物质,植物腐烂以后,便会留下植硅石。从植硅石形态的不同,科学家也可以分析出植被的情况,陈淳说,“这显示万州当时为一片亚热带植被景观。”

在位于大宁河边的巫山林家码头遗址等地,科学家通过孢粉找到了洪水到来的证据。他们发现,这里在东周时期,近河地带生长着茂密的蒿草。

科学家通过这样对各个时期地层的逐个研究,让3000年来三峡的变迁得以真实再现。

2 古三峡文化的分界线

有关专家在现场

事实上,对三峡古环境的研究自三峡工程上马之初就已经开始。1994年,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周昆叔先生对库区部分遗址进行调查时,注意到造成瞿塘峡东西两侧遗迹的形成早晚有别。东侧的巫山大溪遗址可上溯到旧石器时代,而西侧要到新石器时代才有人类活动的明显迹象。

随着考古工作的展开,虽然瞿塘峡西侧也发现了时代较早的地点,但是两个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发展不平衡是不争的事实。东侧的古人类遗址比较多,年代早;西侧的遗址则较少,时间也普遍较晚。

周昆叔认为,由于崇山峻岭的阻隔,长度仅8公里的瞿塘峡成了古代三峡文化的一条分界线。

考古工作者对比瞿塘峡东西两边的重要的遗址,还发现了一件令人费解的“悬案”。虽然东边遗址中缺乏渔网的遗留物———网坠,但却有大量鱼骨出土。在已消失的中堡岛三次大规模发掘中,发现了上百个深达1米、坑口直径达2.6米的大型鱼骨坑,里面堆满鱼骨。此外,本区出土的鱼骨不仅在总体数量上,而且在个体尺寸上也远远超过了瞿塘峡以西的同类发现。相反,瞿塘峡以西常见有大量的网坠,但是遗址中却不见大量鱼骨堆积的情形。

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内首开先河,对万州麻柳湾古墓群中出土的三具汉代尸骨进行了人骨微量元素测定。结果显示,三位墓主人生前摄入的蛋白质很少,主要以植食为主,肉食比例较小,这似乎表明当地居民并不经常吃鱼。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东边居民靠什么捕鱼?这些问题让考古学者觉得匪夷所思。他们大胆推测:可能是瞿塘峡东侧的先民捕捞鱼类后,用于与西侧先民交换粮食。事实真是这样吗?

越靠近水的地方,人类的遗址越多,因为古人没有掌握汲水的技术以前,总是希望更加方便。但学者朱诚等研究发现,三峡先民的居住面与河水面的相对,高度在波动中上升。这表明长江多次洪水让人跟水“保持了一定的距离。”

3 三峡文明的转折

孢粉分析

周昆叔先生曾注意到瞿塘峡东西两侧古文化存在差异。考古学家进一步研究发现,从出土遗存观察,瞿塘峡西侧的古文化从新石器时代到秦汉时期农具和纺轮的数量和比例一直较小,农耕并不发达。由于绝大多数遗址分布在狭窄的长条形阶地上,耕作面积非常有限,本来就不利于发展农业和生存大量人口。

另一方面,斧、锛等砍伐工具从新石器时代到东周数量一直较多,意味着砍树伐木是这一时期先民重要的工作。但是,砍伐工具逐年递减———这暗示森林植被逐步在退化。在万州麻柳沱遗址,考古专家发现它除东周经历了一段兴盛的时期,此后再不见昔日繁华。

在瞿塘峡以东的城背溪、大溪、屈家岭等文化新石器时代遗址,砍伐器在出土的生产工具中所占比例均在50%以上,农具所占比重在20%以上,其他种类的工具很少,网坠几乎没有,说明农耕是主要的经济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工具数量和种类的变化反映了某种人地关系的紧张。湖北省考古所专家在中堡岛遗址发现,其大溪三期文化层的各类工具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成倍增长,表明生产活动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强化。到了四期,砍伐工具的百分比从46.2%增长到69.9%,似乎表明了人口压力迫使人们进一步伐林开荒。同时,用于狩猎的石球数量也大量增长。此后,该遗址一蹶不振,生产工具到二里头文化时期不仅在数量上大幅度减少,种类也由原来的20余种骤减至6种,先民逐渐废弃了这里,迁往别处。在同属大溪文化的宜昌清水滩新石器时代遗址,生产工具的变化也有类似的趋势。考古人员认为,这表明局部环境退化、资源枯竭带来了经济衰败。

