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纹铜禁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春秋中期(公元前620年——前467年)

1978年河南省南阳市淅川下寺出土

通高28.8厘米 器身长103厘米,宽46厘米

禁为承置酒器的案,其器身以粗细不同的铜梗支撑多层镂空云纹,十二只龙形异兽攀缘于禁的四周,另十二只蹲于禁下为足。

现藏于河南省文物研究所。

1978年,河南省文物部门对楚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出了大小春秋楚墓24座,出土了大量精美文物。其中仅下寺2号楚墓就出土大型青铜礼器80余件,车马器、兵器、玉器、金箔、骨贝等6000多件。在这些国宝中,就有这件被誉为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之一的云纹铜禁。云纹铜禁主要用作尊、卣、壶类酒器的器座。铜禁在传世器和考古中都很少发现,而此件云纹铜禁可算得上是禁类青铜器中的精品。

禁,是承置酒器的案具,起于西周初年,灭于战国时代。之所以称“禁”,盖因周人总结夏、商两代灭亡之因,均在嗜酒无度。在中国历史上,禹可能是最早提出禁酒的帝王,相传“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而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夏、商两代末君,都因沉湎于酒而国家破亡。周鉴于此,发布了中国最早的禁酒令《酒诰》,其中规定:王公诸侯不准非礼饮酒,只有祭祀时方能饮酒;民众聚饮,押解京城处以死刑;不照禁令行事执法者,同样治以死罪,在这种情况下,王公诸侯虽在祭祀时可以饮酒,甚至违法饮酒,但承置酒器的案具却烙下中国第一个“禁酒”时代的印痕——名曰“酒禁”。

铜禁 是古代安放酒器的案形器,大约始于西周早期,至迟到春秋中晚期仍未被淘汰。此为长方体,禁的中心为平整光亮的素面,禁的四边和四个侧面饰多层立体透雕云纹,器下有十个昂首前行的虎形器足。禁面四侧等距离地攀附着12条龙头怪兽,头均向禁面,呈现群龙拱卫的壮观场面。这是一件镂空透雕、浮雕和立雕状附加饰物完美结合的青铜工艺品。铜禁四周攀附龙头怪兽,框边纹饰结构均为多层云纹,表层纹饰与内部多层铜梗构成复杂的空间立体镂空装饰,层次丰富,花纹精细,精确度也极高,应该是使用失蜡法铸造的。

此禁整体用失蜡法(熔模工艺)铸就。文献所见中国最早用失蜡法工艺的时间,在唐代初年---《唐会要》说,高祖武德年间铸造开元通宝,用的就是失蜡法。因失蜡法文献所见较晚,学界一般认为中国失蜡法工艺源自印度。1978年云纹铜禁的出土,将中国失蜡法铸造工艺的历史向前推进1100年-----此禁铸造年代,不晚于公元前552年,是楚康王在位时的令尹(相当于宰相)---子庚丰富随葬品中的杰作之一.

视频:

国宝档案云纹铜禁(上):http://vsearch.cctv.com/play_plgs.php?sref=CCTV4prog_20080423_6140640&ref=CCTV4prog_20080423_6140640&tv=0

国宝档案云纹铜禁(下):http://vsearch.cctv.com/play_plgs.php?ref=tvprogramme_20080424_6154380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