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口鱼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扁口鱼(比目鱼)

学名:Paralichthys olivacens

英文:Olive fiounder

日文:ヒラメ

【地方名】扁口鱼、高眼、平目、左口、偏口鱼、牙鳎、花瓶、比目鱼、牙片、地鱼、沙地、牙鲜、相鱼。

【形态特征】体侧扁,呈长卵圆形,一般体长25~50厘米、体重 1500~3000克,大者可达 5000克。口大、斜裂,两颌等长,上下颌各具一行尖锐牙齿。尾柄短而高。2只眼睛均在头的左侧,眼球隆起。鳞小,有眼一侧被栉鳞,体呈深褐色并具暗色斑点;无眼一侧被圆鳞,体呈白色。胸鳍稍小;腹鳍基部短、左右对称;尾鳍后缘双截形。侧线明显,在胸鳍上方有一弓状弯曲部。背鳍、臀鳍和尾鳍均有暗色斑纹,胸鳍有暗色点列成横条纹。

【产地、产季】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黄海和渤海产量较多,东海和南海较少。其主要渔场有石岛渔场和连青石渔场,从12月至翌年2月份为渔汛旺季;海洋岛渔场的渔期则为5~11月份。

【经济价值】为海洋名贵经济鱼类之一,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9.l克、脂肪1.7克。肉质细白鲜嫩,可鲜食,也可加工制做罐头或咸干品。此外,褐牙鲆还是药用鱼类,其肉有消炎解毒、健脾益气等功效,其肝可提取鱼肝油。

褐牙鲆是出口品种,其英文名为 Olive fiounder,日文名为ヒラメ。输往国别和地区:日本,香港、澳门。出口口岸: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

[烹调方法]

1.将扁口鱼治净,剞一字刀后,拍匀干淀粉,下入约五至六成热油中,炸成金黄色时,捞出装盘,淋上海鲜汁,撒上葱丝、红绿椒丝,浇上热油即成。

[特色点评] 鱼肉外酥里嫩,咸鲜清爽。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