秦汉以后,三峡地区的发展进程明显滞后于周边地区。汉代早期,成都平原的陶罐、豆、盂,铜釜等器物已很少见或消失,但在三峡仍然非常“流行”。

4 环境在逐步变迁

复旦等两所高校的学者研究环境变化发现,在位于巫山县大昌镇的涂家坝遗址,商周等早期存在较丰富的植硅石和草本植物,气候暖湿,碳屑含量少。但中期除了存在大量草类外,出现了竹亚科的植硅石,但草本植物和碳屑含量明显增多。“碳屑表明人类在不断毁林开荒、扩大耕种。此外,他们可能还种植了大量的竹子。”复旦研究人员潘艳说。

而在巫山县大昌镇的张家湾遗址,东周还以喜湿的蕨类植物和木本植物为主,到了汉代则变成了温带落叶阔叶林———草原景观;在近期,植被主要又由喜湿植物组成。研究人员认为,草地的扩张可能意味着强化开垦导致森林植被的退化;近期的喜湿植物可能反映了环境恶化导致经常的洪水泛滥。

动物群的特点也指示了环境变迁。在巫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当时生活有爪哇犀、亚洲象、虎、豹等大中型野生动物,家畜有猪、水牛、黄牛、犬;万州麻柳沱东周地层出土有梅花鹿、苏门羚、獾、豪猪、野猪等,江里有中华鲟、龟及其他各种中小鱼类、贝类,家畜有猪和犬。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活动的强化,峡区的野生动物渐趋绝迹。元明时期象、犀等巨兽已迁往云南和我国境外,明清时期大熊猫、熊、虎等大型兽类向四周山地迁移,再后豹、野猪、猴等中型兽类大量减少和退出了三峡。

新闻纵深:

科技考古:为史料找到科学证据

陈淳认为,古代三峡的真实面貌得以还原,高科技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在光学显微镜下研究直径仅10~200微米的孢粉粒,科学家相继发现了元谋人的生存时代不会晚于早更新世;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汇水中心;黄土高原在先秦时约30%的森林覆盖率和天然灌丛,被2000年来人口增加、过度开垦破坏。孢粉甚至还被用于研究恐龙的灭绝原因。

重庆市文物局人士介绍,三峡考古开展了大量跨学科联合研究,充分利用了放射性碳素测年、沉积物分析、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动植物学、体质人类学、成分分析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遥感技术和探地雷达手段,使田野考古的规模、质量和效率大大提高;利用浮选法、硅酸体、孢粉分析方法复原古代植被,进而了解古代气候的变化情况,以及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海平面升降、河流改道、土壤性质改变等变化,还可开展对古代农业起源与发展、先民食物结构等研究;使用碳十四测定古代人骨,确定食谱;通过DNA测试分析巴人等古代族群研究,拓宽了对古代三峡的研究领域,从不同层次和方位为探索、揭示长江三峡地区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提供科学依据。

秦惠文王后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设巴郡,武陵乃属

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国张仪、司马错等率军攻灭巴(今四川东部)、蜀(今四川西部)的作战。

