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籍揭开最另类的皇帝嘉靖数十年不上朝的执政之谜
揭示清官海瑞以“智忠”代“愚忠”的为官之道
揭破大明王朝特殊的宦官集团最深层的秘密
揭露奸臣之最首辅严嵩权极而衰的真相
湖南卫视开年大戏,全国独家播出。1月8日起晚9点两集连播。
过去看过刘和平编剧的《雍正王朝》,我认为那是写清王朝皇帝戏中最好的一部,而《大明王朝1566》无论从揭示社会矛盾的深度、广度,还是从其对人物形象塑造的感染力,均比《雍正王朝》有了更大的进步。他对历史的把握是准确的、可信的。我们急需这样具有较强的历史感,有新鲜感,有力度,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大作。——《求是》杂志原总编辑刑贲思
本书对宦官的描写真绝!将“王权主义”写到他们骨头里去了。书中有两个最具命运感的人物,一个是海瑞,一个是嘉靖帝,他们在命运的催化下复活。作品用一出出可歌可泣的好戏,揭示了中国传统政治中儒道互补的运作规律。——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历史研究中心主任刘泽华
《大明王朝1566》是高品位文化之作,故事新颖,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在许多情节、多种场景的往复切换中,表现出作者的大器局,胸有丘壑。——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冯尔康
本书作者对历史的诠释已达到历史学界研究的前沿。——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天有
该作品以“扳倒严嵩”为主要线索,全面展现了这一时期空前尖锐的矛盾斗争——从朝廷到各级官府惊心动魄的政治搏杀;从官场到商场波谲云诡的尔虞我诈;国与家的休戚与共;敌和友关系的错综变化……嘉靖、海瑞、严嵩、严世蕃、徐阶、高拱、张居正、胡宗宪、戚继光、李时珍等诸多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从如烟的历史迷雾中清晰而现……
本书作者曾成功编剧《雍正王朝》《沧海百年》等。由陈宝国领衔主演的46集同名电视连续剧将于2007年开年率先在湖南卫视热播,全国各大电视台将陆续热播。
电视剧

剧名:《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
集数:46集
年份:2006年
地区:中国大陆
类型:历史
导演:张黎
编剧:刘和平
主要演员陈宝国饰嘉靖
黄志忠饰海瑞
王庆祥饰 胡宗宪
郭东文饰 张居正
郑玉饰 王用汲
张子建饰 李时珍
闫妮饰 李妃
王雅捷饰 芸娘
三浦研一饰井上十三郎
剧情简介明嘉靖年间。
中国封建历史上最为独特的皇帝朱厚熜(陈宝国 饰演)出现了。他二十多年避居西苑,练道修玄,却始终牢牢掌控着整个大明朝政治、财经、军事和民生大权。
严嵩(倪大宏饰演),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个二十年把持内阁的首辅,明史将其定为奸臣之首。他党羽密布,权倾朝野,但是却能在家产被抄没、儿子被砍头之后,仍然独保其身,直至寿终正寝。
海瑞(黄志忠 饰演),数百年来民间广为传颂的清官典范,敢于挑战皇权、斥责皇帝、不惧牢狱和死亡的威胁,虽地位卑微,却敢向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发出震古烁今的挑战。
