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岭监狱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上海市白茅岭监狱,又称上海市白茅岭农场,1956年3月作为上海市内游民、残老、流浪儿童和孤儿的教养外移基地,建于皖南郎溪、广德两县交界的丘陵地带,占地40.5平方公里。系上海市监狱管理局下辖的行政单位。

监狱设党委、纪委、工会和团委。党委下设21个党支部。机关科室18个,下辖4个监区、9个农业分场(单位)、8个居委会、1个综合厂以及公安局等单位。

建场47年来,监狱共接收游民11902人,改造罪犯37330人,劳教17297人,安置了大批刑释就业人员、流浪儿童和落政人员。对打击和预防犯罪、维护上海的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白茅岭监狱的建设和发展始终得到了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关心。市委市政府多位领导先后视察农场,指示要把农场建设成为上海社会治安的战略空间和改造罪犯的“蓄水池”。2001年,监狱局党委根据指示精神,结合农场实际制定了《关于皖南两农场建设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农场在新世纪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白茅岭监狱党委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惩罚和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以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为抓手,依法治监,从严治警,文明管理,公正执法。不断加强监狱的规范化建设,建立探索监管安全的长效机制,努力提高教育改造质量。

进入“十五”以来,监狱制定以立足和发挥监狱土地、人力资源优势为根本,以保粮、增茶、副食品自给和种养加一条龙为主要内容的、能够保证和促进农业、劳务加工业及小工业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监狱农场经济发展战略,不断实现监狱各阶段的经济工作目标。

当前,白茅岭监狱正掀起新一轮建设和发展的热潮。一个投资7000万元、押犯规模为2200人左右的现代化、园林式、全国一流的中心监区即将建成并投入使用;以监社分离为目标的农场型监狱体制改革正在进行;水系改造工程正在实施,苗木生产基地、副食品生产基地、生猪养殖基地初具规模;监狱改革、发展和稳定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已经形成。

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广大白茅岭人正以昂扬的斗志,解放思想,真抓实干,迎接白茅岭建设与发展的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