巴、蜀两国均在今四川。蜀国都成都(今四川境),为“戎狄之长”。巴国都巴(今四川重庆嘉陵江北岸),与蜀不睦,而与苴国友好。这年,蜀王出兵攻苴,苴侯出奔到巴,向秦求救。秦王欲攻蜀,以道险难至,韩又来攻,犹豫不决,遂问计于臣下。张仪主张进攻韩国,劫持周天子,挟天子以令天下,以建立王业。司马错主张借机灭蜀,认为“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战国策·秦策—》);而且巴蜀可从水道通楚,“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华阳国志·蜀志》)。秦王采纳了司马错的主张,命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等人率军经石牛道(自今陕西勉县向西南,越七盘岭进四川,经朝天驿往剑门关)攻蜀。蜀王亲自率军至葭萌(今四川剑阁东北)抵御,兵败遁逃,被秦军杀死,蜀亡。随后,张仪、司马错等人又攻灭苴、巴,俘虏巴王。秦王贬蜀王子弟为侯,以陈庄为蜀相,张若为蜀国守。封巴王为“君长”;置巴郡,郡治江州(今四川重庆北)。巴蜀遂定,秦益富强。

两汉(西汉与东汉)

汉置临江县,王莽时改称临江,仍属巴郡。汉献帝时改属永宁郡

■“活化石”汉阙

2003年3月,在武陵镇小浪口一处溪边山坡上发掘出土了惊世国宝———汉阙,是全国第二例考古发现的汉阙。阙基、阙身、枋子层、介石、斗拱层、阙顶6个部件完好,重檐式结构,高浮雕,刻有青龙衔璧图案,瓦垄瓦档棱角分明,线条匀净,檐角似在迎风飞动;长近两米的阙身上刻有方孔钱纹,线条匀称简洁,古朴庄重,旁边一条长翅青龙鼓眼张嘴,呼之欲出。由于长埋地下,所有构件几乎没有被风化,保存着汉代的原始形态。

汉阙

三国属蜀地巴郡

东汉建安16年冬天,应西川王刘璋之邀,刘备前往蜀中,为防备汉中张鲁的侵扰,被刘璋安排驻扎在葭萌关。葭萌关的故城在今四川省剑阁县,葭萌关三字被后人误念成“剑门关”。不久,二刘因为张松献图之事败露翻脸成仇,刘备率军向成都的刘璋进发,队伍开到雒县(今四川省广汉市),围了差不多一年,不但破不了城,庞统还被守城部队乱箭射死。当时诸葛亮正与关羽、张飞等留守荆州。刘备见大军困在广汉城下,进不能进,退不能退,心里没了主意,就修了一道紧急军情公文到荆州(今湖北省沙市),命令诸葛亮和张飞各带一支队伍入西川,只留下关羽守荆州。

张飞当时的军阶是征虏将军,掌握着重兵。接到命令后,他带队伍沿长江而上,一路所向披靡,主动开门投降者近百城。可大军抵达巴郡时却遇到了阻力,刘璋的巴郡太守严颜,严阵以待,誓与城池共存亡。

严颜年近古稀,却非等闲之辈,善开硬弓,使大刀,有万夫不当之勇。张飞亲临前线,在巴郡城外与严颜打了几场硬仗,都不分胜负,巴郡城固若金汤。有一天深夜,张飞情急智生,设下伏兵诱获了严颜,部下将严颜五花大绑,押到张飞帐前阶下。张飞厉声呵斥:“严颜老儿,张飞爷爷大军到此,你为何不降?”严颜毫不示弱道:“张飞匹夫,你犯我西蜀,倒有脸骂我!我告诉你,我的家乡巴郡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你晓得巴蔓子将军的故事吧?头可断血可流,也要保家卫国!”张飞勃然大怒:“严颜老儿,看来你连老命都不想要了!刀斧手,把严颜老儿拖出去,给我砍了!”话音刚落,侍立左右的刀斧手一拥而上,推着严颜就走。严颜傲慢地瞥了张飞一眼,从容地说:“张飞匹夫,要砍我的头,请便就是,何必发这么大的火!”说完甩开刀斧手,昂首挺胸地朝前走去。

张飞对严颜慷慨赴死的精神赞赏不已,一向自高自大的他,心里顿觉自己渺小得很。严颜可是一位真英雄啊。张飞三步并着两步走下台阶,亲自解开绑缚严颜的绳索,对着严颜纳头便拜,还当即决定聘请严颜当自己军中的幕宾,也就是军事顾问。严颜看见张飞如此礼贤下士,才答应了张飞的再三请求。

