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性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极性

jíxìng

[polarity]

物体在相反部位或方向表现出相反的固有性质或力量

对特定事物的方向或吸引力(如倾斜、感觉或思想);向特定方向的倾向或趋势

对两极或起电(如物体的)特定正负状态

指细胞、细胞群、组织或个体所表现的沿着一个方向的,各部分彼此相对两端具有某些不同的形态特征或者生理特征的现象。关于形态上的极性,例如在腺上皮细胞中,核的位置靠近基部,中心体的位置靠近表面;在两栖类的成熟卵中,核靠近动物极,表层色素层分布在动物半球,卵黄粒多在植物半球等。关于在生理上和细胞化学上的极性,如卵细胞质内的氧化还原能、氧的消耗、SH基、核糖核酸浓度的梯度等。在形态形成中,极性在动态的意义上比较更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涡虫的切断体进行再生时,从朝向原来前端的断面上再生出头部,从朝向原来后端的断面上再生出尾部。水螅水母类的分离块往往显示出前后的极性,从前端再生出水螅体,从后端再生出螅茎。卵的极性与由其所形成的胚的形态轴有密切的关系(参见卵轴)。有时还出现细胞的极性受细胞内外环境影响的现象。例如,墨角藻属的卵细胞,其极性可为pH的梯度、温度的梯度、光的照射等所左右。还有许多无脊椎动物的卵,其极性是在卵形成时,由卵细胞和卵单壁所处的位置而定的。

在化学中,极性指一根共价键或一个共价分子中电荷分布的不均匀性。如果电荷分布得不均匀,则称该键或分子为极性;如果均匀,则称为非极性。

物质的一些物理性质(如溶解性、熔沸点等)与分子的极性相关。

共价键的极性

共价键的极性是因为成键的两个原子电负性不相同而产生的。电负性高的原子会把共享电子对“拉”向它那一方,使得电荷不均匀分布。这样形成了一组偶极,这样的键就是极性键。电负性高的原子是负偶极,记作δ-;电负性低的原子是正偶极,记作δ+。

键的极性程度可以用两个原子电负性之差来衡量。差值在0.4到1.9之间的是典型的极性共价键。两个原子完全相同(当然电负性也完全相同)时,差值为0,这时原子间成非极性键。相反地,如果差值超过了1.9,这两个原子之间就不会形成共价键,而是离子键。

分子的极性

一个共价分子是极性的,是说这个分子内电荷分布不均匀,或者说,正负电荷中心没有重合。分子的极性取决于分子内各个键的极性以及它们的排列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极性分子中含有极性键,非极性分子中含有非极性键。

然而,非极性分子也可以全部由极性键构成。只要分子高度对称,各个极性键的正、负电荷中心就都集中在了分子的几何中心上,这样便消去了分子的极性。这样的分子一般是直线形、三角形或四面体形。

分子极性对性质的影响

溶解性

分子的极性对物质溶解性有很大影响。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也即“相似相溶”。蔗糖、氨等极性分子和氯化钠等离子化合物易溶于水。具有长碳链的有机物,如油脂、石油的成分多不溶于水,而溶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

熔沸点

在分子量相同的情况下,极性分子比非极性分子有更高的沸点。这是因为极性分子之间的取向力比非极性分子之间的色散力大。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