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乡镇简介

火龙镇电子地图

火龙镇位于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中部,颖河南岸,距市区9千米。面积46平方千米,人口5.1万人(2006年),耕地面积3.2万亩。辖火龙、马寨、葛村、西王楼、西崔庄、东汪楼、东贾楼、西郭楼、任庄、后董、刘沟、扇刘、太和府楼、瓦店、后陈庄、东王庄、龙东、龙西、西丁庄、老官陈、张楼、宋楼、火山赵、西王庄、盆亓、关帝庙26个行政村,46个自然村,212个村民小组。[1]

历史沿革1958年建三八公社,1968年更名为火龙公社,1984年改乡,1994年建镇。

地貌气候火龙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条件好,属典型的平原地形。气候属大陆性暖温带季风型,四季气候变化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无霜期长。

经济发展

火龙镇花卉市场

2004年,火龙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115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9457万元,同比增长181%;全镇招商引资完成5750万元,新上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的生产性项目19个,非公有制经济销售收入完成53266万元,同比增长24.7%,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2523万元,增长76.6%。粮食总产达到1.6万吨;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6‰左右,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圆满完成,城镇化建设、公路建设、综合治理、扶贫救灾、科技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也都取得新的进步。

基础设施火龙镇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省道豫S237线横贯全境。为改善镇区环境,缓解交通压力,火龙镇政府经许昌市交通局、公路局同意,报省计委批准,使豫S237线火山赵至扇刘段改扩建工程于2004年9月顺利开工建设。工程全长5公里,总投资3600万元。为了给工程顺利施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镇党委、政府做了大量艰巨细致的工作:班子成员责任到人,分包到户,做好工程涉及建筑物和障碍物的拆扒清理工作;沿路各村村支部书记带头,做好群众工作,严禁阻碍施工的事件发生;全体机关干部分段把守各个交通出入口,实行24小时值班,禁止境外车辆过境。良好的外部环境极大的提高了工程进度,工程主体部分仅用2个月顺利完工。

社会事业2004年,火镇镇党委、政府按照“取缔、规范、管理并重”的原则,对镇区内的煤炭、圆木、花卉、陶瓷和废品收购等五大市场进行治理整顿,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并联合工商、供电和公安等职能部门集中行动,对镇区内主干道两侧划定线以内的煤炭、圆木和废品收购经营予以坚决取缔。规范主干道两侧的陶瓷、花卉和划定线以外的煤炭、圆木、废品收购经营。陶瓷、花卉一律不得占道经营,并保持店面整齐美观;划定线以外的煤炭、圆木和废品收购经营按照统一要求,修建围墙,保持整洁。镇区内的煤炭、圆木、花卉、陶瓷和废品收购一律实行进场经营,并加强管理;同时,对已取缔的经营加强巡查,尤其对违规煤炭经营,采取复耕等措施,巩固治理成果,防止反弹。经过严格的治理整顿,镇区环境到有效改善。

健全治安联防队伍。火龙镇认真实施“平安工程”,坚持“打、防、控、治”并举,从社会上招聘10名联防队员,与10名政府工作人员共同组建成立镇治安联防队,并在各村也建立完善了社会治安联防队,实行昼夜巡逻,进一步加强了群防群治网络。治安联防队结合民协组织,加强矛盾纠纺排查调处工作,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及时消除不安定因素,确保了社会大局的稳定。

文物古迹

瓦店遗址

瓦店遗址,位于火龙镇瓦店村东部和西北部的台地上,颍河由遗址的北面、东面转而向东南流去。该遗址是1979年发现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主要包含有龙山文化的早、中、晚期遗存,并以晚期遗存为主。以地面起建的大型建筑基址和奠基坑为代表的遗迹,以及以精美陶酒器、玉鸟、玉璧、玉铲和大卜骨为代表的遗物,都表明此遗址在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规格是很高的。1981年以来,国家和省有关考古研究单位多次对瓦店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获得一批重要成果,为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作出了贡献。2006年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