张飞义释严颜的故事,被罗贯中写进了《三国演义》第63回:“诸葛亮痛哭庞统,张翼德义释严颜

南朝

梁大同六年(540年)于县设置临江郡,属楚州.武陵依旧属临江郡

北朝

北朝时期的北周孝闵帝元年(公元557年),析临江县地置源阳县于此(县驻地,万州武陵镇).武陵划时代的一年来临了.其疆域大致,今天的石柱县,万州的龙宝片区,包刮现在的万州高深塘,以及五桥片区(以新田白水溪为界),以及上湖北利川的一小部分

北周建德四年(公元575年),改县名为武宁. (取威武以宁斯地为名,为什么要用武力镇压为名呢,另文在叙)

由上可以知道,源阳县名实际存在18年

源阳县距今1452年,存在18年后改名武宁

《隋书》:后周置南州,南都郡,源阳县,后改郡曰怀德,县曰武宁,开皇初州郡并废焉。

武宁县唐初隶属万州.《文献通考》卷348:“巴东郡十四县(人复。云安。南浦,梁山。姊归,巴东。新浦。盛山。大昌。巫山。石城。临江。武宁。务川).唐武德初置南浦郡,领县三(南浦,武陵,梁山)

南宾废县县东北七十里(唐志,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析万州武宁县地置,属临州),此年南宾县(今天石柱)从武宁县分出.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又以浦州之武宁来属。其年,又隶浦州。同时,改南浦郡为浦州,领县不变.贞观八年(634年),改浦州为万州,与南浦县同治.

宋太祖开皇二年(969)从万州南浦郡分出梁山县,南浦郡领南浦与武宁两县.县名如唐

县衙遗址在下中村.

宋嘉祐四年(1059)十月,“三苏”自眉州(四川眉山市)赴汴京(河南开封),从嘉州(四川乐山市)乘船东下,途经万州武陵镇登岸访木枥观。观内原有道人许某,常为百姓解忧除患,传说后来羽化成仙,人称许仙。东坡触景生情而作《过木枥观》诗。

宋代武陵有砚台作坊。考古工作者在作坊中发现了砚台石料,还找到了其出产地:长江对岸约四十公里外的长滩河。宋代著名书法家黄庭坚对此砚台作坊也曾有记载。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省南浦县入万州,属四川行省夔州路.领武宁一县.武宁县名,依旧没有变动.

万州宣抚史王师能游木枥观,留下'半山桐花点客衣'之诗句.

大夏国

1363年明玉珍在重庆建大夏国,1371年被明灭.此时武陵属于大夏国

被明朝朱元璋所灭

明玉珍(1331~1366) 元末大夏政权的建立者,生于湖北省随州梅丘村(今湖北随州市柳林镇),家世务农。

1、 结栅自固

明玉珍自小聪明颖慧,机智多谋,长大以后,身材高大,性格刚直,不嗜声色货利,善骑射,处事公道果断,乐于助人,在一方小有名气,被当地百姓推为屯长。元末,由于朝庭腐败,民不聊生,各地农民纷纷起义,战乱频繁,明玉珍召集青壮年乡兵千余人,屯青陵山结栅自固。

2、 参加红巾军

元至正十一年(1351),农民战争爆发,其中规模较大的有白莲教首领刘福通和徐寿辉领导的红巾军。徐寿辉打到湖北时,听说玉珍有一支队伍,便将其招至麾下,授予统兵征虏大元帅。在一次作战中,玉珍被飞矢射中右眼,虽经医治,但仍失明,人们亲切地称他为"瞎子元帅"。

3、 重庆称帝

至正十七年春,明玉珍由巫峡引兵入蜀,克重庆,被授为陇蜀右丞。次年,克嘉定(今四川乐山),逐渐占有川蜀全境。二十年夏,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为帝,明玉珍不服,不与相通,自称陇蜀王,立徐寿辉庙于重庆城南,四时致祭。