《大明王朝》全剧展现的是中国封建史上商业经济十分发达、手工业作坊经济十分发达、市井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也是中国封建史上商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社会矛盾空前尖锐的时代。土地兼并使得大量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贪墨横行使大明朝的统治濒临崩溃的边缘。全剧以“倒严”为主要线索,全面展现了这一时期的一幅幅历史画面——从朝廷到各级官府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从官场到商场波谲云诡的尔虞我诈,忠勇的官兵和忠义的百姓风起云涌的抗倭之战;国与家命运的休戚与共,敌和友关系的错综变化,大情大我和小情小我的矛盾交织在这里折射出历史精神的伟大理想和人生命运的严酷现实。一批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海瑞、嘉靖、严嵩、严世藩、徐阶、高拱、张居正、胡宗宪、戚继光、李时珍等,从历史如烟的迷雾中有血有肉地向我们清晰地走来。
剧评这些日子连续看《大明王朝1566》,应接不暇地欣赏着大明里每一个场景,从家具瓷器到衣冠服饰;紧张凝神地咀嚼着大明里每一个人物的表现,从手指动作到表情眼神;昼寐不断地回味着大明里每一个情节,都实在不得不睡时才恋恋不舍地关上电视,闭上眼睛居然满脑都是大明里赤冠红衣的炫目惊心,就像织造局工艺高超的绸缎,丝丝入扣,绵延不绝。
人物嘉靖海瑞互相生
一个是极阴之君主,一个是极阳之臣子。
我基本要萌上那位黑黑瘦瘦的刚峰大人海瑞叔叔喵,只要他出场就会觉得长脸长志气,很强很解恨,超帅超过瘾,一边小小地担心着的同时又觉得有海瑞就很放心。
原本的内阁朝廷里,以严嵩父子为首的“严党”,以裕王为首的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以吕公公为首的司礼监,在朝堂内阁相互竞争,嘉靖皇帝在背后操纵全局,在出现倾斜的时候微调控制,达到三方制衡,使本以弊政丛生亏空巨大的国家机器依然能够勉强运行,而海瑞的出现彻底搅乱了这种默认的潜规则。
海大人在官场绝对是个异类,看海瑞就知道什么叫“自杀式反腐分子”了。他的反腐败就是抱着玉石俱焚的态度的,自从离开琼州老家赴任的那一刻起,早已经有了死的觉悟,所以海瑞对于大明官场来说,他太特出了,无论是“清议”还是“严党”,他的出现对于大明王朝的官场来说都是一个意想不到的存在。不消说是反严党的徐、高、张,就是站在谭纶、胡宗宪这些正面的角色面前,他都着实的与众不同。——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不和谐。
还没有看到后面,但我想当初举荐海瑞的裕王等人也绝想不到海瑞这个棋子会这样的不听使唤,或者说完全不是大明的部棋局中的棋子,就像突然闯入黑白围棋中的“舍得”酒瓶盖儿(看百家讲坛广告看多了。。。),当局者定被搅得焦头烂额不知所措。
面对这样的异类,也只有一直在用无形的手控制大明的嘉靖皇帝才能与之“对话”。一个是不愿搅入、看似置身事外实际却从高处掌控全局的“局外人”,一个是从本质上就不同于局内任何情况的“局外人”——他们都不是大明王朝政局的“当局者”,又都是大明王朝这盘棋的重要组成,所以从大明王朝整个布局的所处层面上来说,只有嘉靖的“超脱”才对得上海瑞“冒进”,而且也只有海瑞的出现才配得上嘉靖出手。
当不好“媳妇”的二三人
赵贞吉VS胡宗宪
剧中不止一次地用“媳妇”比喻大臣的位置,上面得孝敬公婆,下面得照顾子女,同时还得伺候好丈夫。第一次使用“媳妇”这个比喻的,是嘉靖皇帝向司礼监总管吕芳询问时,吕芳用来形容封疆大吏胡宗宪的。因为胡宗宪是严嵩的学生,所以别人都把他当作严党,而事实上胡宗宪在大事上从不误国,为官上也从不误民,是个难得的正直清廉且能力出众的人才。王庆祥伯伯很有正派人物的范儿。
赵贞吉相比之下在气度就要相差许多,因为在赵贞吉心中的潜规则想的是自己,而不是全局,所以最后难免落得被人鄙视、众叛亲离的下场。——其实最具小媳妇气质的是赵贞吉。你看他最后在海瑞面前被“欺负”得气急败坏的别扭样儿,我承认他是个好演员,但看来“太子爷”(在雍正王朝里)看来就逃不开这样“不讨好”的角色喵~
严世藩VS严嵩
第二次紧接着就是严嵩形容自己内阁首辅的位置就像个媳妇,严嵩在“大明”中并未表现如何地大奸大恶,相反,许多时候更让人觉得他是个如履薄冰的残年老人,要不是儿子严世藩一意孤行且自以为是,也许皇上也不会那么早对他们下手。严世藩的处境其实也很无奈,小阁老小阁老地被人家叫着,而有这样一个不可逾越的爹,恁他有天大的能耐也只能是“小”,更何况他根本没有严嵩那样的全局观念和长远眼光。
