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台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金凤台

曹操时叫金虎台,是建安十八年(213年)于邺城西北部,以墙为基建起来的。在铜雀台的南面,“高八丈,台上有屋一百三十五间”。《邺中记》云:“自魏至后赵前燕及东魏北齐,三台每加整修,甚于魏武初造之时。又安金凤于台颠,故号曰:金凤台。然则改虎为凤者,后赵避石虎讳也。后赵时在台的周围加砌了一层砖”。十六国后期,战争频繁,三台残破。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征发工匠三十万大修三台宫殿,“因其旧基而高博之。”修了三年才完成。完成后改“金兽”曰“圣应”。“金兽”的名称是:“南台(金虎台)初避石虎讳而改为金凤,至北齐时,已恢复旧名。《北齐书》作“金兽”,因成于书唐时,避李虎讳而改。(《考古》1963年第一期“邺城调查记”注10)

金凤台历经隋、唐、宋,无多大变动,到元时,台周围一百三十余步,高三丈,上建“洞霄道宫”(《河朔访古记》)。到明代中期以后,冰井台全部、铜雀台大部被漳水冲没。只存有一个金凤台巍然独存,上建玉皇庙大殿。当地居民和来访者遂将金凤台误认为铜雀台,相沿至今。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