1363年正月朔日,明玉珍称帝于重庆,国号大夏,颁历法为先天历,仿周朝制度,设六卿,置翰林院,设进士科,去释老二教,专奉弥勒教。重新定立赋税制度,使人民休养生息。后又仿效宋元官制,改六卿为中书省、枢密院,分别管理政务和军务。与此同时,明玉珍继续组织南征北战,北取汉中,南征云南。十几年的戎马生涯,严重地损害了明玉珍的健康,特别是建立政权,千头万绪的军政事务都要过问操持,因而积劳成疾。1366年明玉珍病逝于重庆,年仅38岁,葬于江北宝盖山睿陵,庙号"太祖",溢号"钦文昭武皇帝",太子明升即位。

明玉珍生前崇尚节俭,殓葬品除随身衣物外,惟一能算作金银珠宝的只有一只金杯和两只小银锭,那还是当年进见徐寿辉时,徐主赏赐的,玉珍从未动用过。明朝的著名学者方孝孺在《明氏实录》中这样评价明玉珍:"夏主方有意于据蜀,各郡臣民遗青巾之虐,百无一二。夏主幸致躬行俭的,兴文教,辟异端,禁侵掠,薄赋敛,一方咸赖小康焉。惜不能谨之于始。(大臣们)私家倍于公室,仓帑空虚,不能展其疆界。历年虽不永。民至今感叹焉,不能文词问尽其贤也。"

4、其子降明

明玉珍死后,其惟一的子嗣明升即位,升年仅十岁,无力控制局面,大夏政权内部争权夺利,自相残杀。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大明政权。1371年,明军大举入川,明升降明,被送至南京,朱元璋封其为归义侯,赐甲第以居东师

明玉珍

明玉珍像

明玉珍的龙袍

洪武四年(1371年)省武宁县入万州,改名武陵,设武陵巡检司.洪武六年(1373年)降万州为万县. 由上可以知道武宁县名存在797年.明代万县行政划为5里:大周里,三真(后来改真为正)里,巴南里,新丰里,市郭里. 武陵属于三真里.

大西国

公元1644—1646年属张献忠建大西国地

明崇祯三年(1630年),张献忠积极响应王嘉胤的反明号召在米脂起义,自号八大王,一作西营八大王。次年,参加王自用联军,为三十六营之一。他英勇善战很快成为三十六营的主要首领并以能谋善战的八大王出名。 王嘉胤死后,与李自成等归附高迎祥,高迎祥称闯王,张献忠、李自成号闯将,崇祯八年(1635年)参与荥阳之会,议决进取,献忠与高迎祥等共攻略东方。不久张献忠与李自成因小故开始分裂,张献忠率部攻长江流域,李自成攻黄河流域。十年(1637年),遭明军总兵官左良玉部的进攻,张献忠的起义部队严重受损,本人也受伤,政治上发生动摇。次年正月,张献忠率本部义军进驻谷城(今属湖北省谷城县)受朝庭招安授予副将。驻地王家河,易名太平镇,以示休兵。 张献忠被招安,既不按原安排遣散义军,更不参加对李自成部义军的战斗,而是把守一地加强军事训练,保持自主权。崇祯十二年(1639年),张献忠因对官府腐败官僚无止境的索贿、敲诈、对自己的刁难、不信任已感不满,加之受到李自成的影响,五月初九采用“避实捣虚”“以走致辞敌”的有效战术,重举反明的大旗。以走制敌,转战四川境,使明军疲于奔命。十四年,大败明军于开县黄陵城,长驱出川,破襄阳,杀襄王朱翊铭,进破光州等地。明督师杨嗣昌因病在沙市去世。十六年据武昌,称大西王。不久克长沙,宣布免征三年钱粮,从者愈众。崇祯十七年(1644年)8月9日攻破成都,巡府龙文光,蜀王朱至澍及其嫔妃全部自杀身亡,其他官员当了俘虏。义军进入成都号称60万大军,很快控制了四川大部分地区的州,县,在成都,张献忠先号称秦王,接着宣告建立大西国,改元大顺。建立健全制度,后称帝,以成都为西京,8月16日登基王位。 清顺治三年(1646年12月1日),局势越来越紧张,而张却自命不凡,不以为然。10月20日,部队到达川北西充县与盐亭县交界处凤凰山坡时张献忠中箭身亡,张献忠余部继续抗清,1647年清军屠川,满清于1647年公开发布告示:全城尽屠,或屠男而留女。至康熙24年,完全占领四川全境,四川人口仅余9万,开始湖广填四川

