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泖塔,坐落于上海市青浦区沈巷泖口,唐乾符年间(公元874-879年)由僧如海在泖河入海口的小洲岛上筑台建塔.寺,赐额为“澄照禅院”。宋景定年间(公元1260-1264)易名“福田寺”,故塔又称“福田寺塔”,又有名水塔。时泖河浩淼宽广,塔顶顺势挂灯作为来往船只的航标,成为我国现存第二古老的传统灯塔。宋朝末期(公元1279年),由于上海滩的海岸线往外推移,泖塔的航标灯随之熄灭。但当地人对泖塔依然奉若神明,对她爱护有加。
清末民初,泖岛佛寺遭毁,仅存泖塔。泖塔为砖木结构,五级四面,高29米,边长8.63米。
1959年3月公布为青浦县文物保护单位,1962年9月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完全失去航标功能的泖塔1995年经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修改后,使之重现昔日唐塔风采,由上海海市局航标导航处管理,泖岛易名为“太阳岛”,规划为上海市青浦区沈巷镇张马村上海太阳岛国际俱乐部,遂又成沪上胜景。
1998年初,经国际航标协会理事会讨论批准,上海市青浦区泖塔领街的5座中国历史文物灯塔跻身世界历史文物灯塔100强。中国国家邮政局为此于2002年5月18日以上海青浦泖塔等5座中国历史文物灯塔为题材,发行2002-10T《历史文物灯塔》特种邮票一套5枚。
泖塔,是泖河中小岛(现为太阳岛国际俱乐部)上的一座古塔,现在在青浦县沈巷乡张家圩村。建于唐代,是五级四面的长方形砖塔,结构简洁,造法工整,具有唐代风格,塔建成后成为当时泖河中往来船只的导航标志,又是湖中揽胜之处。该塔历代均有修葺,现塔身完整,塔刹和相轮尚存。只是塔顶宝瓶被盗,各层腰檐已残破,但唐代建筑风韵犹存。明代以后,泖湖大部淤积成田,仅剩柳河.柳河一带平畴绿野,水光塔影交相掩映,仍为河上游览一景.泖塔于 1959年就被列为青浦文物保护单位,1962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泖塔-文献记载明代屠隆《福田寺塔院记》载:"登泖塔,坐藏经阁,凭栏瞩眺,四面烟水迥绝;大士浮图,巍然矗立烟云空翠
间,洪涛冲击,日夜撼其下;川鱼沙鸟,芙蕖菱芡,参差历落,钟磬之音泠泠然,与波浪相答。少顷,断虹蜿蜒,上佳木杪,日气霞彩,下射波心,殿阁回映闪烁,陡作黄金相。又顷之,月出东海,波澄如镜,流光荡漾,直是浮金刹舍。心洒焉,乐之。时与诸君各赋诗记游,盖幽峭空旷,离绝尘世,足资高流栖遁,词人登览,洵云间山水之最胜也。"寺原有碑亭、山门、钟楼、鼓楼、江山一览楼、潮音阁、文昌阁、藏经阁、杰阁、净室、僧房、放生台、斋房、伽蓝禅堂、湛应殿、观音殿、转藏殿、武圣殿、大雄宝殿等建筑群。内悬宋徽宗赵佶的"云山堂"、朱熹的"江山一览楼"、李待问的"浸烟藏月"、赵孟頫的"方丈"、董其昌的"小金山"等匾额,墨宝荟萃,布设雅丽。清末民初,寺屡遭兵燹,建筑大部被毁。
泖塔-旅游价值泖塔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观光者,对青浦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994年至今,每
天到这里学修佛法或旅游观光者川流不息,已经接待了亚洲、美洲、欧洲诸多国家和来自全国各省市、地区学法者不计其数,旅游观光者更是不计其数。泖塔,这里山青水秀,胜迹如林。唐宋诗人王勃、杜甫、范成大及清代文家李调元等皆留恋此地,为后人留下不少名篇佳作。铜山遗址、南北古塔远近闻名,万柳逵龙、西江夜调等八大胜景。如今处处显出迷人神韵;龙华山庄、继光水库、两眉平湖、桃花仙境、更是景色醉人。泖塔依山傍水:脚下,婉蜒绵长的凯江水滔滔不绝地绕寺奔腾而去;背后,巍峨的山顶上,一座片石砌成的十四级宋代古塔直插云霄。沿着186级两米宽的石梯登上山顶,富饶辽阔的田野和繁华美丽的中江城尽收眼底,更兼山上凉风习习,足以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进入山门,寺内乳白色的露天大佛。一条宽18米,长400米的仿古大
街直达白塔寺的彩色照壁。照壁正面,浮雕是由四条腾飞的金色巨龙守住大海四角。大海中,两头威猛的金色麒麟保护着巨大的金色法轮。法轮上方是斗大的“南无阿弥陀佛”八个红色大字;法轮下方是释海空上师篆写的“如意轮金刚法祖庭”;法轮的左右各有两个大字,一边是“显密”,一边是“圆通”,标志着该寺是一个显密兼修的道场。照壁背面,中央有个特大的“福”字,到这里的男女老少,总忘不了闭着眼去触摸“福”字,都希望从此五福临门。
泖塔-文化积淀泖塔自建成后,历代名人挂匾题联,寓意深刻,笔力遒劲,为木塔增色不少。其中: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率军北伐,驻宿应州,登城玩赏时亲题“峻极神功”;明武宗朱厚照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督大
军在阳和、应州一带击败入侵的鞑靼小王子,登塔宴请有功将官时,题“天下奇观”。塔内现存明、清及民国匾、联54块。对联也有上乘之作,如“拔地擎天四面云山拱一柱,乘风步月万家烟火接云霄”;“点检透云霞西望雁门丹岫小,玲珑侵碧汉南瞻龙首翠峰低”。此外,与泖塔齐名的是塔内发现了一批极为珍贵的辽代文物,尤其是辽刻彩印,填补了我国印刷史上的空白。文物中以经卷为数较多,有手抄本,有辽代木版印刷本,有的经卷长达30多米,实属国内罕见,为研究我国辽代政治、经济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泖塔-保护状况泖塔历900多年的风雨侵蚀、地震战火,至今仍保存完好,除其塔基牢固,结构谨严外,历代不断维修也是重要原因,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系统的修缮和管理。1953成立了文物保管所,1974年至1981年,国家拨大量专款,调拨优质木材对塔进行全面抢修,使这座当今世界上保护最完整、结构最奇巧,外形最壮观的古代高层塔建筑焕然一新,巍然屹立。并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建筑技术,吸引着国内外游客。从某种程度上讲,已经成为门头沟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泖塔与现代建筑艺术融合在一起,虚怀若谷,将泖塔千百万年来的文明展示于世界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