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电池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用一种芽胞杆菌来处理人的排泄物,生产氨气,氨气作为电极活性物质,在铂电极发生电极反应,用于宇宙飞船中。

生物电池的原理

新研发的生物电池的阳极由嗜糖酶和介质组成,阴极由释氧酶和介质组成,两极都有一层玻璃纸隔离膜。阳极通过如下的酶氧化反应从糖(葡萄糖)中分解出电子和氢离子:

葡萄糖—>葡萄糖酸+ 2 H+ + 2e-

氢离子通过隔离膜流到阴极,氢离子和电子与空气中的氧结合,生成水:

(1/2) O2 + 2 H+ + 2e- —> H2O

通过这一电化学反应过程,电子经过外围电路,产生了电。

●这种生物电池研发的主要成果

1)增强电极酶固化和介质的技术

为有效地分解葡萄糖,阳极的酶和介质浓度必须很高,并依然具有活性。该技术使用了两种聚合物来将这些组分附着到阳极上。两种聚合物的电荷相反,因此在两种聚合物之间产生的静电感应可以让酶和介质有效地附着到阳极上。为从葡萄糖中有效地分解出电子,离子平衡和固化过程被做了优化。

2)有效结合氧的阴极结构

阴极内的水分对确保为有效的酶促氧化作用提供最佳条件致关重要。生物电池用多孔碳作为电极,可以吸附固化酶和介质,两个电极通过玻璃纸隔离开来。电极结构和固化过程的优化确保了适当的水分,增强了阴极的反应性。

3) 为满足生物电池的结构要求而进行的电极优化

在有关酶的研究中一般使用约0.1 M的磷酸缓冲液,不过生物电池中使用了浓度非常高的1.0 M缓冲液。这是因为人们已经发现,如此高的浓度可以有效地保持电极固化酶的活性。

4) 测试电池将高能输出和小巧外观集为一身

高能、小巧的生物电池的测试电池,采用三种技术制造而成。生物电池不要求葡萄糖溶液或空气的混合或对流,因为这是一种被动性电池,只通过为电池供应糖溶液来产生能量。方块状(每边39毫米长)的电池可以产生50 mW的能量,这是全球相当体积的被动型生物电池所能输出的最高能量。连接方块状的电池后,它可以为闪存式Walkman (NW-E407)播放器和一对被动型喇叭(无需外部电源)提供足够的能量。生物电池的外包装由植物塑料(聚乳酸)制成,并设计成了生物电池的形状。

●生物电池的技术规格

酶:葡萄糖脱氢酶和心肌酶 (阳极)

胆红素氧化酶(阴极)

介质:维生素 K3 和辅助因子NADH (阳极)

铁氰化钾(阴极)

电极:多孔碳

集电器:钛网

隔离膜: 玻璃纸

葡萄糖溶液:0.4 M葡萄糖加1.0 M磷酸钙缓冲液,PH值7.0

最大输出:连接1分钟时1.5 mW/cm2 (0.3V, 5 mA/cm2)

OCV:0.8 V

●生物测试电池的规格:

大小:39 (宽) x 39 (高) x 39 (长)毫米

体积:40 立方厘米 (不包括外包装)

最大输出:50 mW

●参考资料

1、生物电池

利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等能源,通过分解酶来发电的一种装置。自2001年以来,索尼的研究已经得到了日本京都大学农业研究生院应用生命科学分院Kenji Kano教授实验室(前Tokuji Ikeda教授实验室)的支持,该实验室专门从事生物化学研究。这里阐述的研究结果是基于,索尼在该实验室的先进科研活动激发下最初开展的技术开发。

2、50mW: 根据索尼的研究,这是截止2007年8月23日全球最高的能量输出水平。

3、被动型电池

葡萄糖和氧等反应物质通过自然扩散过程而被吸附到电极上的一种系统。相反,通过外力(搅动、对流)来供应反应物质的系统被称为主动型系统。总之,被动型系统具有适合于小型化的更简单结构,而主动型系统的结构更为复杂,适合于能量输入水平更高的设备。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