明洪武元年(1368)于壤渡设水驿,设驿兵3名,每名岁给银6两.

嘉靖年间,进士崔奇勋在万天宫后左侧造'进士洞'隐居.

清代万县城区分四堡:城堡,德堡,上堡,中堡,乡村分三里:大周里,三正里,市郭里.每里下辖十甲. 三(正里)一甲:辖大溪,复兴,万顺,西界沱四场. 三二甲:辖武陵场,朝阳(鹿井),石桥,郭村.

清代光绪万县疆域图

雍正年间(1723--1735)官府鼓励百姓种桐,免征赋税.

乾隆11年(1746),县内平均每平方公里5人

乾隆43年(1778年),全县春夏大旱,赤地千里,民众以草根,树皮,观音土充饥,灾民上万.

乾隆53年(1788)农历6月16日,长江水涨到152.37米.武陵受灾严重,冲毁庄稼,房屋不计其数.

嘉庆2年(1797年),万县在林亮功,林定相等率领下与清军对垒.首称白莲教万县蓝号.万县三正里(包括武陵)被农民起义军控制.

嘉庆4年8月,宣布'东三省人杰',乾隆皇帝侍卫额列登保担任清军最高统帅.亲自来万县"率师追缴",当时除地方武装外,清庭在万县以及周围地区投入镇压白莲教起义军的精锐部队达数万之众.

同治元年(1862年)三月18日,蓝二顺起义军在红谷田,一举斩杀清军500多人,斩杀副将马定国于此

3月19日.义军乘胜攻占武陵,壤渡直抵一碗水(今天的龙宝)

同治9年(1870)七月21日,长江水涨至156.04米.武陵万天宫屋顶可以系舟,全镇除上巷子没有淹没,有零星房屋保留,其余大部冲毁.就是民间所说的'老庚午发大水'.在禹安的大水井旁的石壁上刻者"庚午年六月二十日已"的水文石刻

同治13年(1874)知县张琴祈雨,立应。

光绪11年(1885年),遇水灾

光绪24年(1898年),戊戌大旱.

光绪30年(1904年),县大旱,千里赤地,人相食.从湖南转运赈灾谷5200袋

光绪32年,洪水成灾, 此年,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27人.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丙午正月起各府厅州县并各乡镇百姓一律改修洋学堂。

清末在武陵的凤凰村在举办洋学堂的风气下,在本地修了一个坐北朝南的四合院新式学校.人们称为"洋学堂"

宣统2年(1910年)万县各乡镇举行选举.

宣统3年(1911年)万县巡防管带刘汉卿'反正',被推下川东蜀军副都督.12月8日成立军政府.

民国

民国16年(1927年),以县城4堡为城区,农村3里为4镇13乡.武陵镇辖原三一甲与三二甲,办公地点:武陵场

民国18年(1929年),实行新县制,分10区,33镇,52乡 武陵为5区,辖复兴乡,武陵镇,朝阳乡,瀼渡乡,蒲池乡,泰安乡(原三正甲一,二五甲地)

