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北京铁路局原局长李树田,大连交通大学热机62班毕业生,原任北京铁路局局长 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北京市第十届政协委员,曾获五一劳动奖章。
2006年8月16日因涉嫌受贿被承德市公安局刑事拘留,同年8月28日被依法逮捕。2008年1月15日,承德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李树田、王书琴(其妻)因犯受贿罪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13年和5年。
二、中盐长芦沧州盐业(集团)公司原董事长李树田,男,中盐长芦沧州盐业(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原董事长,中国盐业协会原副理事长。

2009年8月,不再担任中盐长芦沧州盐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职务。
主要事迹:
1996年的长芦黄骅盐场,年亏损达1530万元,李树田上任的第一天,刚走进场部大院,一群要账的人就围住了他。第二天下午,李树田赶到德州化工厂去清欠,开始了艰难的要账、借钱之路,后来,企业能正常经营了,李树田却累趴下了。
盐场当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体制,企业没有经营权。李树田感觉到,产销体制不改,盐场早晚要垮掉。于是,他找到盐务局主管领导,要求放开生产企业的销售权,由企业直接进入销售市场,直接进行结算,自行进行清欠。经过几番争取,1998年10月,李树田从省盐务局要回了原盐销售权的批文,在全省盐业生产企业中率先进入了市场。
接着,李树田在产品上做起了文章。企业曾投资近2千万元建了精制盐厂,因为亏损已经停产一年多了,他知道,精盐厂亏损的原因不是这个项目不好,而是产品品种单一、设备老化,达不到设计生产能力。于是,他决定再投入800万元恢复精盐厂,更新设备,增加品种。当时,不少人反对,认为好不容易收回这么一大笔钱,现在这么困难,到处都需要钱,又要把它投进去,如果再亏损了怎么办?听到这些议论,他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正是因为困难,我们才要把钱用在刀刃上、用在能出效益的地方。”
精盐厂恢复生产了,仅2个月就见到成效,第二年就收回了投资,效益逐年上升。到目前,食用盐已达到10万吨生产规模;并相继开发出洗浴盐、特种盐、日晒盐、饲料盐等系列产品,成为新的效益增长点。
多年来,溴素厂产量一直徘徊在200吨左右,每年亏损上百万元。李树田通过对市场的调查,看准了开发溴系列产品的商机,看到了企业充沛的卤源所蕴涵的财富。经他提议,决定对溴素厂进行技术改造,把原来的碱法提溴改进为酸法生产,使每吨溴降低成本上千元;投资3000多万元,先后建起了两个年产1000吨和一个年产3000吨的溴素厂,溴素产能由原来的200吨增至5000吨。在此基础上,又开发出了系列溴产品,为企业创造更可观的经济效益。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环球广播中心译审编委1938年生,河北辛集人。1963年南开大学外文系毕业,同年进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从事对外广播工作至今。1983—1985年在牛津大学英联邦研究所和伦敦城市大学新闻研究生中心进修。七十年代起陆续举办《学中国话》、《逐句学话》和《成语故事》等对外汉语教学节目,负责教材和讲稿编写及节目制作,并从1988年起亲自主持播讲直今,倾注了大量心血,成绩斐然。二十多年来,在审定其他专题节目的同时,举办不同类型的汉语讲座共35期,学员累计近十万,遍布世界各地,包括驻华大使和欧共体官员;编写、审校教材八种,约90万字,有的被国外大、中学校用作辅助教材;三个系列办成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名牌节目。在我国对外广播汉语教学领域,他起了一定先锋作用;继日语、英语之后,国际台又有26个语种陆续开办汉语讲座。他的节目编排巧妙,制作讲究,受到国内、外听众和同行的好评。1992年以来,他三次获得国家级政府奖,并于1998年荣获第三届韬奋新闻奖。著有英文版《学说中国话LearntoSpeakChinese》、《中国成语故事ChineseIdiomsandTheirStorie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