陈洪VS吕芳
陈洪想当司礼监首席执行该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但他瞒上欺下的功夫做得实在是拙劣。吕芳私下和储君裕王来往,但是他从来都不瞒着皇上,吕芳有许多“儿子”,可吕芳最终效忠的人就是嘉靖,而陈洪却是自作聪明,他交好裕王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的将来铺路,让皇帝觉得不忠;迫害前任吕芳的手下,全部换上自己的人,更让人觉得不义。在能力与手段上,陈洪都是大大地不如吕芳。
嘉靖皇上说,媳妇最重要的一个功夫就是“瞒”。而这个“瞒”并非是打自己的算盘,而是心里装着整个“家”。以上这些当不好“媳妇”的人,其实都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当“媳妇”的可以手眼通天,却不知道在这样的位置上更要心怀全局,在考虑事情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整体全局,而是个人局部,这样的人是当不好这个家的,无论是小家还是国家。
音乐音效情节对应起
《大明王朝1566》的整体水平绝对堪称近年来的精品,其中比较赞的是大明的背景音效。这种时时刻刻都带有效果音的氛围,很让我想起了当年看《雍正王朝》时的感觉,同时期的大陆电视剧很少有像《雍》剧那样,音乐一直随着人物内心以及情节发展而变换起伏的,所以印象很深。
记得色色说杨金水出场时会有猫的叫声。因为有准备,所以我看的时候就比较留心。在杨金水从北京回到杭州后,其实早就知道手下的太监们收受了别人的贿赂,也就是“吃外食”,起先杨金水不露声色地询问手下,这时就有猫的叫声随着杨金水问话的节奏,一缓一缓地叫着,正像杨金水看似漫不经心的言语神情,猫的叫声也仿佛一边享受着爱抚,一边漫不经心地“喵”一下。说着说着,杨金水突然一发作,猫的叫声也好像被突然踢了一脚般嗷地一声起,跪在下面的几个小太监早吓得磕头如捣蒜了……这就是《大明王朝》中配乐最特别的地方,在不同的场景中,总会颇具匠心地配合着自然的声音,如风声、滴水(嘉靖开会时专用)、夏虫聒噪、夜枭啼叫……这些背景音效更多的是表现出当时场景人物之间的心境而非自然环境。
不愿意用“史诗”这样的词来形容“大明”,虽然它长达46集。大明属于内力深厚的作品,46集看下来一点都不觉得漫长,相反还会让人有再看一遍的冲动,因为它丰富了,值得一次又一次地琢磨细品。所以,这样一部作品,若是在音乐上更具中国味道的编排就更加完美了。大明的背景音乐总体感觉比较西洋,倒不是说气势不够宏大,而是说味道,虽然剧中的乐器演奏依然高古,但西洋古董音乐的引用使得整体的背景音乐和想象中的古韵有差距。现在的配乐,有时难免会觉得“不像”画面的情节,古典吉他弹拨出凯尔特风格的旋律节奏,纵使情绪符合,但骨子里的味道却与大明衣冠的波澜起伏貌合神离了。
不是历史,但又不是一般的架空历史
大明王朝1566中描写的人物绝大多数与历史中的形象不一致,从严党到徐党、再到裕王,直至司礼监的诸位太监。下到胡宗宪、戚继光、包括“海阎王”。说实话,细细读一读《明史》和《明实录》。你就会发现,全乱了!全乱了!
严老贪要不是那个独眼龙儿子,早就被嘉靖送回江西养老,徐阶也不用费那么大心思,电视剧里的严世蕃却是个十足的废柴,真正的废柴罗龙文却仿佛是严党的重要军师。严嵩狡猾,毕竟年纪大了容易犯糊涂,否则怎么会提出让嘉靖移居南宫这么蠢的建议?
徐阶才是斗倒严党的主要力量,徐党的能量之大也是不可忽视的,但是——张居正什么时候入阁了?还仿佛主管兵部事?要知道直到嘉靖挂了,张居正都还是个国子监副校长,不管什么具体政务。同样,真正的裕王党支柱,裕王的老师高拱,也是到严党倒台之后才入阁,之前也就比张居正大一级,国子监祭酒(校长),但是手里有裕王着各种资源,入阁是迟早的事。
至于什么赵贞吉之流就不说了,说说胡宗宪和海瑞。老胡的形象还算靠谱,但是少了徐文长这个重要幕僚,减色不少。至于海瑞,导演虽然想说明一些道理,但是太高估这位“明朝第一清官”了。海瑞虽然不算蠢,但绝不是什么能臣。我还是认为高拱对他的评价比较中肯“这是一个不太会做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