民国24年,改乡镇为连保.全县划为6区,57连保. 第二区(办公地:瀼渡场),复兴乡,武陵乡,响水乡,甘宁乡,瀼渡乡,河口乡,柱山乡以及高峰乡

民国27年(1938年),改连保为乡镇,全县为6区,22镇,27乡 第二区;原连保有,响水乡,龙沙乡,上复兴乡,甘宁乡,下复兴乡,武陵乡,柱山乡,河口乡,高峰乡,瀼渡乡,鹿山乡. 改组乡镇有:清泉乡,龙水乡,上复兴乡,武陵镇,柱山乡,河口镇,高峰乡,瀼渡乡,鹿山乡

民国30年(1941年)对原13个管辖范围作了较大调整. 第二区:武陵镇,郭村乡,龙沙乡,响水乡,甘宁乡,凉风乡,柱山乡,鹿山乡,瀼渡乡,河口乡,上复兴乡,下复兴乡,高峰乡

1920年民国九年,武陵土匪毕治国窜扰西沱,在南洋村手扒岩遭遇西沱团练谭楹安、谭栋安阻击,,毕匪溃败,回头将新场谭栋安房屋烧毁.

1929年10月10日清晨,秦伯卿亲率平民革命军长途奔袭,一举攻下了万县重镇武陵镇,全歼武陵镇团防200多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并勒令镇上10余家土豪劣绅交出所有金银财物,开仓放粮,通告四方穷苦百姓前来收领浮财,还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土地革命大纲.

民国21年(1932) 英国'嘉禾'轮在万县涪滩浪沉武陵揽载船一只.淹死68人.由船务处裁决赔赏损失1.8万元.

民国24年(1935) 12月18日午后3时和7时.万州发生2次地震.剧烈时,箱子纽扣摆动60度,花瓶等器皿或倾或倒,持续2分钟.

民国25年,夏初万县大旱不雨至次年春末,全县73/100农田受灾.饥民无以为食,成千上万人逃荒讨饭,饿死街头.(时称丙子丁丑大天干)

民国27年,壤渡电站开始筹建.该厂由经济部与省政府合办,投资40万元.

民国30年(1941) 省国合办的壤渡水电厂建成,装机3组,1100千瓦

民国33年(1944),年底,万县物价指数较'七七事变'前上涨500倍.

民国34年(1945),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全镇庆祝抗日战争胜利.

民国37年(1948),接川鄂公署令,武陵成立民众自卫中队,配步枪72支

民国38年(1949),11月25日,武陵解放,先万县县城14天.

民国38年(1949),11月27日,国民党的永安,郝穴两首军舰在武陵江面起义。

5.福建省三明市武陵乡武陵乡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西南部,与漳平市吾祠乡接壤,距县城26公里,全乡平均海拔850米,山地气候垂直分布明显,夏秋季气候凉爽,年平均气温16.83度,空气清新,水质纯净,无任何工业污染,是大田县典型的高山乡镇之一。全乡共有土地总面积107.83平方公里,其中有林地面积8.3万亩,林木蓄积量达1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1%,耕地面积0.9万亩,乡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有煤、磁铁、高岭土、五彩玉等十多种矿藏。全乡辖有9个行政村,总人口1.16万人。

武陵乡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1937年春在武陵乡建立了大田县第一个党支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武陵是中共闽中工委、闽西北特委的所在地,在革命战争年代,有林大藩、林鸿图等43位烈士为革命英勇献身。和平时期的武陵人民,继承了先辈的遗志,奋发有为创新业,一心一意谋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武陵乡党委、政府带领武陵人民围绕“调结构、增收入”这一主线,发展壮大了武陵反季节蔬菜产业、肉兔养殖业,“雪山”牌反季节蔬菜获得农业部颁发的“绿色食品”标志,成为畅销国内外的知名品牌,“武陵烤兔”成为远近闻名的桌上佳肴和馈赠佳品。因地制宜,开发和发展了高山优质茶基地,养殖业、煤矿、磁铁矿、高岭土、木材深加工等产业也初显生机。“发展老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绿色武陵”已成为乡党委、政府和武陵人民的共识,并为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所辖行政村有:

仕洋村 大石村 上岩村

桃溪村 红君村 武陵村 百束村

茶山村 岬坪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