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技术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对于绩效技术的起源,大多数学者都一致认为人类绩效技术作为一个术语和实践领域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一般认为,从历史的角度看,绩效技术主要起源于程序教学和之后的教学系统设计,以后,认知科学、信息技术、组织开发、改革理论与实践等又将绩效技术的研究推向深入。

《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一书中对绩效技术界定为,”Performance technologyis the process of selection. analysis .design. development.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programs to most cost-effectively influence human behavior and accomplishment.”(Geis,1986) ( 译“绩效技术是一种对项目进行选择、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过程,它的目的在于以最经济的成本效益影响人类的行为和成就。”)

张祖忻认为,“绩效技术是运用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系统方法来提高个人和组织机构的工作业绩的研究领域。

《教育技术与绩效技术之关系探讨》中谈到

教育技术和绩效技术从本质上讲是非常相似的(它们本是“同根生”),这个根(即共同的核心)就是教学系统技术(方法),只是由于应用领域的不同,应用范围的差异,分别向两个不同的方向深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自研究与关注的侧重点及各种差异,并成为两个不同的领域。

《绩效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书中

绩效技术,又叫做人类绩效技术(Human Performance Technology,简称HPT),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事实上,目前应用于绩效技术的很多理念都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主要来自于Thomas Gilbert、Joe Harless、Robert Mager和Geary Rummler等人。作为教育技术领域不断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绩效技术从80年代开始对教学设计产生影响,到90年代时就极大的影响了教学设计,同时许多训练组织和教学设计者也将注意力从设计训练项目转到了设计电子绩效支持系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