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举来 1940年10月生,江苏兴化人。笔名巨来,曾用名刘德茂,大专学历。1980年毕业于广西桂林师范学院考古函授专业,1987年于北京社会函授大学经济系毕业。江苏省兴化市供销合作总社大垛区办事处政校校长、兴化市唐址仿古工艺厂厂长、三缘工艺品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高级工艺师。中国钱币学会、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华青铜文化研究院、湖南楚天艺术院院士并被吉林省文融文化艺术研究院聘为名誉院长及教授。主要成果:长期从事文物考古研究,50年代开始收集研究中国历代货币及青铜器,藏品参加省市展出。1993年向兴化市博物馆赠珍稀古钱1132枚、汉唐镜5面。对青铜器及古文物的修复和复制有专长,对古铜镜的千年不锈之谜有新的见解,并模拟古铜镜表层“黑漆古”、“水银沁”获得成功。经过20年的研究实践复制成功汉代“发音喷水青铜鱼洗”和“透光宝镜”,并投入批量生产,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论著《历代泉品收藏与鉴赏》、《论宋代货币经济》、《北宋的政治经济与靖康钱》《宋代的特殊货币一盐钞和茶引》、《古代铜镜的表层处理》、《再论汉代“透光镜”的透光原理》、《汉代青铜鱼洗发音喷水成因》等被国内外专业性报刊登载。事迹被收入《中国钱币收藏家名人辞典》、《中国当代集藏家辞典》等辞书。
陈举来10年来倾注大量心血,耗资20多万元,收藏了明清时期以来的土地证和土地契约1100多件。
土地证记载的田制和税制相关内容直接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以及农民的生活状况。 从1995年起,陈举来通过全国各地300多集邮、集古币的朋友,广泛收藏各种土地证和土地契约,并将到手的土地证、契约按时间顺序分门别类记录在案。陈举来收藏最早的是明朝洪武元年的土地证;清朝的土地证和契约,仅缺少一份雍正年间的土地证;民国时期52个省的土地证,他仅缺少4个省份,有3种土地证分别还注有满文、蒙古文和维文!此外,他的藏品还囊括了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的土地证,其中包括红军土改时的土地证、陕甘宁边区土地证、解放后的土地证;就连兴化县1951年的土地证,他还有3种不同类型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